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三章長安學宮,薪火傳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長安學宮,薪火傳承

第三章長安學宮,薪火傳承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2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北疆各方勢力的陰謀詭譎,停留在了邊境煙塵當中。

張瑞此時已將注意轉移到了中夏繁華,歷經長達一年的籌備,長安城又迎來了另一項喜訊。

長安城外的長安學宮終于建設完成。

長安學宮仿大學而建造,大學與太學,一點之差,但所設內容差距卻極大。

太學以講經釋義為主,而大學則突出了一個大字,是一個綜合性學院。包括了數算、律法、天文、地理、農學、醫學、文學等各個方面。

長安學宮的建成,是張瑞在推行教育方面又一項重要嘗試。要明顯區分于潁川書院這種講經釋義的儒家學院,欲重現歷史上稷下學宮曾經容納了當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等諸子百家的輝煌。

張瑞意圖通過長安學宮,逐漸打破獨尊儒術的傳統風俗,使數算、律法、農學等成為與儒學一樣的顯學。

為此,張瑞特意為長安學宮挑選了一位博學多識,兼知經史、奇門、兵法、陰陽的大祭酒,正是司馬徽,司馬德操。

祭酒是個官職,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

這是個管教學的職務,除了大祭酒,張瑞還任命了一位監丞陳凡,管理學校的行政事務。

堂堂科考狀元來管理長安學宮,足見張瑞對學宮之重視。

長安學宮掛匾儀式辦的很是隆重,自內閣以下,六部中郎,眾卿官員,科學院祭酒,提學官,京兆尹、長安令等人全部列席。

在數十名博士、教習,近千名學子,以及無數官員的圍觀下,張瑞鄭重揭下牌匾上的絲綢,長安學宮正式落成,面向天下。

背對著牌匾,張瑞望向眾人說道:“古有稷下學宮,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今孤建長安學宮,望爾等飽學之士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在右將軍府治下并不陌生,但當親身參與其中,還是會給每個讀書人帶來難以抗拒的震撼感。

就是學宮中這些博士、學子,擔負起了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

每個人身上,都背負了光榮而又沉重的使命感。

諸夏文明就將在這里而進一步弘揚與光大,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將為諸夏文明的進步與輝煌增磚添瓦。

統合四方學說,一統經義正理,為天地立心立命,這種事情,是任何其他單獨講課傳道的學者所不能比擬的。

因為即便鄭玄這種文學泰斗,其所講經學,亦只是一家之言,乃是私學。百姓信則信,不信,其亦沒有任何辦法。

但在長安學宮,有右將軍府支持,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百姓接納,所講道義、傳授之真理,將會徹底普及天下,傳承千古。

士人們可以不慕官府,不圖權貴,但著實抵抗不了這種文化傳承方面的誘惑。

不可能存在一個學者,鉆研各種高深學問,創造各種經義,只為自娛自樂,不讓任何人知曉,隨著自己一起下棺入土。

假使有這種人,在旁人看來,其也無益于文明進步,配不上稱為學者,最多是個愛幻想的狂徒。

司馬徽也是因此而接受了官府的邀請,出任長安學宮大祭酒,不參與任何官府管理,只負責推廣教化,弘揚學術,規正德行,闡述大義,傳承文明。

掛匾儀式后,張瑞在司馬徽與陳凡的帶領下參觀嶄新的長安學宮。

長安學宮就建在科學院西側數里處,兩處文化圣地相隔極近,風景也大體類似,都是山清水秀,濱臨渭水。

為了保衛這兩座文化圣地,張瑾特意從為數不多的長安守軍中抽調了一千人,就扎營在兩院中間的空地上。

看風景期間,司馬徽向張瑞解釋道:“長安學宮各學院設置還未完全,如今還只有數算學院、天文學院、地理學院、律法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兵學院、工程學院、墨公學院(墨家與公輸家、格物)、文經學院、歷史學院、縱橫學院、藝術學院、還有教習學院,共十四個學院,四十三位博士。”

這個學院設置還是蠻出乎張瑞意料的,僅文經、歷史兩院就令張瑞大感意外,自古經史不分家,是古代讀書人必須通讀的書籍。諸如有名的五經博士,春秋博士,詩經博士,都是歸于經史一類。

但將這么多系別,這么多博士,統合成兩個學院,可見司馬徽的確有魄力,徹底貫徹打破獨尊儒術的決議。

此前張瑞一直以為長安學宮中會設置四書學院,五經學院,詩經學院一類儒學特色產物。

隨后張瑞問道:“這個兵學院是作甚?難不成,還培訓軍隊將官?”

司馬徽笑著解釋道:“這倒并非如此。兵學院乃是兵家博士所創之學院。某以為,行軍打仗,并非粗莽之事,而深有學問。需兵家博士及學子,研究戰爭規律,總結軍事理論,提升軍事水平,從而使諸夏更精熟于戰爭,常勝不敗。”

“此外,亦傳承軍事文明,可使后世子孫有文明為鑒,不辜負前人鮮血與犧牲,薪火傳承,精益求精,文明更加輝煌昌盛。”

“僅司馬祭酒此寥寥數言,孤便確信,由君坐鎮長安學宮必將不負孤之殷望,使我諸夏文明薪火傳承,輝煌昌盛!”張瑞感慨道:“若能如此,孤此生無憾矣。”

司馬徽拱手,說道:“君侯謬贊,唯愿能助力君侯,一同開萬世之太平。”

張瑞頷首,轉而問道:“長安學宮可建有藏書閣?洛陽有蘭臺藏書上百萬卷,孤早晚將取之盡存于長安,以供天下學者觀覽。”

當然了,如何認定天下學者這方面,就要看張瑞怎么解釋了。

什么?你說你博覽群書,學富五車,通曉古今?不好意思,在藏書閣書吏看來你就只是一個野人。連戶籍都沒有,你還好意思說自己學究天人?萬一這么珍貴的學簡給了你,你轉頭就回山洞里生火了,那可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損失。

此時一旁的民部官吏就會貼心的上前提供一份紙筆。來簽了這份戶籍,上面寫著你是天下有名的大學者。這樣,你拿著戶籍再向右跨出一步,走到書吏那里,書吏不就知道你是學者了?

放心,長安百萬藏書,絕對向“天下學者”敞開展示!

科學沒有國界,但學者他有呀!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