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二十四章丹陽兵的背叛投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丹陽兵的背叛投降

第二十四章丹陽兵的背叛投降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24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在關羽指揮下,三千余士卒列陣于營地西門,依托著半成型的營墻,準備攔住關西禁軍攻勢。

禁軍前鋒依舊是右驍衛大軍,前線將領黃忠見到關羽列陣,完全沒有任何猶豫,立即下令全線猛攻。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震野。

每一個墻壁缺口都成為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一批批士卒倒在了殘垣斷壁之上。

右驍衛中郎將張繡親自領兵沖擊營門,密密麻麻的長矛根本無法躲避,矛刃數次刺中其精良的明光鎧,有的被成功格擋,有的則順著甲片偏離,刺進其身體。

最重的兩處傷口,一處在其右腹,留下寬達數寸的傷口,另一處則貫串其兜鍪,在其脖頸上留下一道血痕。

僅張繡身上便被長矛刺中這么多次,對面的徐州軍要面對多少長矛、巨斧就可想而知。

張繡拼著身受如此重傷,親自格殺八名徐州軍士卒。

這一幕簡直嚇傻了堅守的徐州軍將士,一向承平的徐州軍從來沒見過如此剽悍的大軍。與關西禁軍剽悍的風格相比,兇狠的曹軍簡直像是溫和、清純的小白花。

敵軍所有人都穿著武裝到牙齒的精良明光鎧,入眼所見一片盡是密密麻麻的黑袍玄甲精銳。長矛刺在他們身上仿佛毫無效果,不是被隔開便是被無視,哪怕他們鎧甲染血,依舊兇悍無比。雖然也有禁軍士卒倒下,但微乎不計的死亡似乎對彼輩而言完全不算恐懼。

而徐州軍士卒就沒有這份從容了,甲胄、刀刃、格殺技巧、血戰勇氣以及全軍士氣沒一樣能比得上對付。

雙方在營門前只交戰一刻鐘,便有上百徐州軍士卒被砍死,整齊的軍陣凹陷了一大片。

換言之,只用了一刻鐘,這群悍不畏死的禁軍精銳就砍碎了徐州軍方陣,突入了營門一大塊區域。

沖鋒陷陣對關西禁軍而言已經成為一種本能,無需過多的指揮,只靠默契就打出了眼前效果。

關羽以為自己至少能堅持半個時辰,卻沒想到只過了四分之一的時間,營門就已失守,剩下的三刻鐘要如何去守?

萬般無奈,關羽只得親自提起長槊,期冀能刺敵軍主將于萬軍叢中,以挽回頹勢。

張繡雖然勇猛剽悍,但關羽一眼就看出其只是沖鋒將校,真正負責指揮的是后方十幾步處正在勸率士卒的黃忠。

于是關羽不避矢石,一手舉盾,一首高舉一面徐州軍的牙旗站到了轅門之上。

牙旗即牙門之旗,凡軍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堅;牙門旗竿,軍之精也。

趙云便長期為劉備擔任牙門將,后來劉備干脆為趙云自創了一個牙門將軍。

牙旗聳立,便代表此處防御未失,敵我雙方數千將士都關注到了關羽這一壯舉。

黃忠眼神殺氣凜然,立即對身邊士卒下令道:“射死他!”

上百名士卒調轉的箭頭方向,暫時停止拋射殺傷徐州軍士卒,紛紛對準了轅門上的關羽。

“放箭!”

一聲令下,弓弩齊發,未能命中的強勁的箭矢紛紛釘進轅門的木樁上,一時間木屑紛飛。

關羽則從容的放下了手中櫓盾,主將不懼矢石,豪氣干云的一幕振奮了其部下數千士卒。全軍將士前仆后繼,極大的遏制了節節敗退之勢。

關羽放下櫓盾之后,劍指對著黃忠大喝道:“無名匹夫,可敢上前送死?”

黃忠一笑,問道:“汝便是關羽,聽聞丞相愛汝之才?”

“既知吾名,還敢犯我天威?”

黃忠豪邁一笑,說道:“猖狂匹夫,今日邊讓汝葬身于此!”話畢黃忠一揮手,上百名士卒奮力擲出手中長矛。

關羽雙眼一瞇,這一式為何如此熟悉?似乎在何處見過。

驀然關羽想起高唐之戰那位風華絕代的關西將領,面對自己擲出的長矛,便衣訣飄飄的站在城樓上,紋絲未動,淡然看著長矛從其耳旁飛過。那一幕同樣使其麾下士卒士氣如虹。

這支軍隊竟然為此苦練了擲矛之術,以報當年之仇。關羽只感覺全身一陣森寒,由此推斷,當年沖突似乎并不是基層將校的自行其是,而是一場關西有預謀的襲擊。關西最精銳的禁軍甚至特意訓練過如何圍殺己等。

被這支最知兵善戰的禁軍暗中盯了這么多年,哪怕關羽也覺得后果恐怕會極為慘烈。

于是關羽再顧不得士氣,從轅門上一躍而下,朝后方軍陣大吼道:“注意其他營門防備,敵軍來者不善,不會如此簡單便被擋在營外!”

但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完全不是關羽一位將領的軍事素質能拉平的。

關西禁軍進兵神速,哪怕關羽所部一直整裝待命尚且一刻鐘便被攻破了營門,其他方向的守軍根本來不及列陣,就被禁軍沖散。

在關羽大吼之時,禁軍滾滾鋼鐵洪流早已殺進了營中,大軍見人就殺,慌亂的徐州軍士卒毫無反抗能力便被刺死在路旁。

在關羽還在竭力對抗時,北門守將曹豹率領五千余丹陽兵果斷跪降于大營一側,密密麻麻的士卒跪滿了營地內一大片土地,所有人都偃旗膝旁,高舉雙手,看起來巍為壯觀。

投降并不止于北門,事實上四萬徐州軍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投降。

徐州軍政共分為兩個派系,徐州士人構成的本土派與陶謙鄉黨構成丹陽派。陶謙在位期間一直都是人數更少的丹陽派占據高位,早已引得本土派不滿。

因而本土派的代表糜竺與陳登便擁立了劉備出任徐州牧,以壓制丹陽派。

劉備的徐州牧之職完全沒有得到朝廷認可,有益州的前車之鑒,劉備也不敢上表給張瑞。

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的劉備,為了占穩徐州只能進一步削弱丹陽系將領,拉攏徐州本地官員,才能站穩徐州。

積攢了一肚子怨氣的丹陽派將領完全沒有為劉備赴死之念,曹豹更是素與張飛不合。

如今關西禁軍神兵天降,丹陽系將領就地投降,毫無心理負擔。

戰事的順利大大超乎了高順、張遼的預期。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