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七章朝貢與貿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朝貢與貿易

第七章朝貢與貿易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山河一統之后,張瑞以為自己能有機會偷得浮生半日閑。

但事實證明,是張瑞太天真。

剛山河一統這段時間,竟然成了張瑞穿越以來最忙碌的一段時光。

別人的日記是,今日無事,勾欄聽曲。

若張瑞也寫日記,大概就是這個形式的。

“建康三年,正月二十九,天氣心情俱晴,登壇受禪。”

“正月三十,春雨,裂土封侯。”

“二月初一,風起,接受百官朝拜,冊封藩臣國王、胡酋單于。”

“二月初二,陰霾,祭祀宗廟,立國家社稷。”

“二月初三,狂風暴雨,春闈殿試。”

“二月初四,雷霆怒吼,廷議漢室安置。”

“二月初五,……”

從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八,每一天都有繁重的政務等著張瑞親自處理。

而且僅看內容便知,以上種種,全是要張瑞親自參與才能進展的事情。

藩國國王前來覲見,冊封單于封臣,總不能讓小屁孩張佑安去主持。

祭祀宗廟,為亡父追封帝位,張瑞為人子,總不能躲起來偷懶睡覺。

主持殿試總不能讓臣子過去,畢竟唯器與名不可假于人。

親身經歷之后,張瑞才算知道為什么明朝皇帝動輒二三十年不上朝。

一連工作近十天,沒有假期休息,誰都會疲憊。(除了碼字的悲催作者,從寫書以來就沒斷更休息過)

這還沒算上朝的時間。

至于上朝。張瑞早下定決斷,上什么朝上朝,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自古以來都是通用的真理。

官員各司其職,沒事別往宮里跑。

逢年過節開個朝會,讓這些官員見見面就夠了。

若真將軍國政務拿到朝會上去講,這些官員互相攻訐起來,就沒完沒了,完全定不下章程。

真正遇到難以決斷的大事,會有內閣及六部九卿,六科給事中進行廷議。

冊封完百官的次日,便是二月。

陽春二月,春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

更令張瑞欣喜的是四方臣服,群虜俯首。

文華殿保持著這個時代最古風古色的特點,大殿壯麗威嚴,寬敞明亮。

張瑞端坐在龍椅上,保持了一份刻意的威嚴。

沒辦法,孟朝初立,張瑞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孟朝的形象。

張瑞倒是想右臂靠著扶手,以手撐頷。

但估計若真的擺出這種慵懶愜意的姿勢,六科言官,十三道監察御史奏折就能將張瑞淹沒了。

鴻臚寺卿陳凡主持今天的朝貢事宜,對著一份冗長的冊文念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大孟光明至德,澤被四海。故四方之臣盡愿事孟如父,貢獻天朝。”

“臣請陛下允四方藩臣覲見朝貢。”

“準!”

“宣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覲見天子。”

隨著侍衛的聲音,很快一名身披紫袍的瘦弱男子走進殿內。隨后便果斷的跪伏在地,重重叩首,揚聲說道:“臣匈奴右賢王去卑,拜見大孟天子,恭問陛下圣安。”

張瑞著實被眼前的景象驚訝了瞬間,這畫面總感覺里里外外都流露著一種……一種怪異的感覺,怎么看都覺得有些違和。

于是張瑞皺著眉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這位匈奴名王。

去卑大概只有七尺左右(漢尺,1.61米),跟曹操差不多高,身形比較矮小,在一眾身高八尺以上的高大侍衛面前,就更顯得其卑微弱小。

這也算是當今這個時代的常態,胡虜皆身形矮小,甚至一些牧民瘦骨嶙峋,武器原始落后。

去卑倒是不瘦削,看起來粗壯有力。

但偏偏在這粗短的身體外面,還穿著一件紫色絲綢長袍。

而且他的頭上也沒有剃發,而是以發簪束在了一起。

這些造型結合在一起,讓他看起來像個皮膚粗糙黝黑,剛剛暴富的中原老農。完全不像一位匈奴名王。

張瑞忍不住開口問道:“卿這衣裝服飾是怎么回事?”

去卑立即解釋道:“歷來匈奴名王拜見天子皆著朝廷所賜衣冠,配銀印青綬。某雖非單于,亦心慕王化。嘗讀《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

“原來如此。卿貢獻何物?”

“臣進貢黃金百斤、白金千斤、馬、牛、羊各兩百,水牛角二百對、貂皮百張、鹿皮百張、水獺皮四百張、青鼠皮三百張、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弓箭二十副、蘇木二百斤。”

還真是各種土特產啊。一點沒冤枉這些胡人。

尤其這個青鼠皮,是某種老鼠的皮毛嗎?

張瑞興致大減,吩咐去卑離去后,張瑞望向陳凡,問道:“對匈奴賞賜何物?”

“賞賜絲衣一件,長劍一柄,印綬一套。加賜織錦緞、羅、綾、紗各兩匹。”

張瑞好奇,問道:“賞賜之物亦不豐厚,為何胡虜朝貢趨之若鶩?”

陳凡解釋道:“藩臣朝見一直以實力為主,陛下神武之資,軍威肅然,四方無不震怖,因而紛紛臣服。”

“此乃朝貢宗藩體系之根本。”

張瑞點頭,這點顯而易見。無論朝貢體系的下層貿易構建如何,上層的宗主藩臣終歸還是要憑實力來定。

若是實力弱小,其他胡虜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納貢稱臣,他們會選擇更直接,更暴力的方式,直接來搶。

任何一個能夠讓其他國家納貢稱臣的王朝,無論后世如何評價,在當時,其軍威必然震懾四方。保持著對胡虜長達數百年的優勢。

隨后陳凡進一步解釋道:“除稱臣納貢之外,藩臣入朝,還會一并進行大量貿易,這才是四方藩臣趨之若鶩之所在。”

“藩臣貿易分為兩種,其一于鴻臚寺官舍周圍,會館官員組織豪商參與互貿。其二則在貢使入境邊境地區,由官員組織互市。即所謂,凡外國進貢順帶貨物,貢使愿自出夫力帶來京城貿易者聽如;欲在彼處貿易該督撫委官監視,毋致滋擾。”

張瑞眼神一亮,說道:“我朝地大物博,手工業發達,絲綢、香料、茶葉、瓷器等高價值工業產品,能暢銷于外,此乃利國之事。”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