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沒幾日便要到端午了,喬萱便打算與邵云端去喬府送節禮的時候,順便再找地保,跟里正說說,在村口買一片地,用來建菌棚,專栽培銀耳。
園子里的那一片,顯然已經不太夠了。
兩人商量好之后,便跟邵大里說了一聲,讓他找了村里幾個實誠人,替喬萱、邵云端準備菌材。
一天三十五文錢。
邵大里很高興的答應了,連自家堂弟在內,一共叫了七個人。
挑了個日子,喬萱便與邵云端上喬家去送節禮。
這節禮照去年的一樣準備,毫無新意,也無心意,就是個任務罷了。
這次兩人別說喬大人了,連喬夫人都沒見著,而一直最喜歡顯擺嘲諷幾句的喬薇也沒見著,喜歡借踩自己以顯得她雖然也是庶女但是與自己不一樣的喬蔻也沒露面,杜姨娘也沒瞧見。
送了節禮,來了個丫鬟敷衍了幾句,便讓他們走了。
這府中的氣氛,很不對勁啊。
喬萱巴不得趕緊離開,也有些詫異。
不過,她對這府上的事兒沒什么好奇心,只要不招惹到自家就行。
邵云端心下琢磨,看來自己猜對了,喬大人不但缺錢,缺的應當又多又急,以至于主子著急上火、底下人大氣也不敢出。
不過,喬大人自打上次之后沒再找過自己和喬萱,想來是沒指望他們。
不錯......
兩人找了地保,很快便將地買下來了。兩天之內便辦好了一切手續。
他們買的地在村口不遠,八畝多的一片荒地。
這次買地在村子里沒有激起什么水花,大家都已經麻木了、覺得不新鮮了。
栽培銀耳眼下正當時,喬萱很快便雇村里人先整地,將這不太平坦的七畝多地填、削、夯實,弄平坦。
然后就是要將整個用青磚高墻大院的圍起來,圍墻將近三米,尋常的梯子都爬不進去。
最后,才在里邊修建一排排的菌房,將所有的地面用青磚鋪設,這樣方便打理、下雨天也不會泥濘骯臟。
除了菌房,還要建庫房、工具房。
庫房儲存曬干的銀耳,工具房堆放各種工具,包括晾曬銀耳的簸箕、采摘的筐、籃子等等。
喬萱倒不是故意搞這么大陣仗,而是不得不如此。
要知道銀耳跟香菇、木耳可不一樣,在大秦還是有錢人家才能吃得起的高檔滋補養生品。
這要是讓人知道他們擅栽培銀耳,那可不得了。
這時候自家自保的能力尚且不夠,帶領村民致富什么的還是別想太多。
一旦為人所知,只會引來無窮無盡的算計和嫉妒。
熱熱鬧鬧開工整地,一共雇了十五個人,邵大郎、邵三郎也在,順便監督。
工錢一天三十文。
整好了地,砌墻、蓋房子要請專業的師父來指點,但干活兒也得雇人,便也仍舊是這些人。
這一整個工期下來,得二十來天左右。
算下來便是半兩多銀子。
被雇上的都挺高興。
許久沒見著的孫寡婦湊在人群里看熱鬧,聽著眾人羨慕、夸贊邵家大房的話,又酸了。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