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五百四十三章 糾結的行政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三章 糾結的行政院

第五百四十三章 糾結的行政院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04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還沒寫完,先別看。

“此話怎講?!”

兩位院長幾乎是同一時間發問。

沒辦法,臺積電對寶島的經濟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如果說鴻海集團(富士康)和臺積電兩個選擇一個,\b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鴻海集團。

鴻海集團倒了還可以有黑海集團、綠海集團,但是臺積電就不一樣了,這個可是寶島地區唯一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而臺積電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都在行政院之下,名副其實的“省有企業”,這也關乎著他們的小金庫。

張仲謀臉色有些黯淡,心情也不太佳,擺了擺手,“讓德寅給二位好好解釋一下吧。”

一旁當透明人的劉德寅精神頓時一振,三位大佬說話他都不敢插口,現在終于有表現機會了。\b

“常規來說,臺積電是寧愿失去內地市場也不能得罪華府,畢竟漂亮國的訂單比內地多得多,而且受于技術授權問題,一旦得罪華府,我們臺積電很有可能會被制裁。”

劉德寅這些話讓兩位院長深以為然。

臺積電的訂單大頭是漂亮國,其次是內地。

前者的占比在60左右,后者則是32,剩余8是其他國家的芯片代工訂單。

之前因為華府方面的問題,臺積電已經痛失華興的訂單。

要知道臺積電的兩大客戶分別是蘋果(24)和華興(16),失去華興的訂單后,臺積電不得不倒向華府,并準備3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在漂亮國建廠。

臺積電也想給華興供貨啊,畢竟賺錢不寒磣,但是怕被華府發現,只希望在華興上失去的訂單能夠在漂亮國給補上。

只是現在被光華一折騰,后續的計劃全亂套了。

“目前臺積電的\b3nm芯片難產,可能要到明年才能攻破,至于量產……”說到這里,劉德寅臉色有些沉重。

只好艱難地繼續道:“樂觀的話,量產得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完成。要是沒有光芯倒也沒什么,可是光芯一面世,別說什么3nm芯片,哪怕到1nm都扛不住!”

“你的意思是說,臺積電要想生存下去,就一定得跟光華達成合作,拿到光芯的生產訂單?”蔣院長頭疼的說道。

倒是謝副院長皺著眉頭,提出了兩個關鍵的問題,“光芯還要多久面世?我們就沒有其他應對辦法了嗎?”

劉德寅和張仲謀對視一眼。

看著一臉希冀的蔣、謝院長,張仲謀只好潑冷水地說道:

北大元培通識課程體系

1、從開辦以來并沒建立起來。這也是開辦之初并未設想、而至今沒有實現、從而影響這一實驗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類似于美國一流文理學院的通識教育體系,但開辦了十幾年,這個目的并未達到。你在網上可以搜到關于北京大學元培通識教育的許多評論文章,褒貶不一。但一句話,這個實驗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學院是通識教育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養模式并非自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而是采用的拼盤式通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好有待討論,但是目前國內的教育環境,很難開設獨立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也許就是樓上所說的“實驗失敗”吧。

所謂的拼盤式通識教育,是說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選修北大校內所有的專業課程,因此元培自己不開設通識教育課,但學生們通過自由組合不同院系的專業課,達到通識教育的結果。在大二時會分專業,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北大內任意專業作為主修方向(當然還保留轉方向和修習其他專業課程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元培的特色專業:例如PPE(政治、經濟與哲學),外國語與外國歷史,古生物學、整合科學等,顧名思義,這些專業就是將各個院系的相關課程拼盤起來,作為你的必修課。

本世紀啟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面旗幟,元培學院探索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有13個年頭,是國內最早一批試水通識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這場人才試驗中遭遇的意外、挫敗、尷尬甚至爭議,都充分折射通識之難和通識之痛。

北大元培是國內通識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較為成熟的模式,現在通識教育在各個高校鋪開,但目前的結果都不是特別好——不過至少邁出了一步。

3、根據元培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新生入學后,理論上可以選全校開設的任何一門課程,想聽什么就聽什么,課程學習計劃全由自己制定;從大二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方向,理論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學術上的自由,學習上的自由。”幾乎所有學生在進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緊接著,多數人就會開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學的學生就曾在網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應負責輔導學生選課、選專業的“導師制”發揮作用有限,事實上,元培04級的大一新生連一本院系課程計劃都拿不到,必須跑去各院系教務部“蹭著看”。

比起這些瑣事,選課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礙—全校的課你都能聽,但到底聽什么。

在北大,本科課程計劃主要分為兩塊:專業課和通選課。一般而言,專業課難度勝過通選課一籌。按照設想,任何一個元培學生讀大二、選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后,之前選修的其他院系的課程都可替代通選課課程,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對學生來說,諸如此類的規定無異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鎖:根據興趣選課,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選專業時就會喪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過來人”,親歷了向“不自由”妥協的過程。北大03級元培法學方向學生張琬婷告訴記者,在元培實施的最初幾年,績點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級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按自己的興趣選課,選難度大的課在當時是一個趨勢。”但此后,績點導向就越來越重。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