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明第十七章:壯壯我宣鎮軍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織明 >>織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壯壯我宣鎮軍威

第十七章:壯壯我宣鎮軍威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31日  作者:蝸牛非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蝸牛非牛 | 織明 


小說:、、、、、、、、、、、、

張誠端坐軍帳中間上首位置的案幾后,看著帳中諸人,沉聲說道:“除右哨外,各哨甲總第二、第三隊,隨我前往東郊的馬坊附近,向順義方向探查,陳錚率前哨乙總和甲總余部去往呂各莊方向,張廣達率左哨乙總和甲總余部去往湯山方向,吳志忠率右哨乙總和甲總余部去往官牛坊一帶,胡大可率后哨乙總去牛房圈一帶。”

張誠說著就站起身,看帳中幾個哨總也是站起,才又說道:“各部均以一隊在前哨探,大隊跟隨在后,保持五百步以內距離,若遇虜騎,先纏斗務使脫逃,再傳遞消息,力求圍殲。若是虜騎大隊,不可浪戰,立即退往馬坊與吾會合。”

四位哨總齊聲喝道:“謹遵軍令!”

張誠又說道:“各哨要保持節奏,不要過于突前,相互間勤于聯絡,但有虜騎蹤跡,必定通報與我,如果沒有發現,各部天黑前務要趕至馬坊集結。”

各位哨總齊聲喝道:“是!”

張誠最后說道:“大家要省得,勝則舉杯相賀,敗則抵死相救。現在回去做好準備,午飯后立即按序離營。”

眾哨總又齊聲喝道:“得令!”

未時中,昌平城東約四十多里就是官牛坊,蓋因此地地勢平緩,草場繁茂,故而常年養牛供應宮內和官府,故名官牛坊。

再往東五里處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丘下,高約百米上下,山勢極緩,無大木,卻雜草密布,多灌木,小山南側約一里有榆河,向東流去。

此刻,約有五百多精悍的騎士正佇立于山坡四周,山丘上,站立有十數名披著鐵甲的騎士,向著東方遠眺著,正是自昌平東郊宣府營地出來的張誠等人。

策馬立在張誠身邊的吳志忠說道:“總爺,張廣達那邊有哨騎來報,即刻就可趕來,是不是再等等?”

張誠手按腰刀立于馬上,沉聲說道:“不必,韃虜只百多人,估計其中約有半數當為虜騎精銳,余者皆包衣或余丁,戰力有限。”

張誠說完,看了看身旁的吳志忠,才又說道:“老吳,我等入衛京畿,便是來殺清軍兵的,今時遇到這一小股虜騎,正好給弟兄們試試手,也壯壯我宣鎮軍威。免得異日大戰之時,我軍膽怯畏敵。”

“是。只是虜騎兇猛,我怕總爺有失……”吳志忠不無擔心的說著。

“無妨。我等以有心算無心,攻其不備,若還不能勝,就可以直接逃回宣鎮,還勤個屁王。”張誠胸有成足的說道。

“老吳,你領右哨沿著榆河去馬坊南面,守住浮橋,不可使虜騎過橋逃回,同時密切觀察榆河南面動靜,若有韃虜大隊來援,速報與我。”

吳志忠痛快的答道:“是!”

張誠又繼續說道:“陳錚你前哨在我左翼,胡大可后哨為右翼,我率部居中,目標馬坊虜騎駐地。”

“是…是。”陳錚和胡大可同聲答道。

“陳忠,你派二騎去找左哨張廣達,告訴他不必來官牛坊會合,可由湯山方向直去馬坊,從馬坊北面直接殺進。各部立即整隊,目標馬坊。”張誠命令著。

陳忠大聲答道:“是!”

原來張誠率領著二百余騎兵,剛趕到這里,就接到前方哨騎回報,在東面約二十里的馬坊附近,集結有虜賊百余人,戰馬騾馬三百多匹,大車十數輛,還有被劫掠的百姓近千人。

張誠當下就把兵馬先駐扎在這處小山丘下,并立即飛騎召集其他四路前來匯合,吳志忠離得最近,就先趕到了,張廣達也在路上,很快就能趕過來,而陳錚和胡大可則是剛剛才趕到這里會合。

張誠怕韃虜過了榆河,不便追擊,就派吳志忠右哨先行出發,去堵住馬坊南側榆河上的浮橋,他親率主力直接去馬坊與張廣達會合,先咬住韃虜。

這時他對吳志忠說道:“虜騎只百余,你部先期出發,堵住浮橋。待我與虜騎對戰之時,你可留一隊騎兵守橋,自率兩隊由馬坊南面偷襲虜騎。你部守榆河至關重要,尤其要防備虜騎回去求援,亦要防備虜騎大隊發現情況,前來救援。若情勢危急,必速報我。”

吳志忠面色肅然的答道:“是,總爺放心。只是虜騎悍勇善戰,總爺你也要多加小心。”

張誠笑了笑,仰頭望著天空,沉聲說道:“出發吧!”

吳志忠率領右哨先行整隊出發,在前面不遠處就拐向南面,沿著榆河北岸去馬坊正南的榆河浮橋處設防。

張誠這一路抽調除了右哨外的三哨各兩隊騎兵,加上他的中軍護衛親兵,總共二百余剽悍的騎士,現在各有兩隊騎兵前出探路,張誠親率大隊跟在后面,相距約二百步的距離,一路直奔馬坊村方向而去。

陳錚和胡大可各領本部的一百二十余騎兵在張誠南北兩側稍后的位置掩護前進,他們和張誠的主力騎兵隊保持著三百余步距離。

馬坊村,位于昌平東五十余里的一個小地方,與順義接界,地勢西高東低,有小沙河在村東南匯入榆河,因此地世代為朝廷養馬,所以馬戶居多,故得名馬坊村。

此時,村里村外都是亂糟糟一片,村內還不時冒起陣陣黑煙,村東南一處頗為寬敞的地方,圍著一個簡易的木柵欄,里面聚著一大群衣衫襤褸的貧苦百姓。

馬坊村不大,只有百多戶人家,現在村內屋舍不是被引燃,就是破敗不堪,不時有身著鐵甲、棉甲的韃虜騎兵往來馳聘。

這伙在馬坊一帶肆意劫掠的韃虜,總人數當在二百人上下,內中真正的披甲兵只有一隊,約五十多人,由一名分得撥什庫統領。

其中約有二十人左右的馬甲兵,分為兩什,各由一名清軍壯達統領;剩下三十人為布甲,分為三什,也是各有一名清軍壯達統領。

雖名稱叫布甲,其實也都是有馬騎的,只是稱謂區分于馬甲騎兵,馬甲騎兵是布甲中的佼佼者充之,在清軍中的地位亦高于布甲。

余者還有輔兵四十人,他們都是各旗中的余丁,自愿隨軍出戰搶掠,并自備馬匹軍器,為的是立了戰功再好提升為戰兵、步甲、馬甲等等,此時他們的戰斗能力還是很有限。

還有各馬甲、布甲自己帶來的阿哈、包衣奴才什么的,也有近百人之多,韃虜馬甲騎兵每每出戰,都會帶著自家的包衣阿哈一二人隨同,伺候他們起居,照料戰馬,幫著保管劫掠的戰利品等等。

這些包衣奴才視其主子的富裕程度,基本上都有騾馬騎行,不然就跟不上主子的腳步,而且很多包衣都配有武器,可以協助主子與大明官軍作戰,然鎧甲就沒有了,最多也就個別表現優異的能混個布甲穿穿。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織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