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林紫蘇本來還想著,從皇帝的嘴里問出一些有用的線索。
不曾想,皇帝醒來后的第一句話,卻是這一句話。
林紫蘇前幾日出的主意,原本是借著皇帝的思路,來一個引蛇出洞。
但皇帝一直并未表態,如今矛盾都已經擺了出來,再用這計策就有些風險太大。
況且此一時彼一時,謝晞亮出了令牌之后,情勢開始往不可預估的方向發展。
多了這么一個攪局者,所有人的心中起了變化。
有這么一個手握大權的人存在,各方勢力都會心存警惕。
究竟是引蛇出洞,還是一拍兩散,一切都在未知之數。
林紫蘇當即就婉拒了皇帝的決定:“臣女以為,為了陛下的安危,不宜再行此險。”
皇帝一改往日的隨和,咬牙切齒說道:“朕可由不得他們再興風作浪,趁著這個機會,就讓他們消停一下。”
皇帝臉上表情猙獰,連帶著頭頂上的幾個金針簌簌而動。
林紫蘇擔心皇帝一時激憤,方才自己的醫治功虧一簣,忙勸道:“陛下剛剛醒轉,宜珍重龍體,萬萬不可動氣。”
皇帝給了林紫蘇一個安撫的眼神,說道:“接下來的幾日,須得委屈你一下。”
皇后不知道皇帝和林紫蘇打的什么啞謎,想起方才自己說話,只想著盡快將這件事翻篇,試探著問道:“陛下,內閣的幾位大人,還有曜兒他們都在偏殿里等著,陛下要不要將他們傳過來?”
皇帝一愣,問道:“怎地內閣的人也到了乾清宮?”
見皇后欲言又止,皇帝就將目光看向了林紫蘇。
關于方才的事,林紫蘇也無法與皇帝言明。
尤其是謝晞亮出了調動禁衛的令牌,這明顯是皇帝暗暗布下的棋子,卻被謝晞毫不猶豫的公之于眾,尤其還是為了自己。
別的人不知道,曹守禮這個人她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可不會允許在自己的頭頂上再有一個謝晞。
謝晞這一番回護,是幫自己出了不少氣,但帶來的問題是無法預料。
關于京中的禁衛的爭奪,接下來就會擺放在了明面上。
林紫蘇硬著頭皮,將方才的經過簡單的說了出來。
內閣會來乾清宮,皇帝可以想到。如果自己重病不起,內閣的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逼宮立儲。
但沒想到的是,謝晞竟然會用這種法子應對。
“陛下,時間到了,臣女來為你取針。”
這會兒乾清宮里沒有侍候的太監,只能勉為其難的由皇后扶起了皇帝。
皇帝掙扎著坐了起來,任由林紫蘇取下了他身上的金針,忽地暢懷笑道:“朕的這個兒子呀,還真是一點兒也不像朕!”
不一會兒,一個太監去了偏殿,傳了皇后的懿旨。
皇后言道,經林紫蘇的治療,皇帝已然大有起色,七日之內就可醒轉。
除了林紫蘇這幾日要長留在乾清宮之外,其他人等一律回去。
謝晞本來還一臉輕松地等著皇帝醒轉的消息,太監帶過去的信兒,讓他有些錯愕。
方才在乾清宮的時候,曾和林紫蘇確認過眼神,明明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他亮出那枚令牌,就是信任林紫蘇的醫術,相信她會將皇帝救醒。
但看現在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太樂觀。
眾人的神色各異,往日里皇帝雖是臥床不起,但起碼神志清醒,就算京中出了意外,那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七日的時間可是不短,有這七日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若是皇帝昏迷這么久的時間,就算到時候能勉強醒轉,怕是身子也要廢了。
謝曜悶聲出了乾清宮,絲毫不顧頭上的日頭,急匆匆地回了文華殿。
直到今日,他方才知曉,自己一向瞧不上的謝晞,手中竟握著掌控數萬禁軍的令牌。
自己這些日子殫精竭慮,為大衍的局勢費盡心思,但在每次的答對時,可以看得出來,在父皇的心中,其實對自己意見頗深。
他一直都在防著三弟謝暉和八弟謝晫,謝暉一向工于心計,手中掌握了不少的勢力。
而謝晫是皇帝目前唯一的嫡子,自出生之后,就有先天的優勢。
到了最后,對他威脅最大的,竟是這個四弟。
他一直有意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謝晞一直是皇后養大的,若是論起來,也能勉強算得上一個嫡子。
往日里他和幕僚們提起謝晞,大家皆是大笑,都沒覺得敦王會有任何繼承皇位的可能。
道理非常淺顯,謝晞做了那么多的荒唐事,沒有哪個朝臣會認可這樣的一國之君。
選錯了繼承人,后果非常嚴重,小到朝事動蕩,大到國家分崩離析。
那個史上有名的宣帝,可是數一數二的中興之主,就因為選錯了儲君,被后世批評至今。
自己的父皇平日里可是極好名聲,只要皇帝還想青史留名,就不會選擇謝晞作為儲君。
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這個四弟卻能搶先一步,得了父皇的信任。
若是皇帝不要名聲了呢?
謝曜忽然想到這個近似于無的可能。
他急的滿腦門子汗,連守衛們和他打招呼也忘記回應了,只顧著疾步朝前走。
這件事,他需要盡快和章侍郎他們幾個商量才行。
皇后的這個懿旨,打亂了不少人的計劃,包括不可一世的謝晞。
他一直都在計劃著,等皇帝清醒之后,以父皇的名義在皇宮內外,攪動一番風云。
但皇帝沒有蘇醒,那原有的計劃就全部泡湯了。
可以預見的是,上十二衛的實際掌控人曹守禮,會立時針對自己手中的令牌做出應對。
令牌可不是會說話的活人,在別人猝不及防的時候拿出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震懾作用。
而且自己提前做好了布置,方才在乾清宮里,邱千戶的出現,才是局勢一邊倒的關鍵。
但若是對方有了防備,那這令牌也僅僅只是個令牌而已。
曹守禮做了十幾年的東廠總督,宮內的勢力可謂是盤根錯節。
一旦放了曹守禮回東廠,就算其他禁衛還聽從自己,但上十二衛里的勢力,怕是曹守禮不會輕易放手。
屆時,一旦曹守禮起了不臣之心,紫禁城中必然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