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挖壕的賊軍,兵力如何分布?”
林芳平抬起手里的小木棍,指點著身前帳壁上面掛著的地圖,道:“經探查,東面長壕是劉芳亮負責,其下有劉體純、馬世耀、劉汝魁、任繼光各部,有賊兵三萬多,其中馬隊四千上下;西面長壕由田見秀來負責,其下有任繼榮、黨守素、辛思忠、李彌昌幾部,賊兵同東路差不太多。”
“督帥,賊人東西兩路都只三萬來人馬,這二三十里長壕,分兵防守,各處兵力必定單薄,咱集中主力騎兵,突他一點,定可成功。”李輔明心急之下,再次出言求戰。
標營主將何振雄這時出言道:“每一路挖壕賊軍都有兵馬三萬眾,就算其兵力分散,但每五里便有一處軍寨,各有賊兵數千不等,而每隔一處軍寨,又駐有賊軍馬隊千騎。
我軍雖說是突襲,占了先機,仍恐不能一擊而下,一旦被其纏住,用不了一個時辰便有援軍趕來,而后更是源源不斷。”
最后,他更慎重提醒道:“我擔心一旦稍有不慎,便會因此引發決戰啊!”
沇河營陳忠這時說道:“決戰時刻未到,我軍也并未做好與賊決戰的準備。”
王樸卻在一旁說道:“督帥,咱東西兩路齊開,這樣一來,賊軍兩面開戰,便不能集中兵力救援一處,就可因此避免與賊決戰啦。”
永寧伯看著王樸的眼神中,滿含著贊許之意,這位以怯戰而聞名的“大話將軍”,如今竟然也敢于主動請纓出戰了。
不過,他也知道此時未到決戰時機,而新城這邊不比東西兩路奇兵,那兩邊畢竟兵力有限,就算發生大戰也難以進展為最終決戰。
但新城這邊就大不一樣,雙方的數十萬主力兵馬,全部都集中在這不足百里的地界,只需一場相當規模的戰斗,隨著戰事焦灼,雙方不斷投入兵力,很大可能演變成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
因此,永寧伯仍然不作最后的表態,而是看向了孫時相、胡以溫二人,用眼神征求他們也說說心中想法。
“督帥,我也覺得該出擊了。”孫時相繼續說著:“如李總兵所言,若是再這般無視賊寇挖壕,反倒顯得咱們膽怯避戰,一旦讓賊寇誤以為咱勇毅軍軟弱可欺,恐其會提早對相公廟的陳將軍大營發起總攻了。”
張誠聞聽此言,也跟著點起了頭來,他回望林芳平:“相公廟那邊可有何異動嚒?”
“回督帥,相公廟已處在賊寇重圍之中,咱們哨騎根本無法近前,就算有‘千里鏡’在遠處窺視,也難以看清那邊動靜。”
林芳平先解釋了一番,才又道:“不過,據探馬捉得的舌頭逼問得知,總哨劉宗敏負責指揮,白明鶴、謝君友、谷英等三位頭領,以及張鼐的火器營兵馬留在這邊由總哨劉爺調派。
據哨騎回報,相公廟那邊目前當未有大的戰事發生。”
張誠點了點頭,又看向胡以溫,道:“公嶠,你也贊同此時出擊嗎?”
胡以溫只是點了點頭以示贊成之意,但并未多說什么話,也沒有提出任何方略。
永寧伯張誠目光炯炯地望著那副地圖,久久不離,大約過了一盞茶功夫,他的目光才從地圖上挪開,看著帳中眾官將問道:“你等都贊同出兵攻打挖壕賊軍?”
李輔明第一個站出來說道:“督帥,打吧。咱面對韃子都沒怕過,一幫泥腿子流寇,還能咋地嘞!”
“是嘞,督帥。自打咱大軍渡過大河以來,就沒跟賊人碰過硬,兒郎們可都有點沉不住氣啦,整日嚷嚷著要上陣殺賊哩。”
王樸最后更是堅定地對永寧伯說道:“督帥,軍心可用,不可廢呀!”
永寧伯張誠對此不置可否,然他也知王樸所言不虛。
如今的大同軍,多以遼東之戰后的老兵為骨干,再加上從勇毅軍抽調的軍官統領操練,更配發了制式甲械火器,早已今非昔比,還真是士氣如虹,求戰心切!
但永寧伯爺深知,賊軍實在是太多了,小規模接觸無所謂,一旦大戰起來,如果不能一鼓作氣將賊軍擊敗,己方在人數上面的劣勢,很大程度會抵消裝備、訓練上的優勢,甚至拖累己方戰士,使其疲憊乏力而最終落敗。
“闖賊可以失敗,就算再失敗十次、百次,只要那伙子老賊頭不死絕,其仍可死灰復燃;而自己卻不能失敗,因為只要失敗一次,那數年辛勞將不復存在,不說再難復起,甚至連保命都難了!”張誠對于自己面對的形勢十分清楚。
雖然在宣府鎮內,他還留下了數千精銳戰士,以及一整套軍工產業,還有整套的商業集團,幾乎覆蓋了整個宣府鎮。
但是,自己的敵對面實在太多,不說外部的建奴、流寇皆恨不得生吃了自己,就連朝廷上那些閣老、部堂等大員也會在自己失勢的時候上來咬一口,以圖分點好處。
而在宣大內部,自己的敵人那就更多了,現在全憑麾下強大的軍力,以及自己一直以來強橫的威勢,方才勉強壓住他們不敢亂來。
如果一旦自己軍力受損嚴重,難保他們不會內外勾結,使些上不得臺面的陰謀手段,將自己一點點打壓,以期逐步蠶食吃掉。
永寧伯自然不會讓自己面臨這樣的局面,因此他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時機未到,不可魯莽行事。”
但王樸“軍心可用不可廢”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簡單思慮一番后,永寧伯再次掃視帥帳內眾人,見他們一個個皆神情堅毅,尤其李輔明、王樸兩人更甚,他也不想寒了眾人的激情。
“明遠,你派人傳訊給大關頭、劉莊,要魏知策、張國棟明日午前趕來行轅參加軍議。”
“是,父帥。”
永寧伯接下來又對帳內眾人道:“諸位將軍如此求戰心切,足見‘軍心可用’,那就同闖賊碰上一碰。”
他接著又道:“雖說不是要與闖賊決戰,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自然不能魯莽武斷,本帥已傳召魏知策、張國棟二位將軍前來行轅。
明日午時,共議軍事。”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