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豪強、限制世族,這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
關于東漢,后人形成一個粗暴的印象,漢亡于豪強,好像漢朝對豪強束手無策。
這種觀念也不知道是誰先提出來的,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不假思索的便加以認同。
事實上東漢對豪族的管制一直不曾放松,宋朝君臣史官總結的經驗教訓是漢之天下失于貴戚,唐之天下失于宦官。
在黃巾之亂前,豪強沒有兵權,讓他們暴力抗稅,他們是能夠做到的。
但讓他們割據一方,對抗朝廷,這就是拿他們的性命在開玩笑了。
后世王朝中央朝廷有一支人數十余萬的禁軍,再沒有哪個王朝聽說過豪強能左右朝堂。
即便是黃巾之亂后,大漢特有的豪強勢力盛極一時,漢靈帝劉宏還是成功削減了關東各郡豪強的兵權。中樞頒布政令,地方郡國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劉備也是在這次打擊豪強的政策下,成為大浪中掙扎的一員,鞭打了督郵,棄官而逃。
此時的大漢禁軍剛剛平定了席卷全國的黃巾軍,又被涼州叛亂束縛了手腳,河北還爆發了人數百萬的黑山軍叛亂。
但地方豪強武裝勢力還是不敢起兵推翻朝廷,被朝廷順利削減了武裝。
直到劉焉提議設立州牧,朝廷將人事權、行政權、財政權、司法權、監督權、軍權盡皆下放給地方,割據勢力才一躍而起,豪強不再受中央管制。
在董卓亂政以后,到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前,地方豪強勢力達到了歷史巔峰。
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豪強勢力立即被世家門閥所碾壓。
而科舉制推行之后,門閥世族又逐漸被官員士紳所取代。
漢末之后豪強勢力退出歷史舞臺,并不是這個勢力忽然良心發現,而是制度發生了重要更改。
張瑞欲治理治下豪強,遷移豪族之類只是手段,推行科舉制與稅制改革才是根本。
而稅制改革,最重要的便是土地分配。
有十幾萬府兵在,張瑞并不擔憂豪強們掀起什么浪花來。
便說道:“涼州地廣人稀,無需恪守均田之法。百姓可盡全力開墾荒田,只需能種滿三年,土地便歸其所有。”
“對豪強田地則課以重稅。田畝超過三百畝者,每百畝稅率增加一成。至七成乃止。”
之所以選擇七成這個稅率,是因為曹魏實踐過,畝收八成,百姓還能活下去。
張瑞本意不是逼的百姓民不聊生,而是為了抑制兼并。
加稅的起征點也是超過三百畝之后的田地,這給良家子以及普通退役府兵留下了極大的緩沖余地。
三河騎兵多出身于良家子家庭,世代且耕且戰,也有幾百畝良田。
按漢室闕名三十稅一,實則十稅五而言。
即便加稅之后,在右將軍府的稅率也要七百畝以上的良田才能超過漢室的稅率。
但近千畝的良田,顯然逾越了良家子的階層,被官府限制亦屬于正常。
這項政令在涼州以外的郡縣并不起多大影響,平均授田使豪強們手中良田沒有百姓租耕,各大豪族就已經開始紛紛轉型,放棄土地兼并,投重資于手工生產。
亂世過后往往大治,就是因為大量百姓死去,再度太平后,百姓有田可種,無需再作為隱戶托庇于豪強。
張瑞不靠譜的猜測,說不定亂世過后,官府能順利征稅的百姓人數,要比亂世之前還要多。
至少在右將軍府治下,情況如張瑞所猜測。
漢靈帝時期,漢室在關西能夠征稅的百姓絕對沒有六百萬人。在漢室自己統計的戶籍中,并州總人口只有幾十萬,涼州一個郡人口只有幾千戶。
但在右將軍府不以人頭稅為征收重點后,并州人口上百萬。即便減去安置的難民和胡虜,并州的人口也在亂世中實現了逆勢增長。
這顯然是因為豪族隱戶減少所造成的結果。
談完治下百姓跟豪強,所有人便將目光關注到了胡虜身上。
審配說道:“各郡太守皆已召集胡虜部落酋長,令彼輩于部族中推行移風易俗。但胡虜安置卻并非如此簡單,稅賦、教化、禮儀等各個方面皆需謹慎考量,需審慎制定政策。”
張瑞接著話題問道:“諸君以為,安置胡虜當以何為重?”
眾人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是稅賦,有人認為是教化,有人認為是一視同仁,也有人認為是兵戈威懾。
張瑞卻不由想到了南朝名將陳慶之。
史書中陳慶之有“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之稱。關于他的那些戰績,南朝史書灌水太嚴重,甚至出現幾千人大敗北魏三十萬大軍的神話。
但他他以七千之眾攻克北魏首都,縱橫三個多月,經歷四十七戰,盡敗魏國名將,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的確堪稱當世名將。
這位當世名將攻克北魏都城洛陽,目睹了洛陽禮儀興盛、人才濟濟的風貌后感慨:“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
彼時的胡虜已盡化為諸夏,禮儀、服飾、文章、才氣都不弱于南朝,可謂教化儼然。
這番盛景,在涼州未必就不能重現。
對于推行胡虜漢化,官員們無所適從,張瑞卻可以照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在經濟上施行授田制,政治上以采用鄰、里、鄉、黨等制度,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
而最關鍵的則在于漢化改革,首先是強制下令所有鮮卑人取漢姓,然后又禁止再說鮮卑語。
朝廷發布正式政令:“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北魏孝文帝能做到的事情,張瑞也有信心能做到。
不是張瑞自覺比孝文帝更有才華,而是如今右將軍府推行漢化改革,沒有任何頑固貴族暗中作梗,橫加阻攔。
在統治涼州方面,右將軍府上下一心,全部致力于胡虜的漢化,不但有嚴刑峻法,亦有諄諄教導。效果必然會優于北魏,再現陳慶之口中盛景,實現衣冠人物盡在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