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老鷹山腳下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山腳下每個村建了兩個‘’。
‘’大概有兩米多高,用的就是普通的磚頭,再用一些石頭,一堆就起來了。
''上窄下寬,上面架一口坩鍋,底下燒木炭,看起來更像一只大灶臺。
為了達到煉鐵所需的溫度,需要用風箱鼓風。而且煉鐵的‘’一點燃,就不能中途熄火,所以‘’邊日夜不斷人。
火不能熄滅,需要更多的燃料,老鷹山的樹木根本不足以支撐。公社把任務下達給各個村,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
能有什么辦法?各個村回村里砍一切能燒的材料唄!
煉鐵的材料千奇百怪,有廢舊鐵鍋、鐵鏟、柴刀、菜刀、鎖頭……有新有舊,甚至連鐵門都有,反正只要是鐵的就行。
幾十個人圍著一個‘’,用土辦法煉鋼,真是所謂的“土法上馬,邊干邊學。”
這些人不分男女,晝夜輪班干活,人歇爐不歇。有負責往煉鐵爐煽風點火的,有負責往爐里加鐵的,每個人都有分工,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完全不管出鐵不出鐵,反正一不計成本,二不付工資,只要使勁燒就行了。
熱情高漲的一群人,旁邊還有專門唱歌助威的。見識了一群人的熱情,李小玉決定去鎮中學看看二哥和三哥。
一路經過幾個公社,每個公社都在大搞‘’,圍著轉的全是壯勞力。
地里勞作的都是年老體弱之人,成片的水稻倒伏在田里,谷粒早已發芽、變質,根本沒人去收。
看到別的公社倒伏在田里的大量水稻,李小玉才知道斑竹林還算是好的,至少都收回倉了。堪憂啊!
鎮中學全面停課,學校建了三個‘’,學校里的桉樹全被放倒,學校變得光禿禿地,一眼就能望到頭。
在人聲鼎沸中,李小玉費了老大的勁,才找到正在給鍋爐拉風箱的李承繼。
“二哥!”李小玉大叫一聲,李承繼拉風箱的手一頓,扭頭看向聲音的來源。
“小妹,你怎么來了啊?家里都好嗎?”
“何志文,過來替我一會兒!”李承繼朝何志文大喊道。
沒辦法,因為人太多聲音嘈雜,不喊大聲點,別人不會聽見,所以每個人說話都是用大嗓門喊。
李承繼把李小玉帶到邊上:“小妹,你怎么一個人來了,爸和媽沒事吧?”
“沒事,他們都挺好的。媽現在是記分員,沒去老鷹山。老漢兒今天值班,他們輪班去老鷹山值守。
三哥呢?我找了一圈都沒找著他人,他干什么去了?”
“他跟人砍樹去了,剛開始的時候,他是主動去給‘’投鐵料的。被我知道后,把他給揍了一回,他才去砍樹的。”
“二哥,你得把三哥看緊點,你也要注意安全。你們吃飯吃得好嗎?”
“吃得好,天天有肉。”
兄妹倆聊著近日發生的事情,一陣鐘聲響起。李承繼站起來,拉上李小玉。
“走,小妹,帶你吃飯去,現在的食堂誰都可以去吃,管夠!”
食堂里擺了一溜的盆子,每個盆子都裝得滿滿的。要吃什么自己動手去盛,李承繼給自己和小妹打了適量的飯菜。
兄妹倆找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慢慢吃,李小玉觀察著食堂里吃飯的人。
浪費成了最基本的現象,許多同學面前的桌上,扔著他不喜歡的菜,有的甚至還把肉也扔了。
飯就更不用說了,打一大碗,吃不完就往泔水桶里倒,有的同學還直接倒在桌子上。
扔得最多的還是饅頭,饅頭皮扔得桌子上倒處都是,有的饅頭只吃了一小口,就被扔在桌上,這還算好一些的。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有的同學把饅頭扔在地上,還用腳踩上一腳。這么明目張膽的行為,都沒人說一句。
“二哥,這種現象普遍嗎?”
“很普遍,每天都會有很多,也沒人來阻止。”
“這種事不是我們能管的,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三哥會這樣做嗎?”
“不會,他跟我一樣,吃多少拿多少,不會存心去浪費。”
浪費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有飽飯吃的人早忘了餓肚子的滋味。
等著吧,以后有你們受的,當你們回想起現在的浪費時,就會有多恨自己的不當行為。
李小玉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能做,她還想平靜地活下去,權當自己是一個旁觀者吧!
吃過飯李承繼就回‘’邊拉風箱,不能離開得太久。
“小妹,你自己當心點,這里人太多,別受傷了。沒什么事就早點回斑竹林,免得爸媽擔心你。”
“我知道,等三哥回來了,我就回去。他大概什么時候回來?”
既然來了,肯定也要見到人才能回去,不然怎么給老漢兒和老媽交待?
“小弟他們回來的時間大約在五點。”
李小玉見時間還早,給李承繼說:“二哥,我去鎮上轉一圈,四點半的時候來鎮中見三哥,三哥早回來了就讓他等我一會兒。”
李承繼想到去鎮上轉一圈,不會有什么問題,答應讓小妹去,但要早去早回,不然回家晚了家里會擔心。
鎮上也建了幾個‘’,大點的單位單獨建一個,小點的單位幾家合在一起建。
許多的人放下熟悉的工作跑到爐前,以驚人的速度學會了冶煉技術,鎮上以前營業的門都是關著的。
自從一切公有后,鎮上找不到一家私營開門,黃大廚的飯店變成了國營飯店。李小玉喃喃自語:包子啊,你以后都要糧票和肉票了,估計我是買不起了。
鎮公所的‘‘建在鎮公所的水泥壩子上,他們的燃料用的是煤炭。
圍著’‘的人很多,有人大喊一聲:”出鐵水了,我們煉鋼成功了。“
鐵水流出冷卻變成鐵疙瘩,這就是所謂的’鋼‘。
鎮公所的人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紅紙和毛筆,這是要向上面報喜的。這可是非常光榮的事情,值得大力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