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九十九章經濟危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經濟危機

第九十九章經濟危機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看到審配忙的腳不沾地,張瑞認真考慮要不要為他增加幾個副手。

鷹揚將軍府的從事中郎一職即為長史的副官,之所以一直未任命官員,其一是開府時間尚短,其二則是因為照顧審配感受。

不是每個人都像張瑞那么憊懶,政務能推就推。相反,審配這位能臣看起來極為享受大權在握、忙碌不停的生活。

只是如今,鷹揚將軍府的工作實在太多、太瑣碎,這位鋼鐵一般強硬的能臣也被累的有些憔悴。

見到張瑞,審配來不及客套,也沒時間考慮這些,直接問道:“主公有何吩咐?”

張瑞便點名主題,問道:“如今糧倉由誰管轄?”

審配思索了片刻,說道:“比曹權責尚未完全厘清,正在梳理當中。按規劃,鷹揚將軍府管鎧甲、戰馬,糧草歸郡國。軍、糧分離,以防將領擁兵作亂。是故,糧草暫時仍歸比曹掾管轄。”

“太原比曹掾何人?”

“比曹掾崔琳總督兩郡比曹事物。如今在河內前線調度物資,太原比曹由比曹史孫質負責。”

孫質便是孫資的兄長,當初被張瑞任命為北部督郵。

及兩郡一體,孫資被調為太原郡督郵,督察全郡官員,其兄長便被轉遷為比曹史。

見到鷹揚將軍,這位憨厚的長者立即見禮,說道:“愿為主公分憂解惑。”

“如今比曹內還有多少存糧?收支如何?”

孫質打開隨身攜帶的卷宗認真查詢了片刻,說道:“太原尚有存糧四十一萬石,上月結余十二萬石,本月赤字十九萬石。”

情況似乎有些不對。赤字十九萬石,也就是說除了軍糧開支的三十萬石,本月還是有結余十一萬石。

并沒有發生自己擔憂的糧食不足問題。

張瑞便問道:“糧草的收入來源都有哪些?”

“以鹽引開中法為主,約占四成。官市貨幣置換約占三成。商稅約占兩成,其余……”

“且住!爾剛才說商稅約占兩成。即有商隊販糧而來,不為置換貨幣,不為交換鹽引,僅為出售與百姓?”張瑞厲聲直問。

隨著張瑞嚴厲的聲音,周圍所有官吏都神情巨變。

專門有商隊販糧到太原售賣!

這是個極為危險的信號!

說明民間已開始缺糧,商隊聞到了利潤豐厚的商機。

孫質第一次面對如此嚴厲肅殺的鷹揚將軍,額頭上頓時冒出一層冷汗,吞了一口唾沫,小心的回答道:“的確如主公所言。此份收入自今年以來便占比越來越大。”

張瑞眉頭緊蹙,看向周圍繁華茂盛的市集,一家家店鋪鱗次櫛比,運送漆器、陶器、布帛的車輛絡繹不絕,商隊車水馬龍、人流川流不息。

可誰能想象到,在這繁華的背后已經醞釀了一場巨大的危機。

天下大亂在即,其他州郡都受戰火波及,糧食產量銳減,商路幾近斷絕。

當兗州的曹操開始以人肉為糧,冀州的袁紹開始仰食野棗,司隸的董卓滅絕百姓,數百里鬼蜮,不見人煙。

天下能送往太原、河東的糧食必然大幅削減。

到時太原、河東憑什么支撐這規模龐大的工商產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場的都是鷹揚將軍府高層官員,沒一個是庸才。

皆已看出如今危機所在。

太過注重工商。

若天下太平,太原的工商業必然是越發達越好。能使百姓迅速積累財富,增加收入。

可如今天下亂相已生,一旦兵災連年。太原生產這么多的財富卻賣給何人?

其他州郡有多余的糧食來太原置換工業品嗎?

對此,張瑞給出的結論是,當然沒有。

歷史上袁術以二十萬石糧食為誘餌,就輕松令呂布與劉備反目。

待呂布擊破劉備后,袁術卻不舍得兌現這二十萬石糧食。

導致呂布又與袁術反目成仇。

二十萬石糧食是什么概念。

現在僅太原一月的糧食便有十余萬石。算上河東收入,一月的結余輕松超過二十萬石。

群雄爭霸的過程中,誰若有二十萬石軍糧,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曹操、呂布爭奪兗州的時候,雙方糧草皆盡。

之所以曹操勝出,完全是因為他的發小,袁紹資助了他一筆軍糧。

而背后無人的呂布不戰而敗,退出兗州,投靠了徐州的劉備。

假若在呂布、曹操爭霸兗州時,張瑞愿意資助呂布二十萬石軍糧。

怕是讓呂布跪下叫義父都沒問題。

若是愿意資助四十萬石軍糧。讓呂布把貂蟬跟呂玲綺都送過來,母女同榻,大被同眠也不是不可能。

以此來推斷,如今太原工商業有多發達,亂世來臨,太原的缺糧就會有多嚴重。

這不是靠積累便能解決的問題。

歷史上曹操麾下能臣棗祗屯田,棗祗首創“計牛輸谷”的生產方式,在許昌招募流民十余萬屯田,第一年便得得谷百萬石。

而后曹操治下兗州、豫州盡皆開始屯田。

以此為算,每年能得糧上千萬石。

但數年后的官渡之戰,曹操還是缺糧。

以如今太原府庫區區百余萬石的存糧絕對支撐不了許久。

可是看著繁華昌盛的官市,讓張瑞狠心打擊工商業,重本抑末,張瑞絕不能同意。

一切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鼓勵工商,大量勞動力投入工業生產,那么田里的產出不足以供應糧食需求。

重本抑末,守著幾十畝農田,雖然得一時之安穩,卻只能導致故步自封。

想要維持如今太原工商業的繁榮,要么迅速平定戰亂,使諸夏恢復生產。

要么是找到一個富裕的交易對象。

只是兩者看起來都像天方夜譚。

事關戰亂,正是自己首倡義兵,聯合討董掀起了亂世開端。

后者關于富裕的交易對象,曾經歷史上的確存在。可后來都化作了諸夏領土,成為了如今的亂世諸侯。

至于其他游牧民族。

他們的物資要是充裕到能養活數十萬脫產的工商業者。

那他們早就繁衍部族,大舉擴張了。

能搶,誰會去做交易!

只有親身作為主公,才能理解古代重農抑商究竟是怎樣的無奈。

尤其張瑞出身后世,對工業產能的威力再了解不過!

若要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那簡直是一種內心的煎熬。

如今局面便是類似經濟危機的一幕。太原、河東空有產能,天下大亂后,其他諸侯卻拿不出財富來交換!

要如何解決如今困境?

張瑞當即吩咐道:“召集有司議事!誓要解決當下困境,保證工商繁茂!”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