大魏讀書人第一百八十五章:和談,乞降地點?讓他們去客棧等著!給臉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大魏讀書人 >>大魏讀書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五章:和談,乞降地點?讓他們去客棧等著!給臉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和談,乞降地點?讓他們去客棧等著!給臉了?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17日  作者:七月未時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七月未時 | 大魏讀書人 


大魏的突然宣戰。

可謂讓天下人實實在在驚訝了一把。

沒有人會想到,面對突邪王朝的宣戰,大魏敢應戰,而且還敢這般不要命。

當民意之龍在大魏騰空之時。

恐怖的民意,攀登到了極致,百姓們在這一刻,真正的團結一致。

抵抗外敵。

有防盜內容!先別看!!!!!!!!!

五分鐘后大家刷新下!!!!!!!!!!

不防盜,訂閱下降極快!!!!!!!!

防盜,訂閱一直上漲!!!!!!!!!

七月也是要恰飯的!!!!!!!!!!

出此下策!!!!!!!!!!!!!!

有防盜內容!先別看!!!!!!!!!

五分鐘后大家刷新下!!!!!!!!!!

不防盜,訂閱下降極快!!!!!!!!

防盜,訂閱一直上漲!!!!!!!!!

七月也是要恰飯的!!!!!!!!!!

出此下策!!!!!!!!!!!!!!

九位國公,諸位列侯開始下場領兵,各部門也在飛快運轉。

響應朝廷的宣戰。

這一日,大魏蘇醒,讓世人忽然想起來,大魏不是小國,這是王朝,是不朽的王朝。

但要說最開心,是初元王朝。

他們恨不得大魏與突邪現在打起來,往死里打,最好兩敗俱傷。

甚至初元王朝更是已經在商議,如何不動聲色援助大魏了,畢竟大魏跟突邪打,想要打贏很難,可如果加上初元王朝的援助,那就不一定了。

相對初元王朝的興奮,大魏異族國是徹底絕望了。

他們最大希望,不就是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嗎?

現在大魏與突邪王朝宣戰,兩國極有可能會血拼到底,突邪王朝哪里有時間管自己。

而大魏的怒火,也會在第一時間,宣泄到他們頭上,因為不是他們的話,大魏也不會與突邪王朝廝殺。

至于初元王朝。

人家現在恨不得兩國打起來,自己獨善其身,你還想拉著我一起下水?

滾吧你。

這一刻。

陳國國君,司龍國,以及諸多參戰或未參戰的國家,徹徹底底絕望了。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是不相同的。

他們很絕望。

但現在最絕望的還是陳國,已經大魏軍已經屠到第十五城了。

不管最終抉擇是什么,大魏軍根本就沒有停下屠城的腳步。

陳國百姓們也徹底絕望了,他們從一開始的囂張狂妄,上下一心,到現在的民心潰散,開始大罵陳國國君無能。

大罵陳國將士怯弱,以致于他們白白送死。

鋪天蓋地的罵聲,讓陳國國君背負太多太多了。

“投降!投降!”

“我陳國投降!”

“不要再殺了!不要再殺了!”

終于,在所有的壓力之下,陳國國君艱難無比地開口,他投降了。

在陳國負隅頑抗一日之下,終于選擇了投降。

當投降之聲響起。

大魏軍傳來無與倫比的慶祝之聲。

射陽侯聽到降聲,并沒有喜悅,而是要求陳國國君將剩下所有府城大門打開,否則不視投降。

陳國國君想要派人談條件,但遭到直接回絕,因為陳國沒有資格再談條件了。

得知對方的態度,陳國國君知道,一切已經無力回天了,他擬圣旨,開啟所有城門。

當下,五百萬大軍,直接將陳國所有主城全部控制,不過對方投降,他們也的確沒有再添屠戮了。

與此同時,戰報也在第一時間傳至大魏。

“百國已派出使者,來我大魏,投降稱臣,大魏贏了。”

“贏了!我們贏了!”

一則則消息幾乎是瞬間傳至大魏,現在大魏國民皆然在關注這場大戰。

大魏文報也是實時更新戰況,陳國的投降,百國的態度,自然被第一時間傳至大魏之中。

這是振奮大魏國民的消息,自然刻不容緩。

文華殿內。

當一封封天旨傳來,文武百官皆然無比激動。

“好!他們總算投了!”

“不止如此,異族國也紛紛派來使者,投降和談。”

“這一戰,我等贏了。”

然而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在外響起。

是趙婉兒之聲。

“許大人,陛下口諭,突邪王朝派突邪丞相耶律木與大將軍尤塔,趕往大魏,愿意和談此事。”

“請許大人做好準備,對接此事。”

隨著趙婉兒的聲音響起,這一刻大殿內眾人徹底驚呆了。

突邪王朝主動和談?

雖然許清宵之前說過,大魏死戰,突邪王朝或許不敢戰,可沒想到的是,突邪這么快就慫了?

如若說陳國投降,是一件喜事。

那突邪王朝若是和談,就不是喜事這么簡單了。

這是天大的喜事啊。

原本,突邪王朝宣戰,若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大魏撤軍,或者先主動和談,那么其結果就如同許清宵說的差不多了。

大魏最終還是被迫退軍,緊接著突邪王朝會拿陳國之事彈劾大魏,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魏賠償銀子,極有可能異族國照樣還是會脫離。

而大魏除了威望上得到了好處,其余什么好處都沒有。

可現在突邪王朝主動過來和談,那么大魏瞬間從被動變成主動。

因為突邪王朝不想打。

不想讓初元王朝占盡便宜,自然而然,突邪王朝就不敢提出各種要求,反倒是大魏可以乘機平亂。

這簡直是天大的好處啊。

“守仁!老夫,服了!徹底服了!”

安國公激動無比地抓住許清宵的手,一張老臉顯得無比激動。

“守仁,老夫也不知該說什么了,此戰過后,你將是大魏第一人,名垂青史啊。”

陳正儒也激動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許清宵當真不一般啊。

不是計謀的問題,而是許清宵的魄力。

實際山讓他們思考,他們也能想到這個辦法,但他們沒有這個魄力,也不敢去賭。

許清宵敢賭,而且也有魄力。

更主要的是,許清宵有一種自信,一種讓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自信。

正是因為許清宵這種自信。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如若換做任何一個人指揮,大魏將不復存在,這就是許清宵。

此人,此戰,名垂千古。

面對諸公的贊美,許清宵則顯得十分平靜。

他并沒有任何喜悅,也沒有任何激動,而是松了口氣,徹徹底底地松了口氣。

自己賭對了。

這場國運之賭,自己贏了,而且贏得如此徹底,贏得如此不可思議。

“諸公,許某先回去休息了。”

“剩下的事情,便交給諸公來處理了。”

“明日和談,許某再來。”

此戰已經結束了。

百國的投降,突邪王朝的和談,已經贏得徹徹底底,只要不作死,那么這件事情,將到此為止。

歷經半個月的高度精神緊繃,也讓許清宵疲了。

難以言說的倦意,讓許清宵顯得困乏。

眾人望著許清宵,他們知曉許清宵這段時間付出太多太多了。

江山社稷,幾乎是壓在了許清宵一個人身上。

雖然這一戰,他們也參與進來了,可所有的抉擇,所有的壓力,以及往后的一切罵名,全部都是由許清宵一人承擔。

現在,戰爭結束了。

自然而然,許清宵要回去休息了。

望著許清宵的背影。

這一刻,文華殿內,眾人齊齊朝著許清宵一拜。

“我等,恭送許大人。”

諸公開口。

這一戰,許清宵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他們只是見證者罷了。

這一拜,他們心甘情愿。

許清宵步伐微微遲鈍,轉過身來,也向諸公一拜,而是繼續向前而行。

今日。

萬里無云。

陽光溫和,照耀在許清宵身上。

他從皇宮走出,一路回到了守仁學堂,一路上,當京都百姓看到許清宵時,皆然不由朝著許清宵一拜。

甚至高呼一聲許大人。

面對百姓的聲音,許清宵一直保持著溫和笑容。

而與此同時。

待許清宵回到守仁學堂后,學生們也齊齊朝著許清宵一拜。

“休息吧,仗打完了。”

許清宵喊了一聲,也讓眾人去休息。

這段時間,大魏的確太累了。

無論是自己還是眾人,每個人都很累,皆然都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了。

說完此話,許清宵回到房中。

簡單洗漱一番,許清宵便躺在床榻上了。

他真的有些累了。

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還有更硬的仗要打。

戰爭已經結束。

和談才剛剛開始。

包括和談之后的諸多事情。

天下文人會不會放過自己?

大魏文宮的下一步舉動。

大魏藩王接下來會怎么做?

大魏王朝只是做好了一件事情。

剩下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了。

想要后半生咸魚,還是需要努力啊。

帶著倦意,許清宵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而大魏之中,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各地藩王出使商談。

突邪王朝的使者,也已經來到了大魏,他們乘坐突邪龍舟,以最快速度趕來,不希望事情進一步的惡化。

異族國各國國君也紛紛派來使者,前來乞降。

大魏兵部,戶部,核算這次戰爭的傷亡以及戰利品。

九位國公也在第一時間,下達軍令,分別控制諸國,不管和談的結果如何,先派兵入駐進去再說。

眼下的異族國,已經沒有任何資格與大魏談判了,擺在他們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死,要么被駐軍。

陳國國君于深夜被陳國異姓王斬首,背后的原因天下人自然明白,此番乞降,陳國國君必死無疑。

與其遭受各種恥辱而死,倒不如讓異姓王出手,這樣也算是有一個交代。

不得不說,陳國國君還是有點氣節。

但其余附屬國卻不一樣,該慫還是慫,派來使者,期盼著還有一條活路。

到最后禮部頒布圣旨,要求大魏所有異族國派使者前來大魏,以最快速度,不可耽誤。

不管是參戰還是沒參戰,不管是彈劾過許清宵還是沒彈劾過許清宵。

所有異族國必須要派使者前來,這是大魏的命令。

一時之間,大魏異族國皆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大魏這回真的要動刀子了。

有些異族國,沒有參與此戰,也沒有彈劾過許清宵,想要觀望,不代表他們忠于大魏。

現在大魏贏了,他們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說來說去還是誰拳頭大誰說話算話。

不過任憑大魏民意如龍,然而對于天下讀書人來說,他們并不在乎。

許清宵屠城之事,違背天理,違背人道,也違背了儒道,違背了圣人之道,這一點讀書人沒有放下。

只是現在大魏正在善后戰爭,他們即便是有些怒言,卻造不成什么巨大的影響,唯一能說的是,這始終是一個隱患。

而隨著突邪王朝前來和談之事被傳開之后,大魏舉國上下更加沸騰,百姓們徹底沸騰了。

突邪和談,這就意味著突邪怕了,這如何不讓百姓們振奮?

畢竟如若真打起來了,大家敢打,但也不愿意打,如若能以不打的前提下,還能獲得好處,換誰誰不開心?

許清宵的名望,隨著突邪和談,也徹底烙印在大魏百姓心中。

所有人都知道,是許清宵憑借一己之力,說服了大魏上下官員,甚至說服了大魏女帝。

那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更是被無數百姓追捧。

許清宵愛民如子,精忠報國,此番壯志,百姓又如何不知?

京都之中,懷寧王府。

面具人的身影再次出現,立于懷寧王面前。

“許清宵此戰,足矣封侯,他已得大魏民意,如若再讓他這般下去的話,對我等計劃恐怕不利啊。”

懷寧親王的聲音響起,他看著面具人,如此說道。

然而面具人搖了搖頭,望著懷寧親王道。

“此戰,許清宵的確可封侯,大魏百姓也的確欽佩于他,但我等的計劃,并不是一個許清宵可以撼動的。”

“大魏民意再高,又有何用?國運之爭,才是我等的真正大計。”

“這一戰,他幫了大魏,但也幫了我等,過些日子,時機便要真正成熟了。”

“王爺,做好準備吧。”

面具人出聲,言語之中并沒有將許清宵放在眼里,并且提到了國運二字。

懷寧親王再聽完此話后,不由皺眉好奇。

“時機成熟?如今大魏,平定內亂,突邪王朝更是主動和談,大魏百姓民意一心,哪里來的時機成熟?”

“還望大人提醒。”

懷寧親王皺眉,現在大魏上下團結一致,許清宵一戰封神,大魏的的確確看到了繁榮,極有可能恢復鼎盛狀態,怎么來的時機成熟?

“此事涉及我等真正核心,并非是不愿告訴王爺,而是對王爺來說,時機并未成熟。”

“王爺只要記住,竊大魏國運,才是你我根本,大魏強并非是一件壞事,反倒是為我等提升國運。”

“我等圖謀的,可不是區區一個大魏,希望王爺能夠明白。”

“這個許清宵,任他再強,放眼天下,他不過是一個儒道大才罷了,即便是他帶領大魏,走向鼎盛繁榮,最多不過讓大魏倒退五十年。”

“縱觀古今往來,有多少不朽的王朝泯滅在歷史之中,又有多少氣吞山河的帝王,化作白骨黃土。”

“細細想來,王爺,斗膽問一句,許清宵比得上大魏太祖嗎?”

面具人開口詢問,望著懷寧親王。

而面對這番言語,懷寧親王沉默了。

是啊,一個王朝再強,能強盛萬年嗎?口頭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終究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任你王朝不朽,任你氣吞山河,任你風華絕代。

到頭來,就是一捧黃土,一堆黃沙罷了。

“與太祖相比,許清宵算得了什么?”

懷寧親王語氣輕蔑道。

不是他瞧不起許清宵,也不是他狂妄,而是太祖在大魏皇室眼中,是真正的神。

一人一刀,于動亂時代,建立起大魏王朝,無論是手段還是智謀,千年來有幾個人能夠超過太祖?

大魏王朝建立之時,有多少英雄豪杰,任何一個,放到現在來說,都是天穹之上最亮眼的星辰。

而這些星辰,對比大魏太祖,卻顯得無比暗淡。

所以拿大魏太祖和許清宵對比,這是侮辱大魏太祖。

此話一說,面具人不由出聲。

“強如太祖,也不過是萬古天穹的一剎那光芒,他許清宵又算的了什么呢?”

“王爺,我等大計,超越一切,莫要再將目光放置在區區一個大魏王朝了,哪怕大魏王朝一統中州,又能如何?”

面具人的聲音,充滿著誘惑與感染,懷寧親王沉默了。

過了一會,他點了點頭道。

“好,既如此,本王就依計行事,多謝大人提點了。”

懷寧親王開口。

而面具人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王爺,這段時間您不需要出面什么了,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出現于此,到時候再來告知王爺。”

“這段時間,如若王爺有任何事,焚香即可。”

大魏的突然宣戰。

可謂讓天下人實實在在驚訝了一把。

沒有人會想到,面對突邪王朝的宣戰,大魏敢應戰,而且還敢這般不要命。

當民意之龍在大魏騰空之時。

恐怖的民意,攀登到了極致,百姓們在這一刻,真正的團結一致。

抵抗外敵。

九位國公,諸位列侯開始下場領兵,各部門也在飛快運轉。

響應朝廷的宣戰。

這一日,大魏蘇醒,讓世人忽然想起來,大魏不是小國,這是王朝,是不朽的王朝。

但要說最開心,是初元王朝。

他們恨不得大魏與突邪現在打起來,往死里打,最好兩敗俱傷。

甚至初元王朝更是已經在商議,如何不動聲色援助大魏了,畢竟大魏跟突邪打,想要打贏很難,可如果加上初元王朝的援助,那就不一定了。

相對初元王朝的興奮,大魏異族國是徹底絕望了。

他們最大希望,不就是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嗎?

現在大魏與突邪王朝宣戰,兩國極有可能會血拼到底,突邪王朝哪里有時間管自己。

而大魏的怒火,也會在第一時間,宣泄到他們頭上,因為不是他們的話,大魏也不會與突邪王朝廝殺。

至于初元王朝。

人家現在恨不得兩國打起來,自己獨善其身,你還想拉著我一起下水?

滾吧你。

這一刻。

陳國國君,司龍國,以及諸多參戰或未參戰的國家,徹徹底底絕望了。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是不相同的。

他們很絕望。

但現在最絕望的還是陳國,已經大魏軍已經屠到第十五城了。

不管最終抉擇是什么,大魏軍根本就沒有停下屠城的腳步。

陳國百姓們也徹底絕望了,他們從一開始的囂張狂妄,上下一心,到現在的民心潰散,開始大罵陳國國君無能。

大罵陳國將士怯弱,以致于他們白白送死。

鋪天蓋地的罵聲,讓陳國國君背負太多太多了。

“投降!投降!”

“我陳國投降!”

“不要再殺了!不要再殺了!”

終于,在所有的壓力之下,陳國國君艱難無比地開口,他投降了。

在陳國負隅頑抗一日之下,終于選擇了投降。

當投降之聲響起。

大魏軍傳來無與倫比的慶祝之聲。

射陽侯聽到降聲,并沒有喜悅,而是要求陳國國君將剩下所有府城大門打開,否則不視投降。

陳國國君想要派人談條件,但遭到直接回絕,因為陳國沒有資格再談條件了。

得知對方的態度,陳國國君知道,一切已經無力回天了,他擬圣旨,開啟所有城門。

當下,五百萬大軍,直接將陳國所有主城全部控制,不過對方投降,他們也的確沒有再添屠戮了。

與此同時,戰報也在第一時間傳至大魏。

“百國已派出使者,來我大魏,投降稱臣,大魏贏了。”

“贏了!我們贏了!”

一則則消息幾乎是瞬間傳至大魏,現在大魏國民皆然在關注這場大戰。

大魏文報也是實時更新戰況,陳國的投降,百國的態度,自然被第一時間傳至大魏之中。

這是振奮大魏國民的消息,自然刻不容緩。

文華殿內。

當一封封天旨傳來,文武百官皆然無比激動。

“好!他們總算投了!”

“不止如此,異族國也紛紛派來使者,投降和談。”

“這一戰,我等贏了。”

然而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在外響起。

是趙婉兒之聲。

“許大人,陛下口諭,突邪王朝派突邪丞相耶律木與大將軍尤塔,趕往大魏,愿意和談此事。”

“請許大人做好準備,對接此事。”

隨著趙婉兒的聲音響起,這一刻大殿內眾人徹底驚呆了。

突邪王朝主動和談?

雖然許清宵之前說過,大魏死戰,突邪王朝或許不敢戰,可沒想到的是,突邪這么快就慫了?

如若說陳國投降,是一件喜事。

那突邪王朝若是和談,就不是喜事這么簡單了。

這是天大的喜事啊。

原本,突邪王朝宣戰,若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大魏撤軍,或者先主動和談,那么其結果就如同許清宵說的差不多了。

大魏最終還是被迫退軍,緊接著突邪王朝會拿陳國之事彈劾大魏,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魏賠償銀子,極有可能異族國照樣還是會脫離。

而大魏除了威望上得到了好處,其余什么好處都沒有。

可現在突邪王朝主動過來和談,那么大魏瞬間從被動變成主動。

因為突邪王朝不想打。

不想讓初元王朝占盡便宜,自然而然,突邪王朝就不敢提出各種要求,反倒是大魏可以乘機平亂。

這簡直是天大的好處啊。

“守仁!老夫,服了!徹底服了!”

安國公激動無比地抓住許清宵的手,一張老臉顯得無比激動。

“守仁,老夫也不知該說什么了,此戰過后,你將是大魏第一人,名垂青史啊。”

陳正儒也激動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許清宵當真不一般啊。

不是計謀的問題,而是許清宵的魄力。

實際山讓他們思考,他們也能想到這個辦法,但他們沒有這個魄力,也不敢去賭。

許清宵敢賭,而且也有魄力。

更主要的是,許清宵有一種自信,一種讓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自信。

正是因為許清宵這種自信。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如若換做任何一個人指揮,大魏將不復存在,這就是許清宵。

此人,此戰,名垂千古。

面對諸公的贊美,許清宵則顯得十分平靜。

他并沒有任何喜悅,也沒有任何激動,而是松了口氣,徹徹底底地松了口氣。

自己賭對了。

這場國運之賭,自己贏了,而且贏得如此徹底,贏得如此不可思議。

“諸公,許某先回去休息了。”

“剩下的事情,便交給諸公來處理了。”

“明日和談,許某再來。”

此戰已經結束了。

百國的投降,突邪王朝的和談,已經贏得徹徹底底,只要不作死,那么這件事情,將到此為止。

歷經半個月的高度精神緊繃,也讓許清宵疲了。

難以言說的倦意,讓許清宵顯得困乏。

眾人望著許清宵,他們知曉許清宵這段時間付出太多太多了。

江山社稷,幾乎是壓在了許清宵一個人身上。

雖然這一戰,他們也參與進來了,可所有的抉擇,所有的壓力,以及往后的一切罵名,全部都是由許清宵一人承擔。

現在,戰爭結束了。

自然而然,許清宵要回去休息了。

望著許清宵的背影。

這一刻,文華殿內,眾人齊齊朝著許清宵一拜。

“我等,恭送許大人。”

諸公開口。

這一戰,許清宵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他們只是見證者罷了。

這一拜,他們心甘情愿。

許清宵步伐微微遲鈍,轉過身來,也向諸公一拜,而是繼續向前而行。

今日。

萬里無云。

陽光溫和,照耀在許清宵身上。

他從皇宮走出,一路回到了守仁學堂,一路上,當京都百姓看到許清宵時,皆然不由朝著許清宵一拜。

甚至高呼一聲許大人。

面對百姓的聲音,許清宵一直保持著溫和笑容。

而與此同時。

待許清宵回到守仁學堂后,學生們也齊齊朝著許清宵一拜。

“休息吧,仗打完了。”

許清宵喊了一聲,也讓眾人去休息。

這段時間,大魏的確太累了。

無論是自己還是眾人,每個人都很累,皆然都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了。

說完此話,許清宵回到房中。

簡單洗漱一番,許清宵便躺在床榻上了。

他真的有些累了。

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還有更硬的仗要打。

戰爭已經結束。

和談才剛剛開始。

包括和談之后的諸多事情。

天下文人會不會放過自己?

大魏文宮的下一步舉動。

大魏藩王接下來會怎么做?

大魏王朝只是做好了一件事情。

剩下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了。

想要后半生咸魚,還是需要努力啊。

帶著倦意,許清宵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而大魏之中,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各地藩王出使商談。

突邪王朝的使者,也已經來到了大魏,他們乘坐突邪龍舟,以最快速度趕來,不希望事情進一步的惡化。

異族國各國國君也紛紛派來使者,前來乞降。

大魏兵部,戶部,核算這次戰爭的傷亡以及戰利品。

九位國公也在第一時間,下達軍令,分別控制諸國,不管和談的結果如何,先派兵入駐進去再說。

眼下的異族國,已經沒有任何資格與大魏談判了,擺在他們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死,要么被駐軍。

陳國國君于深夜被陳國異姓王斬首,背后的原因天下人自然明白,此番乞降,陳國國君必死無疑。

與其遭受各種恥辱而死,倒不如讓異姓王出手,這樣也算是有一個交代。

不得不說,陳國國君還是有點氣節。

但其余附屬國卻不一樣,該慫還是慫,派來使者,期盼著還有一條活路。

到最后禮部頒布圣旨,要求大魏所有異族國派使者前來大魏,以最快速度,不可耽誤。

不管是參戰還是沒參戰,不管是彈劾過許清宵還是沒彈劾過許清宵。

所有異族國必須要派使者前來,這是大魏的命令。

一時之間,大魏異族國皆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大魏這回真的要動刀子了。

有些異族國,沒有參與此戰,也沒有彈劾過許清宵,想要觀望,不代表他們忠于大魏。

現在大魏贏了,他們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說來說去還是誰拳頭大誰說話算話。

不過任憑大魏民意如龍,然而對于天下讀書人來說,他們并不在乎。

許清宵屠城之事,違背天理,違背人道,也違背了儒道,違背了圣人之道,這一點讀書人沒有放下。

只是現在大魏正在善后戰爭,他們即便是有些怒言,卻造不成什么巨大的影響,唯一能說的是,這始終是一個隱患。

而隨著突邪王朝前來和談之事被傳開之后,大魏舉國上下更加沸騰,百姓們徹底沸騰了。

突邪和談,這就意味著突邪怕了,這如何不讓百姓們振奮?

畢竟如若真打起來了,大家敢打,但也不愿意打,如若能以不打的前提下,還能獲得好處,換誰誰不開心?

許清宵的名望,隨著突邪和談,也徹底烙印在大魏百姓心中。

所有人都知道,是許清宵憑借一己之力,說服了大魏上下官員,甚至說服了大魏女帝。

那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更是被無數百姓追捧。

許清宵愛民如子,精忠報國,此番壯志,百姓又如何不知?

京都之中,懷寧王府。

面具人的身影再次出現,立于懷寧王面前。

“許清宵此戰,足矣封侯,他已得大魏民意,如若再讓他這般下去的話,對我等計劃恐怕不利啊。”

懷寧親王的聲音響起,他看著面具人,如此說道。

然而面具人搖了搖頭,望著懷寧親王道。

“此戰,許清宵的確可封侯,大魏百姓也的確欽佩于他,但我等的計劃,并不是一個許清宵可以撼動的。”

“大魏民意再高,又有何用?國運之爭,才是我等的真正大計。”

“這一戰,他幫了大魏,但也幫了我等,過些日子,時機便要真正成熟了。”

“王爺,做好準備吧。”

面具人出聲,言語之中并沒有將許清宵放在眼里,并且提到了國運二字。

懷寧親王再聽完此話后,不由皺眉好奇。

“時機成熟?如今大魏,平定內亂,突邪王朝更是主動和談,大魏百姓民意一心,哪里來的時機成熟?”

“還望大人提醒。”

懷寧親王皺眉,現在大魏上下團結一致,許清宵一戰封神,大魏的的確確看到了繁榮,極有可能恢復鼎盛狀態,怎么來的時機成熟?

“此事涉及我等真正核心,并非是不愿告訴王爺,而是對王爺來說,時機并未成熟。”

“王爺只要記住,竊大魏國運,才是你我根本,大魏強并非是一件壞事,反倒是為我等提升國運。”

“我等圖謀的,可不是區區一個大魏,希望王爺能夠明白。”

“這個許清宵,任他再強,放眼天下,他不過是一個儒道大才罷了,即便是他帶領大魏,走向鼎盛繁榮,最多不過讓大魏倒退五十年。”

“縱觀古今往來,有多少不朽的王朝泯滅在歷史之中,又有多少氣吞山河的帝王,化作白骨黃土。”

“細細想來,王爺,斗膽問一句,許清宵比得上大魏太祖嗎?”

面具人開口詢問,望著懷寧親王。

而面對這番言語,懷寧親王沉默了。

是啊,一個王朝再強,能強盛萬年嗎?口頭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終究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任你王朝不朽,任你氣吞山河,任你風華絕代。

到頭來,就是一捧黃土,一堆黃沙罷了。

“與太祖相比,許清宵算得了什么?”

懷寧親王語氣輕蔑道。

不是他瞧不起許清宵,也不是他狂妄,而是太祖在大魏皇室眼中,是真正的神。

一人一刀,于動亂時代,建立起大魏王朝,無論是手段還是智謀,千年來有幾個人能夠超過太祖?

大魏王朝建立之時,有多少英雄豪杰,任何一個,放到現在來說,都是天穹之上最亮眼的星辰。

而這些星辰,對比大魏太祖,卻顯得無比暗淡。

所以拿大魏太祖和許清宵對比,這是侮辱大魏太祖。

此話一說,面具人不由出聲。

“強如太祖,也不過是萬古天穹的一剎那光芒,他許清宵又算的了什么呢?”

“王爺,我等大計,超越一切,莫要再將目光放置在區區一個大魏王朝了,哪怕大魏王朝一統中州,又能如何?”

面具人的聲音,充滿著誘惑與感染,懷寧親王沉默了。

過了一會,他點了點頭道。

“好,既如此,本王就依計行事,多謝大人提點了。”

懷寧親王開口。

而面具人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王爺,這段時間您不需要出面什么了,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出現于此,到時候再來告知王爺。”

“這段時間,如若王爺有任何事,焚香即可。”

推薦一本好書!相當奈斯!墨家天下從臥底開始,更新穩定,非常奈斯!

各位讀者老爺看七月的面子上,收藏看看支持支持!

超級鏈接在下面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大魏讀書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