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四十九章聞喜血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聞喜血戰

第四十九章聞喜血戰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四十八章聞喜血戰

第四十八章聞喜血戰

楊氏良家子:

七月中旬,來自太原、河東各地的主力大軍盡皆抵達聞喜。

在大軍的掩護下,一萬兩千徭役冒雨收割了縣內的大部分麥子。

白波為亂,良田大多荒蕪,所以縣內的糧食也沒多少,合計不足一萬石。

搶收過后張瑞并沒有解散這支徭役。

因為此次大戰,是自孟縣成軍以來,張瑞投入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足足一萬八千余人,戰馬三千余匹。

人吃馬嚼,糜耗巨大,必須有一支徭役隊伍專司運糧,從介休一路轉運至聞喜。

及張瑞抵達聞喜時,整個聞喜已經殺得伏尸盈野,日月無光。

白波軍以縣城為依托,立營數十處,鹿角、溝塹層層密布。

建義中郎將大軍則四面進擊,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奮戰多日,日征夜戰,片刻無休。

這一回是真的讓張瑞見識到了古代軍隊有多兇殘。

再不信那些謠言,什么古代軍隊一受驚嚇就潰散,傷亡稍微一大就潰散之類的鬼話。

雙方部隊供給穩定,軍心不亂的情況下,古代將士也能打出血肉山河的感人戰績。

張瑞親眼所見,為了爭奪一處營壘,雙方士卒從黃昏打到次日日中。除了軍令下達,成建制的隊伍撤離,和被拖出戰場的傷兵外,張瑞圍觀數次,太原方面,沒見過一個逃兵。

鼓聲不停,戰士沖殺絕不停歇片刻。一屯一屯的將士被撤下修整,一隊一隊的援兵被派進戰場。

太原大軍就是用這種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的攻勢,血戰半天一夜,徹底打崩潰了疲憊不堪的白波守軍,從而奪下一處重要節點。

而這一切的廝殺都是頂著****進行的。

讓張瑞真切了解到,古代底層士卒究竟何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

這也令張瑞有些飄飄然的心再次沉淀回來。自己還沒有天下無敵!這種能血戰一天一夜,風餐露宿、長途奔襲的強軍,曹操麾下數以萬計。

擁有此等強軍,曹操尚有數次慘敗,漢末群雄絕不容小覷。

審視聞喜戰事,張瑞發現白波軍也不是在每個地方都能堅守陣線、血肉山河。

除了那種關鍵節點,對方頭目不計代價的死守外。大部分地區的白波賊在遭受一定創傷后,還是會崩潰的。

這種情況下就會比較符合張瑞印象中的古代軍隊。士氣不高,敢戰,但不能苦戰。

只是戰損到什么程度才會崩潰,卻從無定數。

大多時候,只要對方身后有援軍,側翼穩定,將軍穩坐后方,白波軍還是能堅持幾個時辰的。

但如果處于被夾擊狀態,或者對方主將比較勇猛,身先士卒,被張遼、張繡之類猛將給斬殺后,白波軍崩潰的就比較快。

當然在太原,張瑞也見過那種從未上過戰場、徹徹底底的烏合之眾,像豪強部曲,一擊擊潰。但那種大概不算是軍隊,不能相提并論。

至于太原大軍什么情況下會崩潰,征戰數日張瑞還從來沒見過。

張瑞猜測可能是因為己方勝券在握,基層將士心中信心十足,滿腔熱血想斬獲勛田,等候結算軍功。這種勝利在即的時候,一旦潰逃,那以前所有的軍功都白費了,什么勛田,什么榮華富貴都跟自己無緣了。

還有就是大軍陣容嚴整,整體絲毫不亂,士卒知道只要自己敢臨陣脫逃,后方的軍正就敢將自己斬首示眾,以嚴肅軍法。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優勢一方往往能爆發出高昂的戰斗力,而劣勢一方往往兵敗如山倒,一敗再敗。

在張瑞將旗所在的主營內,審配又一次召集了兩名校尉,十幾名軍侯安排戰事。

對著地圖,幾名軍官將胸膛拍的隆隆作響,意氣風發宣揚自己必奏捷報。

審配則慷慨果決的在地圖上比劃出數條進軍路線,粉墨圈出一塊區域,隨后右拳在空中停頓片刻,重重的砸在圈出的區域上。望向眾人,厲聲嚴令!

所有軍官立即腳跟靠攏,挺直胸膛,重重的以拳捶胸,傳出整齊的金鐵碰撞聲。

片刻后,審配對一旁的張瑞問道:“主公可還有何吩咐?”

張瑞笑著放下茶杯,拍了拍手掌,對眾人鼓勵道:“可!諸君宜各自奮勇,早建功勛!”

“必不負主公重托!”

隨后張瑞打了個哈欠,就去后帳睡覺了。

至于這些人剛才究竟在激動什么,張瑞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不是張瑞不務正業,而是自己已經率領眾人拿下如此優勢局面,作為主公該做的已經都做了。

具體事宜就應該交給那些專業人才來負責。

自己握發吐哺,求賢若渴,才聚集了這么多人才,不是當收藏品擺來看的。

而是要他們各盡其才,輔助自己成就不世偉業。

如果事事親為,還要他們干嘛?

張瑞有時候的確很忙,但忙的重點在于接見俊杰賢才,聽取報告,以及做出決斷。

至于具體做事,張瑞從不過問。

當初在孟縣時,人才只有一個裴紹,那可真的是一切政務都壓在裴縣君一個人身上。

現在太原人才濟濟,張瑞更心安理得的將各種事物推出去。

大部分時間張瑞都很閑,半上午的時候懶洋洋的睡醒,看一眼昨天的功勛賞罰,作出批復后,就一整天沒什么事做了。

偶爾在哪一天會接見一下投靠的豪杰俊秀。

說起投靠太原的人,那真是五花八門,三教九流,什么樣的都有。

因為張瑞從來沒掩飾自己的黑山軍背景,導致很多遠方的游俠、逃犯都以為張瑞是一個取得漢室冊封的賊頭子。

為躲避漢室追捕,很多人逃竄進張瑞治下。這些人大部分無緣得見建義中郎將,倒是很多人成了賊曹掾的熟客。

河東、太原兩地的賊曹有司隔三差五的就上書訴苦。

為此裴紹一年內兩次向張瑞提議為賊曹增加吏員。

既想招納豪杰,又想保持治安,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撥錢,增加治安經費。

好在河東、太原都富有鹽鐵,所以每次張瑞都是大筆一揮,批復同意。

因為經常批復,短短幾個月張瑞的書法就突飛猛進,一個從未拿毛筆寫過字的宅男,現在揮墨間也是筆鋒蒼勁,劍氣縱橫。

但就只限于一個字“可!”

除了這個字,其他字跡都是松松垮垮,不忍直視。

麾下文武無數,除了荀興能一如既往的厚顏無恥,夸一句“主公書法之精妙,如鸞漂鳳泊!”

其他人在偶爾收到主公親手批復的文書時,都很識趣的將文書掩藏在桌案的最下邊!

別問為什么!

問就是“為尊者諱!”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