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這其間,其他的米股也大幅的上漲了,只是相比于花旗銀行這種,一漲就是三四倍的,顯得就不是那么明顯了。
比如谷哥,二百六十米金一股買進的,現在都快漲到四百米金一股了,但王大龍舍不得賣啊!這股一直漲,賣了就虧了,接都接不回來了。
另外米國銀行也漲了不少,三月九日前,均價三點六七米金一股買入,三月十九日,便漲到了八點五米金,四月十四日漲到了十一點幾米金,五月十日突破了十五米金。
王大龍下令減持,并且保持在十五米金上方逐步清倉。
雖然王大龍也知道,米國銀行的股票還會上漲,但漲幅已經不是很大了。
關鍵是六百五十億米金的壓力實在是有點大呀!還是降低一點風險為好。
所以一些自己印象中,未來漲幅不是很大的股票,還是先清倉賺了一筆錢再說。
八億股米國銀行的股票清倉之后,可以套現一百二十億米金,這可以讓王大龍的壓力,減輕很多。
由于王大龍的要求,是以不低于十五米金的價格清倉,事實上,由于股價很快上漲到了十七米金一股,實際賣出的成交價,均價也達到了十六米金一股,除去稅金,還套現了一百二十多億米金。
另外,富國銀行的股票,漲幅也不少,三月九日以均價八點五米金一股買入,三月十九日,便漲到了十七米金一股,翻了一倍。
五月七日,富國銀行的股價沖破了二十八米金之后,王大龍開始命操盤手進行減持,將股價控制在二十八米金進行減持。最終依然是清倉。
富國銀行雖然以后還會上漲,但王大龍已經不想貪了,或者說那點漲幅,他已經看不上了。
五億股清倉之后,可以套現一百四十億米金,又可以大大的減輕王大龍的資金壓力。
別看王大龍似乎很輕松的樣子,可任誰背上了六百五十億米金的債務,都會感到很重的壓力,能讓人喘不過氣來。
很多的股票都漲了不少,但王大龍并不舍得出手,最后在又做了兩次套后,在花旗銀行沖上了五米金一股后,進行了清倉,因為王大龍知道,花旗銀行的股價,會在四至五米金之間,停留二年之久,他當然不想等這么久了。
六億股清倉,加上兩次做套的收入,再加上之前賺的八億米金,共計近五十億米金。
另外,王大龍還清倉了幾支股票,有幾支股票做套了幾次,總共又套現了一百五十億米金。償還了銀行的三百五十億米金的貸款。
雖然現在還欠銀行三百億貸款,但王大龍卻渾身都松了一口氣,幾乎沒有什么壓力了。
僅他手中掌握的水果公司,亞馬孫,谷哥,****,買入的成本價,都高達四百億米金,僅谷哥和水果公司便是三百億米金。
這還只是買入的成本價,如果按現在的成本價計算的話,至少五六百億米金的價值,不在話下。
所以王大龍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完全沒有什么壓力嘛!
不過欠債終究還是不好,王大龍還是讓操盤手盯緊手中的股票,在股價沖高時賣掉一部分,股價低潮時再買進一些,來回的做套,能賺一點是一點。
好在國內的投資,如今已經開始有回報了,房價被壓制了一年多以后,開始報復性的漲起來了,并且很快沖破了之前的均價水平。
由于之前不斷的收房買地,現在已經是可以躺贏了,怎么樣賣都是賺錢了。
而大龍地產和遠大集團,也開始變得家喻戶曉了,去年的時候,杭城的綠成,嶺東的許家應,為了公司的存亡,紛紛的拋售手中高價拿下的好地,降價拋售手中的樓盤,這其中就被遠大集團和大龍地產給拿下來了。
許家應為了拿到投資,不得不跑到港島,陪著港島的地產大享們,打了幾個月的牌,才求到了一點投資,保住了橫大集團。
但二零零九年,因為四萬億的救市行動,這些人和公司,又喘過氣來了。
二零零八年,可以說是地產商的夢魘。
盡管RB樓市大崩盤的殷鑒不遠,但長達十年的大牛市,還是讓很多人,包括開發商誤信了“房價不跌”的神話,以致于神話破滅的那一刻,很多人措手不及。
對開發商來講,危機之后的資金鏈緊張,是最為痛苦,也最棘手的一件事。
前不久,寒冬中的億科喊出了“活下去”。但這并不是億科第一次喊空,早在2007年底,王總就拋出過“拐點論”,稱房價的拐點已經來臨。
當時,潘董的判斷是,億科的資金鏈有點問題,要通過降價來加快回籠資金。
這個判斷后來變成了現實。二零零八年,億科率先在全國降價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三十,當年就創下四百七十九億元的銷售紀錄,并一舉坐上全國房地產行業的龍椅。
但億科也因為降價,遭到全行業的口誅筆伐,與政,府的關系也一度趨于緊張。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先驅,世貿地產在許榮貿帶領下,一度做到了全國十強。但在二零零八年的金融危機中,也未能幸免,資金鏈一度出現險情。
壓力之下,世貿地產不得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先是一輪管理層大換血,之后是管理上的各種變革,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以及現金流和質量的考核。
即便如此,也未能完全扭轉世貿地產的頹勢,其在國內市場上也愈發低調。
綠成曾是房企中的品質典范,同時也以“不斷融資、不斷拿地”的激進風格聞名業內。
從二零零六年到二零零八年,短短兩年時間,其土地儲備就從八百多萬平米,猛增至二千五百二十萬平米。
高增長的背后,是綠成高達百分之一百四十的杠桿率。
然而,二零零八年的危機,打亂了綠成的節奏,高企的負債迫使其不得不賣地求生。
二零零八年四月,綠成緊急出售了杭城和魔都的兩個地塊,僅魔都的地塊就損失一億五千萬元。
而這兩個地塊是一年前剛剛高價拿下的。
為了設立“綠成1號”房地產投資基金,緩解資金壓力,綠城還與信托公司簽下條件苛刻的協議,不僅要將杭城、太湖兩個項目公司的部分股權作為抵押,還要將太湖公司近一半權益出售給對方。
綠成的這次““生死債劫”,在當時震驚了整個地產界。事后,公司創始人宋董也不得不承認,之前做得不夠穩健,高速度、高負債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