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川銀礦外的一片曠野里,三千宋軍在李慕清的率領下趁夜色掩護已經悄悄抵達。
蘭州全殲西夏軍后,陳慶便給李慕清下達了命令,讓他尋找一個適合時機奪回歸川銀礦,全殲銀礦的湟州軍。
戰俘可以接受,但任中群這一次不能再讓他逃跑。
給李慕清帶路的向導是狄道知縣武宏偉的手下押司,叫做蔣新,對銀礦十分熟悉,之前陳慶任命他為銀礦管事,任中群率軍殺回銀礦,蔣新也被迫逃回狄道縣。
蔣新指著前面山坡道:“上了山坡就能看到軍隊駐營地,駐營地的北面有條小官道,通往河州,一旦打起來,敵軍一定會向那邊逃走。”
李慕清問道:“可有小路繞過去?”
蔣新點點頭,“有一條小路!”
李慕清對副將湯景陽道:“湯將軍率一千士兵繞小路過去,堵住敵軍逃往河州。”
“卑職遵命!”
李慕清對蔣新笑道:“麻煩蔣管事帶湯將軍過去,一個時辰夠嗎?”
“足夠了!”
“那好,五更時分,我將正式發動進攻!”
湯景陽和蔣新帶著一千士兵迅速走了,李慕清耐心地等待著時間一點點過去。
五更時分,李慕清率領兩千士兵從側面向山坡上沖去。
沖上山坡,前方便是山腰開闊地,左面是一片廢棄的銀礦,一百多頂營帳就駐扎在兩百余步外空地上,周圍還有營柵和崗哨。
軍營占地頗大,至少可以駐扎五千人,但目前只有一千湟州軍駐扎在營地內。
天色還沒有亮,李慕清率領兩千士兵在夜色中疾奔,距離營地還有百步左右,崗哨上的鐘聲忽然敲響了。
‘當!當!當!’他們被哨兵發現了。
“射火藥箭!”
李慕清一聲令下,兩千士兵一起向營地發射火藥箭,密集的火藥箭儼如一顆顆赤亮的流星劃過天空。
營帳起火了,不少士兵被火藥箭射中,慘叫聲、驚呼聲四起,大營內一片混亂。
“殺進去!”
李慕清率領兩千士兵向大營正門沖去。
“一二三,轟!”
士兵們抱著粗壯的巨木撞開了大門,沖了進去,大營內已是一片火海,無數士兵的身影火光中東奔西跑。
當宋軍殺進大營,準備從東面突圍的三百余名士兵嚇得跪地求饒。
李慕清留下兩百士兵看守戰俘,又留下三百人清剿營盤,他率領大軍繼續追擊。
蔣新果然說得不錯,西面的營門大開,大部分士兵都從西面大門逃走了。
士兵們沿著一條官道向西面奔逃,但跑出不到兩里,前面忽然火光大作,一支伏兵殺出,亂箭齊發,跑在前面的數十人迎面栽倒。
這時,宋軍也從后面追殺而來,前有堵截,后來追兵,數百士兵很多都是空手光腳,手無寸鐵,也沒有披掛盔甲,眼看走投無路,士兵們紛紛跪地求饒。
天亮了,宋軍將八百余名戰俘押解到空地上,戰俘中竟然沒有發現任中群的身影,這讓李慕清頓時有了巨大的壓力。
他立刻命令軍隊去四處搜查,“每個角落都搜遍,每一個礦洞都不準放過!”
就在這時,管事蔣新氣喘吁吁跑來道:“李將軍,發現任中群了!”
李慕清大喜,急問道:“在哪里?”
“在礦工區那邊,但....但他已經被礦工們打死了。”
李慕清連忙帶著手下趕去礦工區,任中群死了沒關系,但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礦工區大門前的空地上出現了三具尸體,正是任中群和他手下兩名管事,宋軍殺來,三人來不及逃跑,便直接躲進礦工區內,結果被出來看熱鬧的數百名礦工發現。
憤怒礦工見到了落單的任中群和兩名管事,數百人舉起亂棍圍打,將三人活活打死。
李慕清率領數百士兵趕到,只見三根木樁上各掛著一具尸體,蔣新指著中年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道:“這就是任中群,平時惡貫滿盈,所有才有今天的下場。”
任中群雙眼無神地望著天空,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這么多年,冶煉出十萬斤粗銀,最終卻是白白給陳慶做了嫁衣。
陳慶此時率領一萬大軍抵達了西寧州,西寧州就是今天的西寧地區,這里是河湟谷地的邊緣,向西便是一望無際的西海,北面可以看見莽莽的祁連雪山,在陽光照耀下,雪山閃爍著瑰麗的金色光芒。
西寧州和湟州在唐朝時為一體,統稱鄯州,為隴右節度府所在地。
在宋神宗時,這里被宋朝恢復為隴右都護府,也是宋朝最西面的邊疆州,而積石州在西寧州的南面。
西寧城又叫青唐城,曾是青唐王朝的都城,青唐王朝解散后,大宋朝廷抓住機會,又重新恢復了熙河路,并大量向熙河路遷徙漢民。
湟州城和西寧城都是主要的漢民遷徙地,大量漢民在河湟谷地種植小麥,保證了熙河軍的軍糧。
原本駐扎在西寧州的任得敬軍隊已經被宋軍擊敗,當陳慶大軍抵達西寧城,通判馮全率領文官們出來請降。
馮全實際上是偽齊國任命的官員,年約三十五六歲,他是王厚的孫女婿,最早是西軍負責屯田的參軍從事,后來又出任西寧縣知縣,偽齊國接管西寧州后,把他請出來出任西寧州通判。
陳慶的心腹手下大部分都是偽齊國的官員,馮全是本地人,又是王厚的孫女婿,名聲不錯,陳慶便不打算換人。
眾人聽說節度使不追究他們投降罪責,繼續讓他們出任本職,眾人懸在空中的心紛紛落地,歡欣鼓舞,簇擁著陳慶進城巡視。
馮全聽陳慶問及知州,連忙解釋道:“節度使有所不知,西寧州、湟州、廓州三州的知州都是由任得敬兼任,他們本人又出任三州軍政總管,所以三州就只有通判。”
陳慶點點頭笑道:“我在湟州城只呆了一天就出發了,所以這些情況都不了解,城內有多少百姓,多少漢民?”
“回稟節度使,西寧州大約有八萬百姓,一萬五千戶,基本上都集中在西寧縣,其中漢民占了七成,另外三成為羌人和吐蕃人。”
陳慶見城池雖大,但比較冷清,又笑問道:“這邊商業好像沒有湟州城那樣繁榮。”
馮全苦笑一聲道:“這邊的商業主要是和吐蕃人交易,而湟州城則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大量西域商人都集中在湟州,西寧城肯定比不上湟州城,不過再過幾天,這里也會熱鬧起來。”
“為什么?”
“西海那邊的冰雪開始消融,大量吐蕃商人就會牽著駱駝來這里交易了,購買日用品和糧食,出售羊皮、羊酒、奶制品以及藥材。”
這時候,陳慶已經看見大街上有吐蕃人的駱駝隊出現了,他好奇地問道:“吐蕃人不是用牦牛來載物嗎?怎么會是駱駝?”
馮全呵呵一笑,“高原吐蕃人才用牦牛,青唐吐蕃人最初用馬匹,但最近幾年開始用駱駝,因為駱駝載貨量大。”
陳慶點點頭又問道:“西寧州除了糧食外,還盛產什么?”
“回稟節度使,原本還盛產鹽!”
馮全嘆息一聲,“西寧州原本是熙河路最大的鹽產地,但現在遇到大麻煩了。”
前面有個小小的筆誤,把西寧州寫成西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