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十五章太華山下人間勝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太華山下人間勝景

第十五章太華山下人間勝景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28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郭安不知道張瑞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其擼掉,繼續平靜的為張瑞解釋道:“這一百萬三十萬石糧食中,一百零七萬石乃是孟縣兩萬余戶百姓繳稅所得。”

孟縣是張瑞起兵之處,當初因為開倉放糧而招徠了無數百姓,被安置之后使孟縣成為人口有數的大縣。

按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算,兩萬戶人家有兩百萬畝良田,換種冬麥之后畝收三石以上,稅收至少一百零五萬石。

孟縣水利發達,畝產絕對超過了三石。所以這份賦稅對百姓而言,算不上多。

此外地里一般都有桑葚、圓棗、大豆、瓜果一類東西,百姓只要勤勞,想發家致富或許不太可能,但倉廩殷實絕對不成問題。

杜甫詩中“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描述的封建社會富庶景象,在孟縣歷經張瑞四年治理后是可以實現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么豐實的物質基礎,才能產生劉從鈞這種文韜武略的將門子弟。

想實現這種盛世景象不難,只要官員不貪,輕薄賦稅,百姓田里產出的糧食很快就能堆積滿糧倉。

但難的是如何能使官員不貪,使君主不橫征暴斂。

為了使官員不貪,張瑞不僅采取了高薪養廉政策,還提倡簡樸務實之風,更進一步設立了監察御史與錦衣衛。這一項又一項的措施,不敢說治下官員個個廉潔,但整體廉潔程度必然超過大部分朝代。

這才能有孟縣上百萬的稅賦。

不過一百零七萬與一百三十萬之間還有不少差距,張瑞問道:“余下二十余萬石糧食,是從何而來?”

郭安解釋道:“乃是籍沒所得。僅長安之亂期間,便有上百名豪強因引發叛亂被誅殺。按制,籍沒所得歸君侯私庫,不歸官府公倉。”

籍沒即后世人印象中的抄家,意思是把罪人的家產充公,是一種附屬的經濟性刑罰,一般都伴隨在主刑之后。

不存在單獨的抄家這項刑法。任何朝代,抄家所得都是歸君主處置。通常會直接送進君主內帑私庫,但若君主大方,也會分一部分給戶部,推進一下基礎建設,興修水利、修建馳道等。

解釋清楚了府庫,郭安繼續介紹其他財產,說道:“君侯治下還有作坊三百余間,隸臣妾兩萬余人。在科學院指導下,大規模從事紡織業與制瓷業。隸臣妾多出自異族俘虜、囚犯以及因連坐而充任官婢者。”

“此外長安城中君侯有地契兩千余處,合計三萬余畝。宅邸上千處,房屋數萬舍。”

“良田情況如何?”張瑞關切的問道。

郭安沉默了片刻,望著張瑞認真的回道:“兼并良田,乃與民爭利。故某自作主張,未曾為君侯收購任何良田。右將軍府治下良田僅君侯名下二十畝露田。”

張瑞舒了口氣,這郭安總算是干了一件正確的事情,沒有帶頭進行土地兼并。

以末致財,用本守之。是漢室以來最普遍的理財方式,也正是這種守富方式,導致劇烈的土地兼并。

在張瑞的努力推動下,稅法改為以地畝多少為征收對象,嚴格針對掌控大量土地的豪強。這種土地兼并風氣才有所改變。

不敢想象,若右將軍府帶頭進行收購土地,這剛剛有所衰退的土地兼并之風會惡劣到何等程度。

除了這些常見的東西,郭安又列舉了無數其他財富,張瑞有清晰印象的是。

府中有駿馬六百余匹,各式車架四輛,玉器、瓷器、銅鼎等合計數千套。

郭安介紹完,張瑞望向正妻趙虞,希望趙虞能給出一份合理的支配方案。

趙虞思考了片刻,對張瑞說道:“夫君,今世亂而多寶物,義難立世。又左右皆饑乏,不如以谷振給親百姓鄰里,廣為恩惠也。”

這份觀點,張瑞十分認同。四海窮困,天祿永終。整個天下百姓都在饑饉窮困,卻唯獨君主富庶奢華,這份富庶就會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斷然難以持久,結局將會與晉朝王室一樣被百姓所遺棄,困死在皇宮中。

不過說四海窮困有些夸張,整個右將軍府治下都在恢復生產、欣欣向榮,百姓、豪族、官員財富都在增加,張瑞作為君主,府中財富增加也是理所應當。

若張瑞的財富一直在減少,那只能說明自己所聽到的民間富庶情況存在弄虛作假。

這么多的財富,以前張瑞不清楚也就罷了。

如今了然清楚,張瑞絕不允許這么多財富堆積在府庫中發霉。

天下還有許多難民在涌向右將軍府治下,連長安城中的普通豪族都在積極招徠難民,發展生產。

張瑞希望自己手中的財富也能借此再次返回民間,使這個社會的財富更加平均,社會更加公平。

只是趙虞說的廣振百姓,張瑞不太認可。任何情況下,張瑞都不主張直接向民間發錢,那不能增加社會財富,只會造成物價上漲。

于是張瑞說道:“廣為恩惠并無過錯。然不能直接賑濟,孤以為還是需要使百姓自食其力,不能養成好逸惡勞,坐享其成之風。”

趙虞思考了片刻,說道:“予有一念,望夫君予以斧正。”

“哦?說來吾等一起商議一番。”

趙虞回道:“天下饑乏,所缺者有三,其一缺食,其二缺衣,其三缺住。”

張瑞點頭,一個社會的財富無非也就這些。即便后世再發達,購房也要耗盡百姓半生積蓄。

只是豐富的美食,靚麗的鮮衣彌補了住房不足的財富漏洞。

但基本上增加糧食產出,提高布匹產量以及興建房屋住所,便算是增加了社會財富,能極大緩解社會矛盾。不用一定要等工業革命,才能增加財富。

小農經濟時代,財富的增加與積累雖然緩慢,但也是切切實實的在增加。這中間差距,無非是工業時代可能一年產生一百財富,小農經濟一年只產生十幾二十。

“汝欲如何增民富?”

趙虞咬著櫻唇思慮了片刻,回道:“衣食住行,衣為首。予愿在太華山下開設大型紡織作坊,招募上萬流民。”

“嗯?為什么是太華山下?”張瑞好奇的問道

“夫君不知?”

“的確不知,有何不同?”

趙虞起身,笑著說道:“正巧夫君休沐半旬,莫如親自去太華山下看看?如今太華山下已成為夫君治下一處人間勝景。”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