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了解過三棱軍刺的人都知道,三棱軍刺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折疊收起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
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棱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三棱軍刺有四個優點。
第一個優點,三棱軍刺的血槽放血速度快。
第二個優點,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進行下一動作。
三棱刺是在刺進入人體后,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這樣刺可以從容的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
相信任何士兵都不愿意因為拔刺刀而浪費時間。
第三個優點,三棱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無法包扎止合。
簡單來說,就是刺一刀,半條命都沒有了,要是得不到及時救治,一命呼呼,并且得到的救治還必須是現代醫療技術。
毫不夸張的說,以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若被三棱軍刺扎一下,十幾個太醫站在身邊都救不了你。
第四個優點,三棱軍刺刺入人體以后,血槽會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
理論上來說,三棱軍刺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
在后世,三棱軍刺被譽為神器,成為短兵武器的王者。
然而遺憾的是,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發生冷兵器交戰的可能性愈發愈低,最終三棱軍刺被淘汰,成為歷史。
霍政拿起三棱軍刺鍛煉步驟圖紙,起身離開座位,推開書房房門,前去尋找臨時研究所找霍火。
臨時研究所在南城區某座閣樓中。
找到霍火后,霍政就將三棱軍刺鍛煉步驟圖紙交給霍火,讓他打造幾把樣品,并安裝在辰龍式步槍上面。
待三棱軍刺制造成功后,就讓生產部組建綜合武器廠,專門生產三棱軍刺,月產量定在五萬把。
交代完這件事,霍政就去了第四集團軍總部,處理第四集團軍的日常軍務,也順便詢問二十九師和三十四師的位置,看他們什么時候抵達北京。
經過詢問,方才得知二十九師已經抵達河套,頂多一個月就能抵達北京,三十四師也已經抵達開平,頂多十日抵達北京。
除此之外,霍政還知道三十一師已經掃遍了北直隸,打蛇行動、掃鼠行動、土改運動的大軍已經向山西、山東、遼東區域進發。
等二十九師和三十四師到位,打蛇行動和掃鼠行動以及土改運動會進行的更快,只需兩年時間,便能肅清大明黑惡勢力。
六月二十九日!
天一亮,霍火就傳來好消息,稱已經成功打造出三棱軍刺,并拿出樣品供于霍政觀閱。
霍政讓人牽了一頭牛來,用三棱軍刺重重的刺了一下,偌大的牛,沒有扛住一刻鐘時間,就倒地不起,死了。
一刺就讓一頭牛斃命,可見三棱軍刺的強大。
隨后霍政讓人把死牛拖下去,按斤切成幾百塊,獎勵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同時給生產部部長魯木下令,讓他招人組建綜合武器廠,批量生產三棱軍刺。
在霍政的命令下,生產部和人事部迅速行動起來,前者負責蓋廠、調動金屬加工機床,后者負責招人。
七月一日!
北城區、大明陸軍軍事學院!
學院內的操場上,三百名衣著各異的青年分散在四周,有人結伴坐在一起,有人孤零零的站在樹下。
在操場旁的一顆桃樹下,坐著五名身穿和服、腳穿木屐,留著地中海扎著鞭子的日本青年,他們正是日本復辟黨的精英。
在偌大的操場上,屬他們最為引人注目,特別是那發型,旁人看了總是忍不住多看一眼。
“山田君,你看坐在草地上的幾個帶著頭巾的朝鮮人,是不是有些不對勁?”
說話的日本青年名叫山元嘉一郎,是五名日本復辟黨精英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山元嘉一郎來頭很大,他是南朝山元親王的孫子,論地位而言,他是此番日本復辟黨二十名精英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原本他是要去大明海軍軍事學院學習的,但一聽說北京很繁華,比京都繁華百倍,不由心神向往,臨時改變了主意,成為大明陸軍軍事學院的一期學員。
山元嘉一郎口中的山田君,全名山田剛至,出身背景是南朝貴族,是山元嘉一郎的好友。
聽到山元嘉一郎的話,山田剛至目光投向不遠處的操場草地上,只見草地上坐著十五個穿著朝鮮服飾的朝鮮人。
不仔細看,發現不了什么,可要是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十五名朝鮮人之中,有五個朝鮮人的頭上戴著紅色頭巾,其余十名朝鮮人都是像明人一樣,蓄發戴冠。
“怎么了?就戴了一個帽子罷了。”山田剛至不以為然,沒有發現什么不對,只以為這是對方的興趣愛好。
“山元君,你覺得哪里不對勁?”
一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的人說道。
此人名叫村中幸三郎,出身南朝貴族,和山元嘉一郎、山田剛之一樣,屬于日本復辟黨入大明陸軍軍事學院的留學精英之一。
同樣留學于大明陸軍軍事學院的日本復辟黨精英還有石野義時和井川佐武,前者身材高大,體型肥胖,后者身材也很高大,但瘦若竹竿。
石野義時、井川佐武都是出身南朝貴族。
“直覺告訴他們,他們不是朝鮮人,是和我們一樣,是大和民族的人!”山元嘉一郎目不轉睛的看著草地上的五名戴著頭巾的朝鮮學員。
“什么?”
山田剛至等四人愣了一下。
石野義時皺著眉頭,語氣帶著遲疑道:“這次來大明學習,進入大明陸軍軍事學院,不是只有我們五人嗎?”
無彈窗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