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縱橫捭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周天子 >>周天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縱橫捭闔

第一百五十二章 縱橫捭闔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03日  作者:南希北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南希北慶 | 周天子 


作者:南希北慶

,最快更新!

姬定跟嬴駟說,齊國正在游說楚國,那其實故意說來嚇唬嬴駟的。

他并不知道齊國是否有派人去游說楚國。

他只知道是有這個可能性的,對于齊國而言,只要拉攏秦楚其中一國,便可成連橫之勢,再加上齊國目前已經攻占合縱大隊中最為關鍵的中心位置,這霸業可成也。

這是有理有據的,可不是胡說八道,故此才能夠唬住嬴駟和張儀。

然而,齊國還真派使臣前往楚都游說楚王。

只不過齊國方面認為拉攏秦國要更為容易一些,畢竟秦國如今也在跟三晉與楚國作戰,大家是有著共同的敵人。

這連橫之勢,乃是天然而成。

而楚國與魏國如今可是聯盟關系。

二者相比,顯然是秦國更好拉攏。

齊國花了更多的功夫去拉攏秦國,但是在楚國方面,齊國也沒有少下功夫,從中收買了楚國不少貴族。

同時也獲得不少大臣的支持。

但是卻被楚威王直接拒絕。

談都不談!

這令楚國大臣十分納悶。

在三晉如此羸弱時,楚國可是要極力避免同時與齊國和秦國作戰,如今齊國主動要求結盟,為什么不答應?

楚威王在當時只是表示,在齊軍未退出魏國前,就不會與齊國進行任何交涉。

這又令不少大臣感到困惑。

我們大王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講義氣。

直到姬定與秦國談成之后,楚威王才跟大臣們解釋。

原來當初姬定是寫了兩封信給楚威王,第一封就是說,讓楚威王不要去管魏國,堅守住楚國領土就行,同時保持給予秦國的壓力。

當時大家都不能理解。

其實姬定在第二封信上,已經跟楚威王解釋清楚,讓楚威王不要去管魏國,其實就是有意放任齊國擴張,讓秦國感受到齊國的威脅。

保持給予秦國壓力,自然是為了在談判時,不被秦國獅子大開口。

如果戰場上落于下風,這外交難度自然就會倍增。

同時姬定還解釋與秦國結盟,要勝于與此時此刻的齊國結盟。

而如今姬定談下一份,不放棄一寸領土,一絲尊嚴的協議,楚威王自然是大為開心。

關鍵姬定的此番舉動,也表明姬定對于楚國的忠心。

在魏國瀕臨亡國之際,姬定的來信,卻不是說讓楚國不顧一切就救援魏國,而是按兵不動,保存實力。

楚威王也投桃報李,傳信姬定,讓姬定在外全權做主,無須事事都來信請示他,并且又派遣司馬昭魚前去協助姬定。

大梁。

齊軍大帳中。

齊威王與自己的三駕馬車,鄒忌、田嬰、田盼坐于帳內。

氣氛顯得有些沉寂。

四人皆是沉眉不語。

就差一步!

真的就差一步。

如果齊國能夠成功拉攏秦國、楚國中的任何一國,這中原霸業便可達成。

只能說時也命也。

齊威王遇到了同樣心懷霸業的嬴駟和楚威王。

再加上姬定與張儀的游說,令他們都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

而如今,齊國最不愿意見到的情況發生了。

就是秦國與楚國結盟。

鄒忌突然開口道:“是臣無能,辜負了大王的期待。”

“這怪不得相邦。”齊威王擺擺手,又道:“多年來,爭爭斗斗,誰也未能做到一統中原,可見這事非常難啊。”

說到這里,他稍稍頓了下,道:“況且我們現在也還未輸,如今我們可還圍困著大梁,占據著魏國大半領地。”

田嬰立刻道:“大王說得是,如今雖然秦楚已經結盟,但是他們真的是否又能一條心對付我們齊國?難道秦國愿意見到將我們打垮,好讓楚國可以專心與他們秦國為敵么?”

齊威王點點頭道:“不錯!這可不是一加一定有二的道理,興許還不如一啊。”

鄒忌突然道:“另外,我們還可以拉攏趙國或者燕國,如今趙國和燕國已經是勢如水火,必有一國將會倒向我們這一邊。”

田盼道:“我建議拉攏燕國。”

齊威王問道:“為何?”

田盼道:“我們的地勢與秦國是大不一樣,秦國只需要守住那崤涵通道便可,而我們要防守的點非常多。

故此對于我國而言,一味的防守是不可取的,應該以攻代守,我們應該開辟更多的戰場,來分散敵軍兵力。”

齊威王聽得稍稍點頭。

就地理而言,秦國的戰略縱深是非常可怕的,而齊國前面可是一馬平川,自然不能像秦國那樣玩。

田盼又繼續道:“如果我們與趙國結盟,那么戰場是在燕國,而燕國相距中原甚遠,難以分散敵軍的兵力。

如果我們與燕國結盟,那么我們可以直接派兵從南邊進攻邯鄲,迫使秦國與韓國派兵去救,便可做到以攻代守。”

鄒忌也道:“臣支持田將軍的建議,趙國畢竟與魏國有著同盟關系,不可信也,相比較起來,我們一直都在支持中山國,拉攏燕國與中山國也更加容易一些。”

齊威王點點頭,道:“既然如此,要不要先消滅鄭國,以供我軍從南邊進攻邯鄲。”

鄒忌道:“那倒不用,如果我們與燕國達成合作,我軍可以從燕國借道,進攻邯鄲,鄭國留著還是有些用處的。”

如今他們可沒有把握,一舉擊潰秦楚盟軍,這個談判的地方自然也就得留著。

齊威王又問道:“不知該派誰去燕國游說?”

田嬰立刻道:“臣愿前往。”

鄒忌又道:“還可以讓蘇秦幫忙。”

齊威王點頭道:“那就這么定了。”

雖然這是齊國最不愿意見到的局面,但可不是齊國敗局已定,如今還真的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首先,這秦楚結盟,看似兇猛,但他們決不可能是一條心,同時他們已經打了一整年,都快要筋疲力盡,而齊國才剛剛出兵,這手上可都還未用力啊!

其次,那邊秦楚可與三晉組成五國聯盟,而這邊也可以組成齊、中山、宋、燕國四國同盟。

關鍵這魏國還有一大半已經被齊國占領著,另外再加上秦楚還在巴蜀較勁,故此紙上面雖然秦楚同盟更為強大,事實上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田嬰的預測并未有錯,秦楚自然不會是一條心的,他們只是不愿意見到齊國成就霸業。

陽翟。

“我以為楚相最大的失誤,就是讓秦國將領來領導盟軍。”

公孫衍略顯不滿地向姬定說道。

既然那公子疾已經從河西來到韓國擔任盟軍統帥,公孫衍自然也從河東趕來這里,在姬定的支持下,也被任命為大將軍。

但他對此安排依舊十分不滿。

姬定問道:“犀首此話怎講?”

公孫衍道:“目前我們應該極力游說韓國、趙國和中山國,只要拉攏他們三國,齊國必敗,但是張儀似乎并不想盡全力去游說,可見他不愿意見到齊國以失敗收場,他想留著齊國,來牽制貴國和我國。”

姬定嘆了口氣,道:“其實關于張儀的想法,我也是知曉的,但是關于游說趙國之事,這還真不能怪張儀,據我所知,確實是趙國不愿意與燕國和中山國妥協,也不愿意以盟軍為先,這才導致談判遲遲未成。”

公孫衍卻道:“但是在我看來,還是貴國與秦國沒有給予趙國、燕國施加足夠多的壓力,而且這也可能讓齊國有機可乘。”

如今大梁還在齊軍的圍困之中,他自是心急如焚,而如今最快速擊敗齊國的辦法,就是拉攏燕、趙,但是姬定和張儀都未親自前往趙國游說,而是讓韓相公仲侈前往,這令公孫衍極為不滿。

認為他們并不想早日擊潰齊國。

姬定瞧了眼公孫衍,囁嚅幾回,道:“若是犀首認為我們沒有盡全力,那我們現在就去找秦相商量。”

盟軍大帳中。

“目前齊軍在正面共有十五萬精銳,而我們與韓魏聯軍也不過二十萬,其中魏國只有區區三萬兵馬,主要還是我們與韓軍,若是正面交戰的話,即便取勝,我們也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公子疾如實向張儀說道。

張儀皺眉道:“這可不行,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在獲得勝利的同時,要盡量削弱楚國、三晉、齊國,其實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打起來也只會是兩敗俱傷,就看誰能夠損失的更少,那么在未來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

公子疾道:“但是那楚相亦非善類,他一早就提出,由他們楚國從南邊出兵牽制齊國,然后由我軍正面進攻。

但如果我們能夠拉攏趙國與燕國,就可以在正面改為牽制,盟軍可以從南北進攻齊國本土,以此來迫使齊國從魏國撤兵。”

根據地理而言,正面對抗,那必然是秦國充當主力,因為秦國就正對著齊國,但如果采取兩翼主攻齊國本土,正面牽制,那么楚國和趙國就擔任重任。

張儀嘆道:“我倒是有把握游說燕國罷兵,但如今是趙國死咬著燕國不放,那趙侯已經回到趙國,并且表示趙國與中山國、燕國勢不兩立,如果韓相能夠游說趙國罷兵,那我倒是不建議去燕國跑一趟,不過我看這是很難的。”

公子疾問道:“這是為何?”

正當這時,一個士官走了進來,“啟稟統帥,楚相和犀首來了。”

張儀嘆道:“又是來催命的。”

過得一會兒,姬定便與公孫衍來到帳內。

姬定跟張儀可沒有什么好話,直接就諷刺道:“我依稀記得秦軍進攻蜀國時,那可真叫一個行動迅速,怎么如今又變得拖拉,莫不是這韓國的糧食更符合秦人的口味?”

張儀哼道:“這再好的地方,也不如自己的家安逸,如果允許的話,我倒是渴望早日回家。”

公孫衍便道:“那為何盟軍至今連一個陣亡的士兵都沒有。”

張儀道:“我們也想早點進攻,但是齊國絕非蜀國可比的。”

說到這里,他看向公子疾。

公子疾立刻道:“目前我軍在正面并不占優絕對優勢,而根據之前的幾次援救來看,齊國并未全力圍攻大梁,而是以大梁為誘餌,派遣重兵伏擊援軍。

如果我軍貿然進攻,極有可能會中了齊軍的圈套。另外,我們也必須防備齊軍主動出擊,畢竟我軍還在集結兵力中,還得以防守為主,犀首曾為我秦國立下汗馬功勞,不會連都不知道吧。”

在魏國的都是齊軍,自然不需要籌備什么,但盟軍不同,是各國軍隊混在一起,如何統一安排,也是一件麻煩事。

故此公子疾來到韓國,第一件事就是布防,守住韓國要隘,防止齊國趁他們立足未穩,主動出擊,但是齊國也沒有主動出擊,故此至今盟軍一個戰損都沒有。

這當然是對的。

但是公孫衍身為魏臣,如今首都深陷敵軍的包圍中,他當然是希望盟軍趕緊出兵,不管合不合理,他都得催啊。

公孫衍又道:“就算不出兵,我們也應該極力拉攏趙國與燕國,只要拉攏這二國,齊國必敗。”

張儀聞言,不禁看向姬定。

姬定聳聳肩道:“我已經解釋過了,但是犀首不太相信。”

張儀嘆道:“犀首如今可真是關心則亂,連趙國這點小心思都未看出來。”

公孫衍問道:“此話怎講?”

張儀道:“趙國主要的敵人,不是齊國,齊趙二國至今都還沒有撕毀盟約,趙國真正的敵人,是燕國和中山國,他不愿意與燕國講和,就是因為他希望齊國去拉攏燕國,從而迫使我們出兵幫助他們趙國,而不是他們趙國出兵幫助我們對付齊國。”

姬定補充道:“但如果我們拉攏燕國,這就會導致趙國與齊國結盟,燕國面對齊、趙二國的夾擊,必然守不住,而燕國在東北角上,盟軍支援趙國比支援燕國要更加容易,也更加利于我們。”

公孫衍不禁緊鎖眉頭,他可也是出色的縱橫家,之所以未想到這一點,乃是因為他對于張儀存在著偏見,認為他們沒有盡全力。

從而他忽略了趙國的小心思。

趙國此番大戰損失不小,此時講和的話,燕國和中山國是占盡便宜,這是趙國決不能容忍的。

之前姬定還抱有一絲絲希望,但是見公仲侈遲遲未來消息,故此姬定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公子疾皺眉道:“若是如此的話,趙國的計謀很有可能會得逞,一旦齊國拉攏燕國,從南邊進攻邯鄲,我們就必須要前去救援,否則的話,我們左翼將毫無保障,根本不可能進軍魏國,解大梁之圍。”

張儀突然向姬定道:“如今我們是迫切的希望楚國能夠在南邊給齊國足夠的壓力,目前唯一能夠進攻齊國本土的,也只有你們楚國。”

姬定點頭道:“這我們知道,但是我們也只能牽制,若正面打不過,那還是白費力氣。”

公孫衍看著姬定與張儀還在施施然扯皮,可真是心急如焚啊!

他哪能看不出姬定和張儀都希望對方去跟齊軍死磕。

這出得大帳,公孫衍便將自己的副官叫來,低聲吩咐道:“你立刻傳信給相邦,讓大梁放出與齊國談判的消息。”

“是。”

待副管離去之后,公孫衍哼道:“你們就耗著,別以為我們魏國就只能依靠你們。”

那邊公仲侈去到邯鄲,可是剛剛回來的趙肅侯并未去邯鄲,而是直接去往信都指揮大軍與敵軍作戰,只是讓大戊午來跟公仲侈交涉。

公仲侈嘴唇都說得爆皮了,道理也是透得不能再透了,只要齊國拿下魏國,那韓國和趙國都岌岌可危,但只要你們和燕國愿意講和,這齊國必敗,就是這么簡單。

但是大戊午態度非常堅決。

趙國愿意加入盟軍,但不會與燕國講和,同時還要燕國、中山國血債血償。

這是趙國的底線,不能再退。

氣得公仲侈差點腦梗塞,真是冥頑不靈,當即拂袖而去。

信都。

雖然趙肅侯此次遠征,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也重創了胡人。

“兒臣見過君父。”

趙雍俯身一禮,小臉透著一絲忐忑不安。

趙肅侯道:“為父聽說你曾想傳信給為父,讓為父繞道塞外,進攻燕國北境?”

趙雍點了下頭。

趙肅侯又問道:“為何為父沒有收到這封信?”

趙雍答道:“因為兒臣不敢讓君父舍身冒險。”

“冒險?”趙肅侯哼道:“難道為父是去塞外打獵的嗎?”

趙雍垂首不語。

他哪里知道父親到底是怎么想的,這心里也很慌。

趙肅侯瞅著趙雍,語氣雖然透著不滿,但是目光卻充滿著慈愛和欣慰,嘆道:“你若真的寫信給為父的話,說不定我們此時已經扭轉戰局。”

趙雍猛地抬起頭來,驚訝地看著父親。

趙肅侯笑道:“不過你小小年紀就能夠想到這一點,為父已是非常欣慰。唉...我們趙國國力不如齊國、楚國、秦國,唯有依靠我們趙人的勇往無懼,以求出奇制勝,方能成就霸業,若是規規矩矩與他們打,是難以取勝的。”

趙雍點頭道:“君父的教誨,兒臣定銘記于心。”

正當這時,外面有人通報,“啟稟君上,相邦求見。”

“讓他進來吧。”

過得片刻,大戊午來到屋內,向趙肅侯行得一禮,趙雍也向大戊午行得一禮。

趙肅侯問道:“相邦與韓相談得如何?”

大戊午道:“不歡而散。”

“很好!”

趙肅侯點點頭,冷笑道:“若是秦楚想阻止齊國霸占中原,就必須支持我們消滅中山國,以及重創燕國,否則的話,那大家就魚死網破。”

之前秦楚是勢如水火,他們都愿意攜手抗齊,可見齊國對他們威脅有多大。

趙肅侯自然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利益,去造福秦楚,趙肅侯反而要將秦楚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利用他們的軍隊,來為趙國謀取利益。

這可不是賭,而是在為長遠打算,如果此時講和,趙國可真是損失慘重,一旦盟軍擊敗齊國,等于還幫燕國消除一個重大威脅,燕國將成為北方的大贏家,那么趙國與燕國的國力,將會發生逆轉。

這地緣政治,導致趙國決不能妥協。

唯有將燕國推向齊國的懷抱,趙國才有機會借助秦楚之力,反攻燕國,如此北方局勢才不會發生變化。

如果輸了的話?

趙肅侯認為也不會比現在就與燕國講和差,只不過是輸在今日,還是輸在未來的區別。

趙國如此幫忙,齊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如今田嬰也來到燕國,游說燕國與齊國結盟。

燕國其實更傾向于與趙國講和,然后與盟軍一塊痛擊齊國,要真說起來,燕國最恨的是齊國,而不是趙國。

但可惜趙國態度堅決。

田嬰的到來,令燕國內部也產生極大的分歧。

出于歷史原因,燕國貴族不太信任齊國,他們還是更愿意與秦國結盟,因為他們認為秦國更可信,齊國只不過是在利用他們,一旦齊國霸占中原,那么下一步就是來消滅他們燕國。

他們建議派使臣直接與張儀商談,拋棄趙國,與燕國、中山國結盟。

“不可!”

蘇秦突然站出來,道:“若是這么做的話,將有亡國之風險啊!”

燕君問道:“蘇先生此話怎講?”

蘇秦道:“秦楚在千里之外,而齊趙就近在咫尺,與千里之外的國家結盟,而同時得罪近在咫尺的鄰居,這結果就是援軍還在路上,我們就已經被打得是遍體鱗傷。另外,齊國一直都在暗中支持中山國,在齊國與燕國之間,中山國也極有可能會選擇更強大的齊國,屆時我們燕國將以一敵三,那亡國之日,只怕不遠了呀。”

子之道:“先生雖言之有理,但如果我們選擇與齊國聯手的話,等于是將秦國和楚國、趙國都給得罪了,而齊國一直想要兼并我國,到時齊國向我們用兵,誰也不會來救援我國得。”

蘇秦笑道:“相邦大可放心,在我看來,秦國之所以一直支持我們燕國,無非也是希望我們能夠牽制齊國,只要齊國未滅,那么秦國就一定會支持我們燕國的。

況且如今我們也是為求自保,才與齊國結盟。若君上和相邦相信蘇秦,到時蘇秦愿意為燕國出使秦國和楚國,去贏得他們的支持。”

本站、、、、、、、、、


上一章  |  周天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