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六百八十八章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八章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第六百八十八章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20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蔣元青其實并不喜歡穿襯衫,平時他穿的都是休閑裝,之所以穿得這么正式,是因為今天要在大學上課,準確一點的話,是培訓。

真是破天荒了,沒想到作為鷺島地區一公益組織負責人,還有給大學生上課的一天。

當他接到光華大學工作人員電話的時候,著實愣了好長一陣時間,要不是電話跟對方官網上的一致,他定會認為這是一個新型詐騙。

作為原汁原味的鷺島人,光華大學什么樣子他當然知道。

上個世紀末,光華大學頂著共和國第一所私立大學,加上老校長還是對國家有貢獻的愛國華僑,發展不可謂不迅速,甚至在省內口碑、聲譽直逼鷺島大學,大有一種“東方哈佛大學”的沖勁。

勢頭大好,直到老校長逝去,那位陳家的“大小姐”入主光華大學,八年時間把曾經那所共和國第一所私立大學的聲譽、口碑全毀。

光華大學一時間成為狗都不去的學校。

沒想到就新校長上臺的一年的時間,光華大學簡直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尤其是在光芯上取得的突破,給共和國解決了一大麻煩,鷺島人也榮辱與共。

所以,面對光華大學的邀請,蔣元青沒有拒絕。

走上講臺,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張張稚嫩的面孔。

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絕不能誤人子弟!

想著,蔣元青臉色也嚴肅起來。

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一排字。

支教的意義?

后面的問號特意放大了一號。

他拿起校方配給他的擴音器,環視著眾人,揚聲道:

“各位同學好,我是鷺島陽光公益組織的負責人蔣元青,我想先問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支教的意義是什么?”

下方嘈雜聲頓起,不少學生交頭接耳地討論著。

既然能通過筆試和面試,基本上都是學習不錯,且思想覺悟還行的學生。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樣一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各種都有。

“支教的意義?”吳瑩低聲念了一聲。

她的腦海中響起當初參加這個晨曦計劃面試問的幾個問題。

“你為什么想要支教?”

“我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去西部地區支教就是這樣的事情,不光可以幫助到一些需要的孩子,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

但……這真的是支教的意義嗎?

又或者說,這是她單方面認為的意義?

直到一個拍打打斷她的思緒。

“瑩瑩,你覺得支教的意義是什么?”

吳瑩猶豫了下,搖頭的同時似乎也在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

“我不知道……”

然后,吳瑩又把問題甩了過去,“梅梅,那你呢?”

“我啊?”被喊作梅梅的女生大大咧咧地道,“我覺得支教的意義就是幫助。作為大學生,我們獲取了知識,而偏僻地區的中小學生,缺乏知識。”

“支教就像是一道知識的橋梁,只要架起了這道橋,那些孩子就永遠不會被困在山區,他們也可以走出去,用雙眼去認識這個世界。”

聽完的吳瑩整個人都震住了,這還是平時男友力max的那個女漢紙嗎?

“梅梅,這是你的感悟?”

“當然不是啊。”

梅梅嬉皮笑臉道:“這是我這在抖音上刷到的,覺得講的挺好的,就背下來了。”

吳瑩:“……”

感情是白震驚了,無語子。

上次她這么震驚,還是在上次!

正當吳瑩想要吐槽一二的時候,臺上蔣元青開始說話了。

教室里喧嘩聲漸漸消失,整個教室里只余下一道聲音。

“支教的意義準確來說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比如這個意義的對象是指誰?可以是支教老師,可以是被支教的孩子們,也可以是家長或學校……”

“而對于你們,我覺得支教的意義是認清現實、認清自己!”

蔣元青說完,又把這八個字在黑板上寫了一遍。

作為一名公益組織的負責人,他見過支教的大學生實在是太多了,雖然不能概括所有的支教大學生群體,但是從普遍性來說,的確占很大的概率。

“何謂認清現實?認清現實是讓你們知道什么教育資源貧瘠,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完全的公平,只有一定意義上的程序公平。”

“你們能考上大學,不一定說明你們聰明,只能說你們享受到了教育紅利。而在這個國家,仍然有不少地區的孩子,想讀書沒條件讀、沒法讀、甚至是不能去讀書。”

“這叫認清現實,讓你們知道現實是有多殘酷。”

蔣元青忽然想到近日京城里一位因流調火起來的東山大叔,心里不是滋味。

走南闖北,這種人他的見不少。

可每次看到相關事跡后,仍然忍不了落淚。

414元的車費,對有些人來說也許只是一頓火鍋、兩個游戲皮膚。

但對有些人說,扛一袋水泥到四樓4元,一張輕盈的車票背后是104袋水泥的重量。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同一個世界,有人生在羅馬,有人生為牛馬。

有人在裝點生活,有人卻在努力生存。

若不是這次流調,許多都市里生活的人們,可能都不知道光鮮艷麗的京城之下,有這么一些人在為著生存艱難前行著。

蔣元青的身份除了公益組織負責人,還有一層身份是企業家。

大學畢業的時候和同學合伙創業,沒想到后面竟然闖出了一片天空。

可他從來沒有把成功完全歸結于自己的努力之上。

更多的,他覺得是這個社會大環境在背后推動著、鼓動著、幫助著他們,所以才取得了這些成就。

就像網絡上流傳許久那句經典名言。

站在風口,豬都能起飛。

這個風口,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社會大環境。

享受著社會大環境的饋贈,蔣元青從來沒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謹言慎行,并用自己的所得到的的這些去幫助一些弱勢群體。

取之于民,當用之于民。

蔣元青停頓了下,繼續開始他的講課。

“那又何謂認清自己?也許你們覺得自己去支教還挺高尚的,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去能幫助到對方?”

蔣元青搖搖頭,嘴角彎起一個弧度,“我只想說,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家長之所以同意把孩子送到學校,無非覺得在學校待著比在外面亂跑安全多。”

“而學生呢?也樂意暑假待在學校里,因為有同學和老師陪著一起玩,在他們看來,這些支教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是來陪他們玩耍的……”

蔣元青的話很直接,甚至直戳一些學生的內心,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情緒都變得低落。

但隨著蔣元青后面的話緩緩道出,不少學生也拾起自己的信心。

吳瑩聽著,眼神里光芒亮著。

時間總是讓人成長,但從來不指明方向。

也許這次的暑期支教,會讓她不再迷茫。

她堅信。

ps:見鬼了,回到家后反倒更加不能集中不了注意力碼字,總是容易分神,唉……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