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一千零四章 原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封侯 >>封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四章 原因

第一千零四章 原因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18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高月 | 封侯 
穿越小說



蘇衡是長葛縣人,長葛蘇家在潁昌府也頗有名氣,蘇衡的父親蘇亮就曾在政和年間出任許昌知縣,后來又在御史臺為官多年,北宋滅亡后,便回鄉賦閑。

蘇亮一直盼著王師北伐,但這么一年又一年,江南的溫柔磨掉了大宋君臣的銳氣,也磨掉了蘇亮的希望,他便同意兒子蘇衡去汴梁參加偽齊科舉,并一舉考中探花,榮歸故里,出任許昌知縣。

蘇衡雖然是偽齊科舉出身,現在又是金國的官員,但他受父親的影響,為人正直,公私分明,而且為官能力很不錯,深得百姓愛戴,也頗得完顏兀術賞識,兩次召他去汴梁任職,都被他以父親身體不好婉拒了。

聽說雍王陳慶召見自己,蘇衡著實有點緊張,他雖然和張曉談過,但陳慶不一樣,陳慶是主公,一句話就能決定他的命運。

走進縣衙后堂,蘇衡躬身行禮道:“卑職蘇衡參見雍王殿下!”

陳慶正負手欣賞后堂上的一幅牌匾,上寫四個大字公道在心,筆力頗為老辣,陳慶指指牌匾問道:“這是誰的書法?”

蘇衡連忙道:“回稟殿下,是家父所寫,給卑職鎮堂。”

“書法不錯,但你明白它的意思嗎?”

蘇衡不知道雍王殿下是什么意思,他只得實話實說道:“當初卑職去汴梁考科舉時頗為糾結,因為是偽齊的科舉,但父親說,你考科舉不是為了效忠劉豫,而是為了效忠許昌的百姓,參加科舉只是一條達到目標的道路而已,只要心中無愧于百姓,無愧于公道,管天子姓趙還是姓劉,所以父親寫了這四個字鼓勵我,我就算成為許昌知縣,也把它懸掛于內堂,時時鞭策自己。”

管天子姓趙還是姓劉,這句話深得陳慶之心。

“你父親怎么沒有想過去臨安?”陳慶又問道。

蘇衡躊躇一下,陳慶看出他的猶豫,便笑道:“實話實說好了,我又不姓趙!”

蘇衡點點頭道:“家父說,在潁昌府,我們蘇家還算是一個人物,如果去了臨安,我們可能連相國府上的看門狗都不如。”

陳慶呵呵笑了起來,“你父親很明智,知道自己的定位,確實,他如果不是跟隨天子去江南的從龍派,或者江南本地名門,那就不會有出仕希望,有很多南下投奔朝廷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出任虛職,生活拮據,抑郁而終。”

陳慶請蘇衡坐下,又問道:“我一直以為潁昌府很富足,人人都能吃飽飯,但我讓士兵賑粥,卻出乎我的意料,粥棚前都排滿了長隊,這是什么緣故?”

蘇衡苦笑一聲,“潁昌府是產糧重地,但絕不代表百姓富足,糧食也不便宜,糧價和其他地方一樣,也要兩三百文一斗,普通人家一個月的收入不過兩貫錢,還有更低的,鹽價更高,百姓過得一樣艱辛。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潁昌府糧價低,百姓富足,那中原其他州縣的百姓豈不是都要跑來,縣城都要擠爆了,只是說潁昌府比其他州府稍微好一點點,偽齊時期各種稅賦多如牛毛,各地百姓民不聊生,餓死人很正常,但潁昌府沒有餓死人,就算當乞丐也能討到一口飯。”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潁昌府只是一群窮兄弟中過得稍微好一點。”

“回稟殿下,潁昌府最大的特點是官田多,各個縣衙都能掌握不少糧食,許昌縣也不例外,所以卑職就能做到賑濟孤寡老人、賑濟孤兒。”

陳慶淡淡道:“所以潁昌府清廉的官員并不多,口碑都不太好,就因為他們手上糧食太多?”

“殿下,這也要看具體情況,比如卑職,卑職家境很富裕,

我們家同樣擁有大量田產,每年家中收獲的糧食本身很多,所以卑職對官糧就不稀罕,就能做到公私分明,相比錢財,卑職更看重名聲,真正清廉的官員,恐怕也只有郾城李知縣。”

陳慶點點道:“沈國泰向我推薦你,他夸你能力卓著,公私分明,看來沒有說錯。”

蘇衡臉一紅,“沈通判太高看卑職了!”

“你不用謙虛,既然公道在心,那你就盡量把事情做好就是了,從現在開始你出任潁昌府通判,盡快將潁昌府穩定下來。”

蘇衡大喜,連忙躬身道:“感謝殿下厚愛,卑職一定會盡心竭力,為殿下治理好潁昌府!”

蘇衡趕回府中,在內宅書房見到了父親,雖然蘇家是長葛名門,可要成為潁昌府名門,那就必須搬到府衙所在的許昌縣來,蘇家的祖宅和祠堂盡管還在長葛縣,但蘇家的主要人物都早已生活在許昌了。

蘇亮年約五十余歲,長得很富態,總是瞇著一雙細長的眼睛,他的書法很不錯,無論在潁昌府的官宦圈子,還是文人圈子都很有名氣。

他閉眼時把玩著潁昌府,但睜開眼時卻盯著整個天下。

陳慶的銳意進取和日益壯大,他怎么可能看不到?

但蘇家要怎樣才能入得了陳慶的法眼,蘇亮一直在殫精竭慮思考,不料意外總是在他最想不到的時候到來,長子回來告訴他,自己已被陳慶任命為潁昌府通判,著實讓蘇亮欣喜若狂。

“孩兒和參事張曉也聊過,聽說是沈國泰向雍王推薦了孩兒。”

“是他!”

蘇亮著實沒有想到,他不解地問道:“沈國泰怎么評價你?”

“他說孩兒公私分明,能力卓著,雍王也很看重清廉這一項,uu看書還專門和孩兒談到為什么我能做到為官清廉?”

“那你怎么說?”

“孩兒實話實說,孩兒家境富裕,沒必要貪污官府的糧食,相比于糧食,孩兒更看重名聲,然后他便任命孩兒為潁昌府通判!”

“就這么簡單?”

蘇亮很驚訝,他兒子這個答案絕對不是最好的,雖然很坦誠,但在官場上,該虛偽還得虛偽,上位者絕不會滿意這個答案,原因很簡單,你看不上糧食是因為你層次低,如果面前是百萬兩白銀呢?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德行,君子光明磊落,無愧于心,無愧于國,無愧于民,這才是上位者想要的答案。

被陳慶青睞肯定不是兒子公私分明這個原因,蘇亮負手走幾步又問道:“你們沒有談別的什么?”

蘇衡想了想,忽然道:“雍王對父親送我的橫幅很有興趣,公道在心,父親還記得嗎?孩兒掛在縣衙內堂上。”

“哦?”蘇亮連忙問道:“他怎么說?”

“他問父親寫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蘇亮追問道:“那你又怎么回答?”

“孩兒告訴雍王,為什么我要去汴梁參加科舉,因為父親告訴我,考科舉不是為了效忠劉豫,而是為了效忠許昌的百姓,參加科舉只是一條達到目標的道路而已,只要心中無愧于百姓,無愧于公道,管天子姓趙還是姓劉。”

蘇亮一拍額頭,他明白了,就是最后一句,管天子姓趙還是姓劉!

這才是陳慶青睞兒子的真正原因,為官者,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黎民,管天子姓趙還是姓陳。

新書閱讀:


上一章  |  封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