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從改變開始第425章 此陳非彼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學霸從改變開始 >>學霸從改變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5章 此陳非彼陳

第425章 此陳非彼陳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24日  作者:一白化貝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一白化貝 | 學霸從改變開始 


哥德巴赫猜想最初指的是,任一大于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后來,因為現金數學獎,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

原初猜想的陳述,也就變為了,任一大于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至于,現如今常見的猜想陳述,則是歐拉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所提出的等價版本。

也就是,任一大于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這里面的等價轉換,就很簡單了。

從n5開始考慮。

當n為偶數,n2(n2),n2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

當n為奇數,n3(n3),n3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

這也被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關于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陳舟邊思考,邊在草稿紙上,記錄一些必要的內容。

對于數學猜想的研究,猜想的表述,猜想的公式化。

是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習慣性的拿筆點了草稿紙一下,陳舟在草稿紙中間空了一截,然后劃了一條橫線。

橫線下方,陳舟寫了“弱哥德巴赫猜想”七個字。

然后,陳舟繼續在草稿紙上,寫了一些關于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

所謂的“弱哥德巴赫猜想”,是從“強哥德巴赫猜想”推出來的。

其陳述為“任一大于7的奇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至于“強弱之分”,則是“強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話,那“弱哥德巴赫猜想”必然成立。

相對的,兩者的難度,也不一樣。

在2012年到2013年,秘魯數學家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發表了兩篇論文,宣布徹底證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而后,賀歐夫各特的同事,也用計算機驗證了這一證明過程。

所以,由強哥德巴赫猜想而來的弱哥德巴赫猜想,最終還是先一步被解決了。

而強哥德巴赫猜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則還停留在1973年,陳老先生所發表的關于“12”的詳細證明上。

在這之后,強哥德巴赫猜想就幾乎沒有進展。

雖然在2002年時,有人做出了點東西。

但是,很難說是實質性的進展。

至于弱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的,相對應的成果,并沒有被平移應用到強哥德巴赫猜想上。

關于這一點,陳舟就記得陶哲軒好像就說過。

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基本技術,也就是HardyLittlewood和Vinogradov的方法。

是不太可能可以用到強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強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基本限定在解析數論這個范疇內。

陳舟也研究過弱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方法,包括那一個基本技術。

他還是蠻贊成陶哲軒的觀點的。

這也是強哥德巴赫猜想難的原因。

一方面是大家似乎找不到,任何新的工具。

另一方面是,目前看起來,它好像和其它數學領域的鏈接,十分微弱。

很難做到借力打力。

相對的,對于黎曼猜想,差不多每過幾年,就有些新的發現。

而且,這些發現,有的是從算子理論出發的,有些是基于非交換幾何的,有些倒也還是基于解析數論的。

并且,時不時的還有一些數學家,會興奮的宣告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

這樣對比之下,其實,就造成了一個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困境。

那就是,真的致力于做它的數學家,真的不多。

數學研究,包括物理研究,其實也都是吃青春飯的。

大多的數學成果和物理成果,都是在研究者年輕時,提出來的。

所以,對于哥猜這樣一個難出成果的數學猜想。

大部分數學家,是不愿意走這條孤獨的,耗費青春的修羅之路的。

說起來,還有一個很尷尬的原因是。

研究哥猜的人,在逐漸減少之后。

出去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你都會發現,沒有人可以和你討論想法的那種。

當然,陳舟是敢于去走這樣一條孤獨的修羅之路的。

對于他而言,先前的克拉梅爾猜想,不也被稱為“沒有人能接近證明”嗎?

可最后,不還是被他變成了克拉梅爾定理?

那個號稱素數間隔問題里,最重要的兩大猜想之一的杰波夫猜想,不也同樣被他證明了?

而兩大猜想的另一個,孿生素數猜想,雖然不是他證明的。

可陶哲軒和張億唐,是用的他的分布解構法呀?

約等于是間接證明嘛……

所以,陳舟有信心,在哥猜的路上,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而且,近幾十年的時間,哥猜也寂寞的太久了。

陳舟必須讓世界重新認識這個,令華國人魂牽夢縈的哥德巴赫猜想。

至于所謂的,現有的工具,無法解決哥猜這個問題。

必須引入某種革命性的新想法,才有可能解決哥猜。

對于陳舟來說,也不是難事。

分布解構法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是很有可能從克拉梅爾定理、杰波夫定理以及孿生素數定理上面,平移到哥德巴赫猜想上的。

不管怎么說,陳舟現在越發覺得,哥猜這個只是自己感覺差不多到時候了,而選為課題的數學猜想。

其實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

也不管陳舟的信心,最終能夠解決哥猜。

可萬一解決了呢?

那是不是可以說,即使很多人不感興趣,不愿意為之耗費時間的數學難題。

其實也有不一樣的風景?

是不是意味著,陳舟有可能改變一些人的想法?

或許會對現在的數學界,造成一些微妙的影響。

收回思緒,陳舟在剛才所劃得橫線上方,開始寫到:

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

這就是關于強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題,也就是哥猜的命題。

而陳老先生所證明的“12”成立,也就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數的和,其中一個是素數,另一可能為素數,可能是兩個素數的乘積”。

這也是陳老先生把大篩法運用到極致,所得到的結果。

這一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

看著自己寫下的“陳氏定理”四個字。

陳舟沒來由的笑了一下。

此陳非彼陳。


上一章  |  學霸從改變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