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一百二十四章高順拜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高順拜將

第一百二十四章高順拜將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30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李嚴的眼光與規劃都極為精準。作為郡守,他只要能防范住羌胡小規模的襲擾就已足夠,若能進一步擊敗敵軍,將俘虜安頓,則已可以算作政績斐然。

羌人匯聚了數萬人進入上郡,征西將軍府絕不會強求李嚴將其擊退。

難得羌人匯聚了大量人員,從四面八方的偏遠山地走出來,聚集于上郡境內。征西將軍府會立即抓住機遇,派出數萬鐵騎,將其盡滅于境內。

這個時代,諸夏與胡虜的戰爭,困難從來不是正面打不贏。而是路途太遠,敵軍不肯迎戰。

段颎為了擊敗東羌,不得不帶十五日糧草,遠離漢地數千里,從彭陽直往高平,漫長的遠征、岌岌可危的后勤補給,是考驗大軍的最重要難題。

但只要正面短兵相接,先零諸種迎戰于逢義山。哪怕段颎所部諸夏大軍只有一萬余人,依舊能輕松大敗羌人大軍,斬首八千余級,獲牛馬羊二十八萬頭。

張瑞轉身看向李嚴,說道:“若爾能單人獨騎收復上郡,孤何吝破格提升爾為太守?”

“來人,取飛魚服,及上郡太守的銀印青綬來!”

并州九郡,除了云中太守作為虛職被授予黑山校尉楊鳳之外。每方銀印都代表著極高的權威。

雁門太守裴紹、上黨太守郭缊、西河太守崔州平,無一不是德高望重之人。

此外太原太守之位為荀彧而空懸。余下定襄、五原、朔方三郡,則與上郡一樣還未收復,境內胡虜流竄,百姓十不余一。

張瑞親手從侍衛手中捧起銀印,鄭重的遞交于這位“自季漢以來,鮮有后者”的賢士,說道:“兩千石不輕授于人。望爾能不負孤所托,早日盡取上郡之地。”

李嚴雙手托住銀印,躬身回答道:“一日不取上郡,某一日不還關中。一年不取上郡,請君侯斬吾首級!”

“善!且入座。”

李嚴正色答道:“上郡百姓尤未得安寧,某不敢稍有懈怠。請即刻北渡渭河,為君侯平定上郡全境。”

“可!”張瑞面色肅穆的贊嘆。設使官員皆如此干練積極,則天下何愁不定?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李嚴卻毫不在意,大步踏入風雪之中,單人獨騎離開了長安,一路向北,徑直奔向了毫無根基的上郡。

李嚴的插曲結束后,眾文武又將興致轉回到慶功宴上。

南陽之戰確實是征西將軍府成軍以來收獲最大一戰。

不但收獲了無數的財富,還收獲了大量的人才。

而且不僅壯大了征西將軍府勢力,同時也削弱了周圍諸侯,減輕了征西將軍府的防務壓力。

賈詡負責戰后局勢總結,對張瑞說道:“如今武關之前再無任何阻礙。商隊可自由通行南陽,荊州商隊、南陽商隊皆踴躍往關中趕赴。及大軍返回關中時,武關之前車水馬龍,行人不絕于路。”

“善!”張瑞笑著贊嘆,隨后問道:“如今袁術、劉表戰局如何?”

“劉表大軍已攻克新野,正向南陽東南攻伐,欲盡取新野以南各縣,使南郡、南陽郡、江夏郡三郡連城一片。”

“袁術大軍新敗于我軍,不敢南下迎敵,故龜縮于宛城,厲兵秣馬。”

張瑞眉頭微皺,荊州軍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很快就能占穩南陽南方郡縣。到時袁術絕不是劉表的對手。這對征西將軍府而言,并不是一個良好形勢。

賈詡倒是樂見如此,說道:“袁術處于弱勢,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袁術之才,若優勢巨大,難免會疏忽大意,導致大敗。但其身處弱勢,謹守郡縣,縱有小敗,而無大禍。層層固守,反倒能堅持時間更久。”

倒是也有道理。袁術打優勢的進攻戰就沒怎么贏過,出征豫州,導致大意丟了南陽,出征徐州,導致兵敗折將。反倒是稱帝后,被四方群雄圍攻,身處劣勢。在曹操、呂布、孫策等人的聯合進攻下,還堅持了數年。

呂布都已經身死白門樓,袁術還在淮南茍活,直到被劉備堵截了北上投奔袁譚之路,才吐血而死。

慶功宴結束五日后,兵部考功司核算軍功完成。

高順因功正式升任裨將軍。

偏將軍、裨將軍都是雜號將軍,是雜號將軍中最低一級的名號。

通常以偏將軍為尊,位列鷹揚將軍、奮武將軍等軍職之下。

但即便如此,裨將軍與中郎將亦有了天地之差。

裨將軍品質再低,也是封侯拜將中的將拜將一列,乃諸夏最高的榮譽之一。

漢室與后世不同,將軍并不常設。在漢末官職泛濫之前,中郎將通常就是普通軍人能達到的極致了。

皇甫嵩統領大漢最精銳的禁軍,三河五校去平定黃巾之亂,漢室給的官職也不過是中郎將而已。

呂布誅殺了丁原,帶領全部并州軍投靠董卓,所封也只是中郎將。

作為征西將軍府治下最忠誠、資歷最老的軍人,高順升任裨將軍,實至名歸。

同時這也給了其他將校極大的激勵。主公慷慨大方,只要忠勇奮戰,封侯拜將皆指日可期,絕不會吝嗇區區將軍之位。

在冊封將軍這方面,最大方的無疑是劉備。

同為重號將軍,左將軍劉備也可以封各種雜號將軍。

赤壁之戰后,劉備封了關羽為蕩寇將軍,領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領宜都太守。

其地位僅比劉備稍低一級。

而趙云則被封為了牙門將軍,一個劉備首創的雜號將軍,不知所謂。直到桂陽之戰后,趙云才被封為了偏將軍。

可以說高順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趙云在劉備帳下十數年的升遷路程。

高順之下,另外兩名中郎將徐榮、段文則只能算是從高順擊袁術于南陽,論功還不能升遷。

自中郎將以下,軍功更加均勻,并未出現以少擊眾,上陣上獲得情況,所以軍兵皆各自積累軍功。

除了軍功外,此戰共發放勛田七千三百畝。相較于征西將軍府治下的近七千萬畝良田,所占僅萬分之一,也足見勛田之珍貴難得。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