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六十七章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節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節點

第六十七章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節點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11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這位草市尉與三教九流打交道久了,眼光的確毒辣。

從張瑞穿越漢末以來,還真沒人敢這樣在他面前這樣撒潑無賴。

上一個態度張揚的還是李大目的使者,如今使者跟李大目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這位胥吏明顯是長期摸爬滾打于草市當中,對草市情況無比了解。

張瑞便問道:“這位婦人言,日收兩錢,則一日徒勞,可是事實?”

張市尉指著婦人攤上的竹筐、竹籃與各種竹筍,說道:“君且看其所售之物,皆伐山所得。孟侯開山河之利,允許百姓進河捕魚,上山伐獵,造福于百姓。因而彼輩成本微乎其微,所售多為利潤,談何徒勞?”

說話間,兩個圓滾滾的小東西從婦人身后的竹筐中爬了出來。

張瑞倒吸一口冷氣,這東西都能掏出來賣嗎?

其憨態可掬的模樣,立即引起蔡琰的注意,拉著張瑞的衣炔,指著兩個小東西,其意不言而喻,就是想將這兩只圓滾滾的食鐵獸買回家中寵溺。

張瑞問道:“此物賣的多否?”

草市尉看了一眼蔡琰所指,說道:“此物為貔,《大雅·韓奕》中記有獻其貔皮,赤豹黃羆。其成年之后,能生撕虎豹,少有人能捕獲其幼崽。且其毛黑白,能以舌舐鐵,須臾便數十斤”。

張瑞舒了口氣,這要是被捕絕了,自己可就成了民族罪人了。

因而雖然張瑞對其憨態可掬的模樣極為心動,還是堅定不移的拒絕了蔡琰的請求。

這東西一旦自己買回府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將會有大量的高官顯貴,高門名媛,以養食鐵獸為榮。

秦嶺中的食鐵獸怕是很快就會被捕獵至絕種。

隨后張瑞轉頭對賈詡說道:“貔之兇,可生撕虎豹,吞食生鐵,某以為百姓捕獵此物甚有風險。”

甚有風險,究竟是百姓有風險,還是食鐵獸有風險?

賈詡心思通透,幾乎立即猜到了主公意圖,當捕獵對雙方都有風險時,那作為官府必然要引導其規避。

而官府的引導手段是什么?必然是立法。

隨即賈詡回道:“官府誠然應立法禁止百姓獵貔。”

張瑞面露笑容,未置可否,轉而與草市尉交談起來,問道:“這草市當中,賣何物者居多?”

“主要是些手工制品,如竹筐、胡凳、布帛。多是公子這般富貴人物用不上之粗鄙物件。富貴人家常逛長安東市,少有來草市者。”

張瑞略有驚訝,問道:“爾知我顯貴,卻不好奇某是何家子弟?”

張市尉平淡的回道:“即便爾為達官顯貴,某亦無所求,便無諂媚之心。”

“哦?須知若討了某些顯貴開心,一句話,爾便可青云直上。”

“官吏升遷,自有法度。某盡忠職守,一應升遷可問心無愧。何必阿諛媚上?”

張瑞贊嘆撫掌,問道:“敢問君出身?”

“去歲科考不第者,無顏夸耀姓名。僅過一輪,按律授予胥吏。”

科考的巨大成就,再次震撼了張瑞。

一名落榜的考生都有如此心胸氣魄。網羅麾下所有人才,再不是一句空談。

若是依舊慣用察舉制,怕是這位庶族子弟至今無出頭之日。

張瑞乃繼續問道:“爾升遷之路將來規劃如何?”

這沒什么可避諱的,張市尉很坦誠的回道:“若兩年考核為最,可升遷至司市監為吏,再兩年為最,可擔任司市監官員,之后歷經縣、郡、州級司市監,或者轉遷戶部曹司。某只需兢兢業業,便得升遷,何須折了骨氣,阿諛諂媚?”

張瑞重重拍了拍草市尉的肩頭,說道:“某期待有朝一日,能與君同庭為官。”

張市尉淡然拱手,回道:“借公子吉言。”

待這位張市尉從容離去繼續征收攤稅。張瑞才轉頭對眾人說道:“設使孤麾下文臣皆如此清正,武將皆悍不畏死,則天下太平矣。”

賈詡回道:“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此非僅僅因為其德行高潔,更因為法度健全,官員胥吏皆有出人頭地之典制。”

“君之言誠可謂鞭辟入里。”張瑞十分慶幸自己并未插手太多政務,沒有完全照搬后世的科舉制度。由這個時代俊杰所推行的科考當中仍然保留了秦漢遺風。官員、胥吏互不相輕,公卿多出胥吏。

后世,九品中正制下,胥吏被視為不入品的“流外”、“雜流”,官與吏之間的鴻溝拉大,“儒吏殊途”的局面出現。

及至大宋,王安石推行“募役法”(免役法),將原本由鄉村上三等戶承擔的“職役”,改由官府雇人承擔,于是,大批被招募來在官府任職的辦事人員轉而成為胥吏的一部分,吏與役合流,更是讓胥吏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降至最低點。

若是照搬后世的科考制度,怕是也會形成胥吏社會地位低下,升遷無望,轉而腐敗的惡劣情況。

如今誠可謂趕在了胥吏、官員升遷暢通的最后節點上。

征西將軍府治下的名臣張既、司馬芝、杜畿等人在歷史上都是以胥吏出身,最終而官居要職,顯赫一時。

若是在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后,再開科考,怕是就很難讓落榜學子們出任胥吏,日后恪盡職守,逐步升遷了。

后世的科舉太多人,寧肯白發赴考,也不愿意出任小吏,就是因為官員、胥吏地位差距太大,想要升遷難如登天。

隨后張瑞又領著一群人繼續閑逛集市,很快張瑞便在一個賣糧的攤販前停下腳步。

蹲在小攤前,張瑞從布袋里抓起一把黃橙橙的粟米,粟米從指縫間滑落,粒粒飽滿。

張瑞問道:“冒昧請問,家中粟米可足用?為何要向外出售。”

小販看了一眼圍在周圍的十數人,興致缺缺,說道:“足用。”

張瑞好奇,問道:“某向爾詢問生意,爾為何如此敷衍?”

小販答道:“這位公子一看便不是會關心柴米油鹽之人。某即便再熱情,爾也只問不買。”

張瑞被逗笑,自己是看電視看多了。想想也是,劇中那些達官貴人對著一名不認不識的普通百姓一陣盤問,百姓還能熱情耐心的詳細回答。這百姓可也真是夠耐心的。

事實上百姓終日奔波,只為營生,哪有達官貴人那些悠閑時間,站在道邊上與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瑞便笑著說道:“如今吾等十余人圍在爾攤前亦的確耽誤爾生意。這樣,某買下爾一袋粟米,爾回答某幾個問題可好?”

這惡臭的有錢人德行……可實在是太受人歡迎了。

小販立即在臉上掛滿了笑意,客氣無比的回道:“這位公子,您但問無妨。某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