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六百七十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章

第六百七十章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15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還沒寫完,等1點后再點開吧)

晚上八點,光華大學會議室。

陳灝掃了眼在座的二十余人,可以說國內最好的的廣告公司和影視公司(主打影視廣告)都在現場。

拍了拍話筒,陳灝開始說道:“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是為了我們光華大學招生宣傳片一事。這個宣傳片光華非常重視,全程我都會跟進,至于價格我可以在這里告訴大家,五百萬只是一個起步價格!”

“只要你的創意夠好,只要宣傳片的質量讓我滿意,一千萬兩千萬也不是問題!”

這話一出,全場騷動了。

一兩千萬一條宣傳片?!

這特么一個項目光是獎金就上百萬了啊。

這么豪氣的廣告主哪里找?

一時間,在座的廣告公司、影視公司代表互相對視一眼,眼中都是提防。

畢竟能夠拿下這個項目,跟光華大學合作的只有在座的一家。

今天出席的,可都是競爭對手。

“但是我丑話說前面,多高價格就得有多高質量,要是報個高價,然后把制作外包出去,最好別被我們發現,不然……”

清冷得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著。

“不然后果自負!我不管你們是外企還是國企,在我這里統統不管用,都想好了別犯傻事。”

他可不是給人當冤大頭的,拿了錢就得做事。

奔馳兩千萬廣告費,最后制作費只有五十萬,這種事情最好別發生在他頭上。

有幾人面面相覷,想起光華的背景,都正襟危坐起來。

“那我們就說說我們光華對宣傳片的要求。”

“時常不要超過10分鐘,但也不會要太短,具體如何你們自己把握。”

“主題一定要鮮明,三觀要正,要高調但也不能奢華。”

“要打動人心,要讓每個看過的觀眾都能對光華留有深刻印象。”

“還有就是&**¥¥……”

光是要求陳灝就講了五六分鐘,甚至還有點意猶未盡得感覺。

參加會議的代表都拿著錄音筆在記錄著。

王明越聽越不對勁,這是拍宣傳片嗎?

我差點都以為你是要拍電影了!

要高調又不要奢華?

這不就跟要低調也有內涵一樣嗎?

要求倒是挺多的……

“我的要求大概就這幾點,諸位有什么想問的可以舉手提問。”陳灝笑著說道。

話音落下,齊刷刷地一片手舉起。\b

陳灝點了一個最早舉手的,看了眼對方桌上的名字牌,“方悅女士。”

“陳校長您好,我是來自陽獅廣告的方悅。剛剛聽了您一番言論,我注意到一點,您沒有說清楚主題是什么?”方悅問道。

ps:還沒寫完,先別看,等1點后刷新吧。

教育產業化。

知識改變命運背后,也是一場關于家庭和視野的較量。

教育擴招就像一道流水線,將一個個普通的大學生推向社會。\b1

很多學校目前就是復制一批又一批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1

精英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領導力和方法論,其中包括決策方法和能力。

家長在爭名,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校在爭勝,一分都壓倒英雄漢;社會在爭強,就業崗位青睞“985”“211”的學生。

學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養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養人才,再者就是培養精英。

教育的本質是一門產業(錢),擴招的目的就是維穩,維穩重于一切

我們或許還記得,多年以前就開始在網上流傳的一個觀點:中國教育太早的文理分科,導致中國的理科人才缺乏文科素養,文科人才缺乏理科精神,對中國人才的綜合素養造成了巨大的障礙。

清華材料本科上一屆,轉專業走了四分之一的人。

知識可以被教育,但是智慧不能被教育。智慧來源于生活學習中的思考。

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顯現出了這方面的趨勢。比如,十幾年前,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故事: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踏實、勤勞和努力積累,終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而現在,這樣的故事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故事是:一個普通中產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踏實、勤勞和努力積累,終于完成人生的逆襲。

未來,上述故事也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富人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踏實、勤勞和努力積累,終于沒有讓上面兩類人逆襲,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高校或者說學校就是工廠,學生就是流水線的產品,教師就是工人,工人制造產品,但是不清楚產品在社會中的銷路如何,因為這不是他們關注的,但是工廠需要,否則工廠不會被社會認可,產品長期質量偏低,會被主管機構(教育部門)要求停止生產,這就是教育產業化的原理,大量的不合社會所需的無用產品生產出來,最后只能放在倉庫或者拿回工廠自用,這就是在社會中沒有需求的學生歸宿,到學校,除了在生產產品外,別無所用,和傳銷自我循環是一樣的道理。

產業化的教育其實也沒啥不好。大多數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應該是很難認清這些東西的,教育給了我們開闊眼界的機會,

通識教育絕大多數是一些正確而無用的知識,

徐小平老師在一篇文章里說“教育本身即包括素質,沒有素質教育是不成為教育的”

美國目前的教育模式可以理解為:“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

而中國的教育隨著階層的形成、固化是否也終將走向這條路,這個就要仁者見仁了。

頂級高校和重點高校畢業的學子,依舊享有“天之驕子”的待遇,而在擴招中產生的大量二本院校學生,卻往往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這些學生作為最普通的年輕人,他們的信念、理想、精神狀態,他們的生存空間、命運前景、社會給他們提供的機遇和條件,以及他們實現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國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決定一代人命運的關鍵。

在當下的社會格局中,任何群體若要跨越不屬于自己的城市和階層,需經歷怎樣的內心風暴和艱難險阻,只有當事者知道。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