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六十四章正式修史,以定正統(今天五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正式修史,以定正統(今天五更)

第六十四章正式修史,以定正統(今天五更)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19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五月初,張瑞見到了自己聞名已久的老丈人蔡邕。

蔡邕出生于陽嘉二年(133年),如今已過六十耳順之年。

對這位老丈人,張瑞曾無數次聽聞麾下文臣提過其赫赫威名。無論是改革紙張、雕版印刷,還是數算、天文,乃至于書法、藝術,只要涉及文化方面的事情,幾乎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朝廷給蔡邕的官職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有兩人,其一別在殿中,舉劾案章,休有烈光。其一外總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明法直繩,內外震肅。

理論上大漢十三州刺史都接受御史中丞管轄,從而監督全國上百郡國。

御史中丞也與司隸校尉、尚書令別稱為三獨座。

任命蔡邕為御史中丞也有令其巡視關西,監察一方的意味。

但就像各州刺史完全不聽御史中丞命令一樣,關西受不受御史中丞的監察,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讓一個老丈人去監督自己的女婿。那報告中,恐怕八百里秦川上全是人畜無害的小白兔,沒有一個亂兵匪寇。

這項任命,更多的還是朝廷為了顏面進行的妥協。畢竟由地方諸侯上書請求一位官員到自己治下履任,朝廷怎么也得考慮官員物議。

派一名官員到關西效力,與派一名官員前往關中監察諸侯,同樣是派往關中,但這傳出去的影響卻完全不同。

在蔡邕抵達后,張瑞特意設宴為老丈人接風洗塵。

兩名女兒都殷勤的侍奉在左右,令蔡邕一直臉帶笑意。一生的顛沛流離,蔡邕已有多年未見過兩名愛女,如今團聚,盡享天倫之樂,蔡邕只感覺盡享晚年和樂。

倒是張瑞對出現在府中的蔡貞姬頗感意外,問道:“貞姬還住在長安?”

蔡貞姬臉上笑容一滯,神情不自然,回道:“過段日子便回巴郡。”

“姊夫沒來接汝?”

“他政務倥傯,哪有時間關注我母子。”

張瑞笑著回道:“放心吧,隨后孤會下令巴郡為姊夫休沐半旬,令其前往長安上計。順便將汝接回家。”

蔡邕正在逗弄自己的小外孫張嘉,臉上的褶皺都笑成了一團。見蔡貞姬待在一旁便笑著開口說道:“貞姬,在談論何事呢?快來看看汝小內甥。”

蔡貞姬連忙應諾,走到蔡邕身邊伸手逗弄著侍女懷抱中的小張嘉。

待二女都去照料孩子,蔡邕走到張瑞身邊,說道:“老夫顛沛流離半生,妻女皆隨老夫飽經苦楚,未曾想年老之時,竟還能托子女之福,享受天倫。老夫于情于理都應向君侯道謝。”

張瑞笑著回道:“外舅客氣,在家中不論官職。”

“那老夫便恭敬不如從命了。世明如何看待如今洛陽形勢?老夫自洛陽而來,或許能為汝解惑。”

張瑞著實是愣了一下。

自從加冠盛典取字之后,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還沒有人稱呼過自己的表字。

即便是蔡邕,張瑞也以為他會稱呼自己為賢婿。

這確實是第一次經歷,一位長輩親切稱呼自己表字的情況。

笑了笑,張瑞回道:“聽說王允既誅董卓,自以為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蔡邕點頭,回道:“然也,老夫因董卓之死而有所感慨,便被押至廷尉處問罪。老夫為求寫成漢史,便陳辭謝罪,愿承受刺劍削足之酷刑,以渡余生。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為老夫求情,王允亦不肯赦免。若非世明相助,老夫幾身死獄中。”

“及本月初,老夫離開洛陽之時,聽聞西涼將校李傕、郭汜等人憂懼不安,遣使到長安乞求赦免,王允卻十分輕視,以一歲不可再赦為由,拒絕赦免彼輩。聽聞彼輩已經起兵,自河南、中牟、豫州等地停止劫掠,正在反攻洛陽。”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情理之中,孤對董卓舊部中泯滅人性之徒是何態度,彼輩一清二楚。如今孤雄踞涼州,李傕、郭汜等人斷然不敢逃回關中。不得洛陽赦免,彼輩西涼將校夾在洛陽與關東諸侯之間,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反攻洛陽乃情理當中。”

蔡邕問道:“世明為當世名將,兵鋒所到之處,盡皆披靡。汝以為西涼賊子能攻克洛陽否?”

“以王允之驕傲自大,群下不甚附之,恐怕是守不住洛陽。”

蔡邕大驚失色,問道:“若如此,天子豈不是將再次落入西涼豺狼匪寇之手?”

“怕是境遇還不如董卓之時。”

蔡邕用力的抓住張瑞雙手,說道:“當今能揮師十萬眾,抵擋西涼亂軍者唯世明一人。世明可愿率兵進京,護衛天子?”

“先不提孤是否愿意。他王允、呂布敢打開函谷關,讓孤麾下大軍進京?”

這給問題,答案清晰可見。

蔡邕無力的垂下雙手,嘆道:“為國大臣,不能禁暴御侮,使白刃向宮,良心何安?”

張瑞莞爾,自己這位老丈人還真是重感情。若說漢室與董卓對他有多么器重的確算不上,在漢室他飽受宦官迫害,被迫四海逃亡。在董卓那里,他的計謀亦從不被重視,逼得他想間行逃離關東。

可董卓死他嘆息不已,漢室蒙難他心中悲切。

這或許就是文人、藝術大家的文青氣質吧。

張瑞笑著問道:“外舅經歷這么多坎坷還心系漢室?難不成當真打算恪守御史中丞職責,監督我右將軍府眾文武?”

蔡邕知道這是張瑞的打趣,便回道:“世明盡拿老夫戲言。老夫這御史中丞,能管得了汝右將軍府文武?今后,老夫便打算不問政事,寫成漢史。”

張瑞對這件事情十分關注,說道:“修史一事事關重大,孤將在長安學宮為外舅開設一處學院,專司修史。班固寫成《漢書》,為一代大典,為國家綱紀,使經典流傳。”

“右將軍府上下將全力支持外舅修史,同時希望外舅亦能記錄我右將軍府諸多事跡。”

修史是一個朝代正統性、合法性的重要體現,正統朝代都會設置史官。魏國有《魏略》,吳國有《吳書》。

右將軍府終于也邁出了修訂史書的這重要一步,這一步將從側面顯示出右將軍府的強盛與輝煌。

抽調出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進行修史,這絕不是那種朝生暮死的普通諸侯會做的事情。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