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五十六章大仇得報,大恩亦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大仇得報,大恩亦報

第五十六章大仇得報,大恩亦報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26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除了清掃胡人部落,隱匿在深山叢林的山民,崇山峻嶺的匪寇,水澤湖泊里的水賊,也是這次搜山檢海的重要清掃對象。

桃花源記對百姓而言或許是個美好的寄托。但對龐大的帝國而言,是絕不允許存在的隱戶。

通過這次搜山檢海,至少能增加戶籍數十萬。更快的增加人口,恢復諸夏元氣。

雖然說這次軍事行動遍布全國兩京十二州,規模浩大。但戰事經過卻乏善可陳。

這些隱匿的部落戰斗力實在太弱。其中最強的山越,東吳將領一次出兵就能抓捕數萬人。面臨揚州的禁軍與府兵聯合絞殺,山越人沒能掀起任何波瀾。就被捕獲十余萬人,安置在了會稽郡。

會稽郡既后來赫赫有名的魔都所在,號稱東方之明珠。

孟朝如今無力全面開發整個江南,前期只能著重開發幾個城市,然后以這幾個城市為輻射點,向外逐漸擴張。

會稽郡占據港口之利,是張瑞親自選定的重點郡國。

在江南搜捕到的隱戶、山越,都被遷移到此地。官府意圖通過增加人口,提升會稽郡開發程度,將這里建設成魚米之鄉。

除了江南的戰事外,另一處大型戰事則在黑山腳下。

事實上這處戰場動用的軍隊規模最大,并州、冀州、司隸都是府兵大州。

其中冀州地處河北,平原萬里,并有燕代。人口富裕,又剽悍善戰。安史之亂的叛軍,雖然不敵全國大軍,但戰力卓著,為天下所公認。

因而孟朝在冀州設置了三萬府兵員額。并州、司隸都是孟朝的基本盤。亦各有四五萬府兵不等。

這三州合力圍剿黑山軍,出動軍隊八萬余人。

不要小瞧任何大一統王朝的正規軍。哪怕重文輕武的宋朝軍隊,匯聚八萬余人,也能輕松平定數十萬人叛亂的農民起義軍。

孟朝全副武裝的八萬大軍開赴進黑山。黑山境內淋漓盡致的上演了一場樹倒猢猻散。

張燕身邊可謂是眾叛親離,完全沒有用到當初張瑞設想的合縱離間。

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源于實力不足。就像一切恐懼,都是源于火力不足。

時至今日,府兵大軍碾壓過去,就只剩下一地狼藉。

七月下旬,秋高氣爽。

錦衣衛都指揮使趙云低調的走到張瑞身后,輕聲說道:“陛下,并州都指揮使第五兼傳來軍報,張燕已死于亂軍之中。其至死不降,死而不倒,身插四根斷矛、兩把橫刀,披數十箭。”

張瑞默默翻著奏章,一直未與回復。

肅靜了片刻,趙云低下頭,語氣沉重的說道:“其妻子皆不幸死于兵亂。”

張瑞這才抬起頭看了趙云一眼,淡淡的恩了一聲,說道:“真乃不幸之事。黑山戰事激烈,為防止瘟疫,將所有遺骸火化安葬。”

趙云重重拱手,默默退出大殿。陛下竟然決絕到這一步,著實是趙云沒想到的。這可真是把對方骨灰都給揚了。

隨后趙云一抬手,招來自己的絕對親信,側頭低聲說道:“派一隊人去黑山,將張燕妻小全部處死,注意暗中行事,莫要大張旗鼓。”

大殿內,張瑞丟下奏折,愜意的伸了個攔腰,只感覺身心舒暢。

趙云的詫異,張瑞完全不在意。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張瑞從來沒想過用寬容來約束自己。

憑什么?

憑什么自己要滿足別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指責?

自己并不比張燕多個鼻子少張嘴,為什么要格外寬容他張燕?

如果關系異位,張燕手握生殺大權,會放過張瑞與張瑾嗎?

絕對不會。

當初若張瑞與張瑾繼續留在黑山,必然都會慘死在張燕一系人的手下。

不對。

張瑞前身已經慘死在了張燕手下派遣的刺客手中。若沒有這場意外穿越,張牛角就已經絕后了。

張瑞不敢想象,若自己沒有穿越,張瑾一個孤寡老人,抱著少主的遺骸在冰冷大地上嚎啕痛哭該是怎樣絕望的心情。

他張燕已經把事情做絕了,卻要張瑞格外寬容?

那太遺憾了,張瑞從來不是這種性格。從來沒想過要作一位爛好人,沒道理別人能做絕,張瑞卻必須留一線。

大家都是第一次生而為人,誰也不比誰特殊。干嘛要有區別對待?

有這好消息,張瑞完全沒耐心再理政務。

帶著笑意回到了皇后寢宮,對趙虞說道:“設宴,宴請上柱國大將軍張瑾。朕要與瑾叔一醉方休。”

趙虞抬頭,詫異了一瞬間,請張瑞坐到榻上,笑意盈盈的問道:“陛下遇何喜事,臉上笑意已經不可抑制?”

“宿怨得報,朕豈能不寬慰?朕感覺今日能多吃兩碗米飯!”

張瑾到達皇宮,聽聞張瑞講完張燕結局,興奮的一拍大腿,說道:“善!善!哈哈!極善!這狗賊忘恩負義,合該有此結局!老臣聞此喜訊,一生無憾矣。即便現在去地下陪老主公,亦能含笑。”

皇后趙虞笑著嗔道:“瑾叔這是什么話?如今圣朝已建,大仇得報。正是頤養天年之時,理應享受天倫之樂,談什么死生。”

張瑞也笑著點頭,說道:“皇后說的是。若沒有瑾叔照顧,朕早已夭折于年幼,豈有今日之盛世?瑾叔要長命百歲,讓朕一盡孝道。朕要瑾叔享盡這人間富貴。”

張瑾眼角含淚,感慨道:“陛下與老主公一般都是極重恩義之人,能侍奉張氏乃是某一生之福。”

這位老臣不善言辭,至今還不會以先皇相稱。但其情真意切,張瑞能深切感觸。因而笑著說道:“來,瑾叔,今日你我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最終還是成了虛言。因為張瑾與張瑞都喝的不省人事。張瑾完全回不了家。

這應該是張瑞穿越以來,喝的最痛快一次,也是唯一喝醉一次。

傍晚,張瑾遲遲未歸府。張瑾夫人便遣人前來打聽消息。

張瑾夫人對皇室也沒有特別畏懼。因為這位夫人也是出身于張牛角部眾之中。是與皇室關系最密切的嫡系。

這一家可以說是滿門忠義。

皇室當然不會有所虧待。不醉不歸成了虛言,但要張瑾享盡這人間富貴卻在今日便坐實。

皇后趙虞派出身邊女官親自去張府好言解釋,告知其將張瑾已醉,今夜便留宿宮中,待明日醒酒之后回家。

在女官之后,便是極致豐厚的賞賜。

賞黃金五千斤,錢一億兩千萬,絲綢八千匹,珍珠四百顆,珊瑚樹十株,此外綺麗輿服、奇珍異寶等各種類別琳瑯滿目。

皇室府庫三成搬到了張瑾府中,誓必要令這位功勛老臣一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