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關西的人口比例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漢室掌控下,關西只有百余萬人。
而在張瑞治理下,關西人口多達六百萬,至少有四百萬百姓應該死去,而被張瑞救了下來。
這就導致科舉當中,文士絕大多數是張瑞聞所未聞的名字。
二百一十六人的殿試名單,張瑞能認識的名字不超過兩成,剩下的全是如陳凡一般驚才絕艷的陌生人。
其中又有超過一半人員,并不出身于豪強、世家,而是出身于各種學院、學堂、長安學宮。
到今年是張瑞推廣教育、開辦學校的第八年,終于初見成效,寒門、平民子弟超過了世家子弟。
不過今年的榜首倒是沒有爆冷門,是長安學宮大祭酒的高徒,龐統。
榜眼是司馬懿,探花為溫恢。
二甲進士出身分別是王質、房奕、趙靖、楊琳、黃權、趙儼、郭嘉。
郭嘉的排名是張瑞特意為其提高了,以郭嘉豪放不羈的答題風格,他的分數排名到了上百名開外。
對此,內閣首輔審配與張瑞認真探討了一回。
郭嘉名次這么低,審閣輔的貢獻功不可沒,最低分全是審閣輔給的,大量的零分。
以審配的意見,郭嘉并不適合給這么高的名次,讓他驟登高位,以他的風格很難認真去處理政務,很容易耽誤政事。
若丞相一定要欽點郭嘉為二甲進士出身,作為主考官們,大家可以認同。但是作為輔政大臣,內閣意見,不能授予其政務要職。
要么在丞相府作從事,要么去軍中作參軍。
考慮到郭嘉那病秧子身體,張瑞沒有派他去軍中作參軍,而是在錦衣衛負責情報、刺殺工作。
郭嘉在歷史上官渡之戰中,精準的預言到了孫策會死于刺客刺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可能也有幾分情報的作用。
至少他這種豪放不羈的性格正適合接觸游俠、死士,讓彼輩引刀圖一快。
除了郭嘉,二甲進士出身的另外六人,張瑞只認識黃權與趙儼,剩下的四人名字聞所未聞。而黃權、趙儼都不是關西人。
趙儼與郭嘉是同鄉,潁川陽翟人。黃權則是益州巴郡人。
二甲的人員分布也能看出如今張瑞治下勢力的分布,關西仍是統治核心,精華之地。但關東、南方的人口占比也在逐步增多。
文科關東還能與關西一起精彩紛呈,但到了武舉就完全是關西子弟的天下了。
大量驚才絕艷的將門子弟,弓馬嫻熟、武藝不凡,更自幼接觸軍事指揮,精研兵法。
豪族為此不惜一擲千金,花費大價錢興辦學堂,給鄉黨子弟免除學費,管餉飯,贈弓刀,只為了讓鄉黨子弟進豪族學堂,陪同豪族子弟們練習軍略指揮,排兵布陣。
這種花費重金培養出來的將門子弟,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弱化版的李世民。他們與李二鳳唯一的差距,就是沒有李二鳳那絕世天資。
不世出之名將,除了培養環境,天分也占極大比重。
而且這些豪族子弟并非是在學院里紙上談兵。豪族們不惜花費重金承包了本地軍府在冬季冬訓時府兵的餉飯,贈送給官府大量谷物。只求在冬訓時,自家子弟能跟府兵一同演練隊列變換,掌握旌旗鼓號,學習軍中作戰理論。
這種尚武精神的影響下,哪怕是屢征遼東、收復漢四郡、大破高句麗、滅亡辰韓,使中原幾乎完全占據朝鮮半島的曹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在武舉中的表現都平平無奇,毫不出彩。
只有張瑞在觀看武舉時,特意關注了一下毌丘儉。
對于曹魏的這位鎮東大將軍,張瑞抱有非常高的好感。雖然他在諸夏內戰中表現平平,在淮南三叛中繼王凌之后發起了第二次反對司馬家統治的叛亂,結果戰敗被殺。
但這也不能怪他,諸夏內戰的水平實在太高。司馬師親自領舉國之師進攻,鄧艾、王基、諸葛誕、胡遵等諸多大將率軍合圍,司馬家總兵力超過二十萬,接近三十萬。
而淮南大軍只有六萬。這不是諸侯爭霸時期的戰爭,規模只有幾千幾萬。例如呂布與袁術爭霸淮南,能拿出的全部家當也只有兵三千,馬四百匹,靠個人武力就能影響一場戰爭走勢。大型戰事比拼的是綜合實力,大軍規模、戰略指揮與糧食后勤。
以六萬打二十余萬,戰敗了也在情理之中,不能每個人都是周瑜、關羽這種名將,能率領幾萬人,大敗曹魏無數名將。周瑜打出個華夏是震,關羽打出個威震華夏。否則,各個國家拼命的增強實力,擴張軍隊還有什么用?
但毌丘儉在外戰中表現得極為精彩,不,應該將對周瑜得評價送給他,“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
在司馬懿的指揮下,魏軍攻破遼東郡。結果魏軍愛屠殺的破毛病又犯了。城中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被殺,筑為京觀。
遼東公卿以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余人。收戶四萬,口三十余萬。
遼東郡雖然成功收復,但是在戰爭期間以及之后,大量軍人死亡、平民遷徙以及戰爭期間的屠戮。使幽州的東北部地區諸夏人口減少,出現了勢力真空,反而不如公孫家族對當地的控制力、影響力。
以高句麗為主的外部勢力趁機發難,開始侵擾邊境,蠶食魏國土地。
正始五年,高句麗趁虛犯邊,襲破西安平。毌丘儉組織魏軍展開報復,親率萬余精銳步騎兵出玄菟郡討伐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引軍兩萬迎擊。
雖敵眾我寡,實力懸殊,“儉為方陣,決死而戰”,先后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軍,殺死高句麗軍一萬八千余人,位宮攜妻子及千余騎逃向東沃沮避難。
毌丘儉沒有追擊東川王,轉而進軍其國都丸都山城,勘察地形,因山城西北山體陡峭,守兵空虛,旋即采用避實就虛的計策,正面佯攻,西北偷襲,選派善于攀登的精卒,攜帶兵器長繩,摸上山崖,殺死守兵,智取北門。“束馬懸車”,攻破了丸都,焚毀宮殿,處死大批官吏,摧毀其統治中心。
破城后,魏兵“屠丸都”,殺死八千余人。
正始六年,流亡的位宮遷都復辟,意圖再次反叛,毌丘儉率軍再征高句麗。位宮望風而逃,奔買溝。魏軍摧毀其陪都不耐城。
毌丘儉決心掃蕩遠東,將高句麗經營數百年的勢力連根拔除,同時震懾四夷,于丸都城墟兵分兩路,一路派玄菟太守王頎帶兵繼續北上寒地,奪取句驪北部地區,順帶搜捕東川王。
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率軍南下,掃蕩朝鮮半島,清除高句麗的同盟、附庸勢力。
自領余部,坐鎮丸都,降服周邊地區。
北路軍王頎所部深入苦寒,過北沃沮再度追擊千余里,經挹婁國,一直抵達肅慎南界(后世毛熊濱海),打的位宮軍死傷慘重,潰不成軍。高句麗名存實亡。
另一支南征魏軍也是連戰連捷。弓遵、劉茂先是協力擊潰濊貊各邑聯軍并逼迫不耐濊侯舉邑投降,與高句麗斷交,勒令其定期至郡城向魏國官員宣誓效忠,并接收濊貊當地居民戶籍、稅賦、勞役。
從而將東漢初年廢棄的臨屯郡(在今半島中東部)故地也再次收入版圖。
魏軍傳檄布告半島,要求南部的辰韓等八國歸并魏國樂浪郡。
因翻譯有誤,招致諸韓起兵反抗,攻擊帶方郡。
弓遵、太守劉茂一同帶兵南下平叛,合帶方、樂浪、新地三郡之力,徹底打垮韓軍,并滅亡辰韓,成功鎮壓韓人起義,結束了半島戰爭。
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的實際統治版圖、控制力度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也正是魏軍在半島戰無不勝的絕世風姿,徹底驚嚇住了半島附近的所有胡虜蠻夷。
倭女王卑彌呼與狗奴國男王卑彌弓呼素不和,便遣使詣郡向魏軍講述扶桑戰況,請求援助。
于是魏國遣塞曹掾史張政等授其詔書、黃幢,傳檄扶桑。
檄文內容不得而之,但來自中原的命令明確無誤傳達扶桑是可以確認的事實。
可以說這位幾乎憑一己之力打垮遼東胡虜,收復漢四郡,鎮壓韓人起義的名將,是三國時代滅國最多的將領。
外戰的精彩表現,讓張瑞決定給其一定的特殊照顧。
出身于河東聞喜的毌丘儉,如今還十分年輕,年紀只有十七歲因而在舉石、開硬弓、負重行軍等環節分數都僅僅合格。
若不關照,他恐怕要在基層摸爬滾打許多年才能出頭。
倒是他的老對手,率軍參與平定淮南三叛的曹魏征東將軍胡遵因為年富力強,表現更為精彩。
只是胡遵出身于安定胡氏,上次這個家族在涼州平定后,作死的找張瑞索要良田,很是惡心了張瑞一回。
雖說政治家沒有感情,只有利益。但張瑞就是想隨心所欲一回。
同時也讓王凌關照關照一下其事業的后繼人。
八十多歲高齡的王凌掀起了淮南首叛,帶著毌丘儉走上了叛亂的不歸路。今天就補償一下吧。
張瑞便對坐在一旁的王凌說道:“安定胡氏在涼州侵田之事中,為一眾賊子之首,卻果斷跪伏,似并未受到任何懲處。明日策論,將胡遵冊文評級減一檔,加予毌丘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