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一百四十五章府庫富余,思興基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府庫富余,思興基建

第一百四十五章府庫富余,思興基建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06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征西將軍府初平二年(191年)的首次廷議在二月首日舉行。

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因為民部稅政司會在年初對去年全年度的豪族富商征收算緡稅,歷時近一個月,各郡縣總算核算完成,上計于長安。

這次廷議,最重要的便是定下初平二年的財政預算。

為此民部中郎司馬芝攜帶了數十份冊文數據及檔案草案,準備應對問詢。

十幾位高官正襟危坐于堂內,楊修、闞澤等從事手持一份又一份的府庫數據,分發給所有官員,說道:“君侯令吾等將府庫詳情抄錄于白紙上,分發予諸君一覽。在君侯到達之前,望諸君能熟記于心。”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蔡琰、楊修一樣,各種資料看過一遍便能熟記于心。所以張瑞給了所有官員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府庫詳情,構思度支方案。

直到練完馬球,張瑞才進入廷議大殿。

眾人同時起身,說道:“拜見君侯,恭問君侯金安。”

張瑞坐到案席之后,隨意的擺了擺手,說道:“孤安,諸君且入座。府庫詳情可都有了了解?”

“皆已有所知悉。”眾人紛紛回道。

“那最后由民部司馬中郎再復述確認一遍,諸君比對一番,是否了解有誤。”

司馬芝立即起身,拿起數據說道:“去歲商稅、關稅,及山澤曹所轄礦稅、鹽稅、鐵稅、酒稅等共計征收賦稅十六億四千萬錢。算緡稅共計十四億三千萬千。除去支出,俸祿,以及賞賜,還盈余十八億五千萬錢。”

“此外大規模官營手工業,共有俘虜及雇工兩萬六千余人,生產綾羅綢緞、瓷器、玉器等共營收兩億三千萬錢。”

“官府鑄幣發行,收割關東財富,亦使府庫物資極度充盈。”

“凡此種種,如今府庫中共有錢二十四億六千萬,黃金十三萬三千鎰,白銀八萬四千鎰。”

“各大糧食倉城及府庫中共有糧一千三百萬石。這其中有六百萬石是保命糧,需供給各地災民渡過六月,無論如何都不能動用。可用之糧有七百余萬石。”

“此外府庫中還有綾一百三十萬匹,羅一百二十萬匹,錦三百三十萬匹,緞二百七十萬匹,絨、絹、紗、葛、紡、綈、呢等共計一千二百萬匹。”

云錦跟綢緞都是飛魚服、蟒服的主要材料,所以一直是征西將軍府治下最重要的紡織品。

《孔雀東南飛》的悲情女主角蘭芝,三日織五匹,公婆大人猶自嫌遲。

征西將軍府治下婦女效率也不敢比其稍慢,僅官營作坊里的紡織女工,一年便能織布七百五十九萬兩千多匹。

因而,征西將軍府庫中才能有這么多的布匹。可以說征西將軍府治下如今的紡織業發達水平已冠絕整個天下。

但事情從來都是有兩面性,工商業的發達,也勢必會影響農業。

大量人員從事工商業后,農業積蓄便增長緩慢。

相比于府庫中數十億計的銅錢,上千萬的布匹,糧食就岌岌可危,可用之糧只有七百余萬石。

值得警惕的是,即便這七百余萬石糧食,也不是全部產自征西將軍府治下農田,其中至少近半乃是征西將軍府工商業收割的關東財富。

封建王朝自古以來重農抑商,就是因為工商業發達,會影響農業積蓄。沒有財富,百姓最多過的窮苦一些,并不會影響高官顯貴們驕奢淫逸。但若沒有糧食,百姓們就只得造反,這就影響了高官老爺們的利益。

對此,封建王朝選擇一刀切,重農抑商。而作為穿越者,張瑞則堅信后世理論,生產力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竭盡全力提高農業生產力。

所以才會有如今凡爾賽的一幕,面對七百萬石糧食,張瑞感慨何其薄也。

但在關東,除了韓馥、陶謙以及劉虞,恐怕任何諸侯都拿不出七百萬石糧食。

冀州能谷支十年,征西將軍府如今也能谷支兩年了。

只要不是連續兩年,經歷旱災絕產或者水淹州郡,官府就有能力施粥放糧,救濟災民,渡過荒年。

張瑞感覺自己應該不會那么慘吧,真能遇到連年旱災?考慮到自己一向倒霉的運氣,張瑞覺得還是謹慎些好。

于是在司馬芝總結之后,開口說道:“如今府庫中積累大量財富,若不能妥善利用,徒為一堆破銅爛鐵而已。君等對今年財政開支,有何意見,各部都談談己部規劃。”

幾乎是張瑞話音剛落下,工部尚書裴輯便挺身而起,恭敬的拱手,笑意盈盈的說道:“君侯,工部已編撰出今歲財政預算,請君侯斧正。”

“可,與吾等詳述一番。”

得到允許,裴輯臉上笑容更加燦爛,從身旁取出數份厚厚的冊文,說道:“這是我工部規劃草案。”

“首先,我工部已與科學院詳細勘探完關中水紋,精心計算之后,規劃了鄭國渠擴建草案。共可興修六百萬畝灌溉設施,涉及三輔地區及潼關以西大片區域。分為三白渠、豐利渠、涇惠渠、廣惠渠、通濟渠、龍洞渠等共六段。”

“再加上之前已有的鄭國渠及白公渠,關中水利共有八渠九百萬畝,利用河流十七支,開鑿池陂湖泊二十四處。”

“鄭國渠只占水利三成,某建議君侯為此水利總賦其名。”

興修水利這種事情也算利國利民,張瑞笑著問道:“提議不錯,工部可有備選名字?”

裴輯回道:“有三個名字以供君侯參考,分別為永濟渠,關輔八渠,以及孟侯渠。”

古代大量的工程都是以人名進行命名,比如已經存在的鄭國渠和白公渠就是分別以鄭國和白公的名字為名。

但張瑞覺得自己不能止于孟侯之位,孟侯渠這名字顯示不出自己的宏偉志向。說道:“便取名為永濟渠,希望其能永濟關輔,如都江堰一般造福千秋百代!”

隨后張瑞關切的問道:“如此浩大工程,工部欲如何完成?孤絕不允許官府大肆征發徭役,浪費民力!”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