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四十三章張瑞,儒家圣人(今天四更,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張瑞,儒家圣人(今天四更,求月票)

第四十三章張瑞,儒家圣人(今天四更,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02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張瑞本人當然沒有百姓想象的那么偉大,但一直以來施政處世也并未有所背離。此時就顯露千古名言的意義了,這四句話將會極大升華張瑞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偉岸形象。將在天下人心中締造一個超脫世俗、理想完美的圣君印象。

但凡心存正氣,不為家族那點利益蠅營狗茍的士人,都會對張瑞尊崇不已。

會將張瑞奉為當世明君,古之賢者。

這對關西偉業將會有極大的助力。將吸引天下德才兼備之士,效力關西。

留在袁術、袁紹麾下的那些人才,要么是本地世家,以家族為重。要么就是郭圖、許攸這種,注重利益,品節敗壞的士人。只有極少數田豐這種人才,會感于主公重用,一直效死。

另一方面,輿論、道德的高地也將徹底被張瑞所掌控,從今往后沒有任何名士、世家,敢像當初一樣居高臨下的評價張瑞所作所為。

當初討伐董卓時,張瑞還需要扯上蓋勛的大旗,以免別人抨擊議論。但到如今所有士人、清流都要低下高傲的頭顱,品評時事,清談政務,評議士人,都需要反過來扯上張瑞的大旗。

尤其儒家非常喜歡將道德與治國相結合,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一位清官能吏。

張瑞經過這四句基本已經樹立了至高無上的道德形象。

清流們在講經釋義時必然會牽強附會,將張瑞聲望、道德與儒家經義結合到一起,然后作為范例講解給弟子聽。

這方面儒家的包容性為諸子百家之首,只要一個人道德高尚,儒家就肯定能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合理解釋,然后再反過來強化自己學派的正確性。

張瑞倒是不排斥這種作法,因為這對自己的形象具有非常大的促進意義。

關西在逐漸廢黜獨尊儒術不假,可是從未想過將儒家徹底抹殺。作為一個學派,儒家存在對于華夷大防、禮儀德化、有教無類、推廣教化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他應該從獨一無二的地位退下來,重新回歸諸子百家之一,與其他學派一起百花齊放。

截止目前為止,儒家最推崇的人是周文王與孔子兩位先賢。

儒家學子口中必提的兩件事便是文王偉業,與崇古復禮。

張瑞樂觀的期待,有這些千古名言為自己刷聲望,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的聲望就會趕上周文王了。成為儒家學派繼周文王與孔子之后,第三位倍受推崇的圣人。

成為一位活著的當世圣人,圣人天子。

甚至因此,自己都可以省下為自己造神的周章。

劉邦斬白蛇起義,將自己神話成了赤帝之子。

張瑞完全不需要這些,人設就是一位應天順時,肩負天命的圣人天子。

雖然這位圣人天子又怕疼,又好色,還腹黑,懶惰,對政務最多的處理方式就是畫圈,最感興趣的事情是睡腰細腿長胸大的小姐姐。

但是誰在意呢。

清流們只在意自己通過夸贊這位當世圣人增加聲望,增強學派的法理性。

百姓們只在意擁護這位圣人天子,從而減少賦稅,改善生活。

將門子弟們則只在乎跟著英雄天子建功立業,封侯拜將。

至于張瑞究竟是不是真的偉岸輝煌,大家都漠不關心,天下只是需要這樣一位想象中完美無缺的天子。

張瑞對自己形象的揣測頗為精準,一次次刷聲望的行為,讓治下百姓也都相信丞相張瑞是心懷天下的。壞的都是地方官員與豪強,丞相不清楚地方蠅營狗茍,才導致地方有苦難發生。

這種觀念下,百姓遭受冤屈,不至于立即爆發起義。他們還有最后的希望,去長安,去長安求見丞相,丞相一定會為自己主持公道,懲治貪官污吏,處決豪強劣紳,還人間公道正義。

只是張瑞天性比較宅,很少出門,這導致百姓很難見到張瑞,也很難直接走進丞相府與張瑞當面伸冤。

從返回長安,到如今已經大半年過去,張瑞終于在妻子的逼迫下走出了府門,為自己孩子解決一下上學難的問題。

可是張瑞抱著張玉環還沒笑多久,車架就緊急剎停,張瑞緊緊抱著女兒重重撞在了車轅上。

劇烈的變故嚇得張玉環大哭不止,緊緊的貼在張瑞懷中。

密密麻麻的鐵騎立即緊促的圍在了車架兩旁,一面面櫓盾密集的將車架包圍在中央,甲光曜日的鐵騎頃刻間結成圓陣,密密麻麻的長槊向外端平。

在軍陣前方傳來尖銳的哨聲,一隊隊鐵騎從車架旁策馬而過沖向前方,密密麻麻的錦衣衛從四面八方涌來,很快現場便被徹底掌控,氛圍一片肅殺。

趙虞提著裙擺從后車焦急的跑到張瑞車上,關切的問道:“夫君沒事吧?”

張瑞將大哭不止的張玉環抱給趙虞,晃動著撞傷的右肩,感覺了片刻,說道:“沒事,只是撞了一下,擦破點皮。看看玉環有沒有事。”

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劉勝此時走到車架旁,臉色青的發黑。

發生這種沖撞車架的事情,無論怎么說都是自己有所疏漏,若因此而在丞相心中留下辦事不牢的印象,自己就仕途無望了。

聽著孩子驚恐的哭聲,張瑞極力壓制怒火,瞪著劉勝,低聲呵斥道:“光天化日之下,刺客沖撞車架!汝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就是這般尸位素餐?是否刺客成功將孤刺殺,汝才能重視?”

劉勝低頭不敢辯駁,立即請罪說道:“臣死罪。”

“怎么回事?哪來的刺客?”

劉勝拱手回道:“丞相,并非是刺客。而是一名婦人與兩名孩童。錦衣衛與左監門衛將士巡查時都確認此人并無任何威脅,卻沒想到其會突然沖出,跪攔車架。”

“跪攔車架?”張瑞面色凝重,說道:“帶路,孤親自過去看看。”

劉勝有些猶豫的看了一眼朱雀街兩旁密密麻麻的人群,因為有變故,此時已聚集了無數圍觀的百姓。

若有刺客混跡其中,逆天行刺,那自己可就不是死罪那么簡單了。

憤怒的文武大臣能夠將自己三族全部誅滅。

張瑞斥道:“汝有何可猶豫?難道錦衣衛平時果真在尸位素餐?數以千計親軍侍衛,還攔不住刺客,能讓孤被當街行刺?”

劉勝立即退后,請張瑞下車。

這不僅僅關乎自己一人性命,更關乎錦衣衛全軍的清譽。

在都指揮使趙云的統率下,錦衣衛全軍奮武揚威,鞠躬盡瘁,恪盡職守。自己絕不能讓全軍將士的流血流汗付水東流。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