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五十六章《納米快報》投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納米快報》投稿

第五十六章《納米快報》投稿


更新時間:2021年06月05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就在陳沖打了雞血投身在科研時,陳灝這幾天倒是安靜得很,天天泡在辦公室。

有事情的時候就出去處理,沒事的時候就窩在辦公室,面對著電腦敲著。

“這個模型總算弄好了,再處理一下數據就可以投稿了。”

揉了揉有些迷糊的雙眼,陳灝吐出一口氣。

這幾天幾乎都在忙著處理論文的事情,為了快速趕出一篇論文投稿在sci期刊上,除了睡覺和一些重要事情,其他時間都沒離開辦公室一步。

好在這種日子總算快結束了。

“竟然有種回到麻省理工實驗室的感覺……”陳灝一時無語

“一個大學校長,都要忙著寫論文,生活所迫啊……”陳灝感慨萬千。

“不想了,還差一點,接著寫吧……”

正常來說,一篇sci的論文,都需要模型和數據等支持,所以實驗時不可缺少的。

但這個光子屏技術,系統傳輸過來的就是完整的技術,所有的內容都在陳灝的腦海中。

加上陳灝自己的本身的計算機能力,水出一篇論文不在話下。

今天外面的助理鄧慧沒進來打擾,加上只剩下收尾的工作,陳灝寫的挺順。

三四個小時后……

陳灝舒適地往后躺著,眼睛閉上,享受著片刻的寧靜。

“誒呀,總算把這篇論文水出來了~”

“等等,為什么要用水……我這個應該不算灌水吧?”說到一半回過神的陳灝,撓撓自己的頭。

他想起前幾天和陳沖討論時,對方說到的國內學術環境,為了就業或提升職稱,瘋狂灌水水論文。

而自己為了完成任務,幾天趕出一篇論文出來,好像比他們更水……

“咳咳,我這個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沒有應用價值,只是理論研究,我這個是能實現出來的。”

“再說了,我這是為了完成任務,這不叫灌水。”

這么一陣自我安慰,陳灝瞬間心安多了。

“讓我看看哪些期刊是影響因子10以上的。”

陳灝心中打定投稿給材料類的期刊,搜索一搜,很快就出來了。

生化環材這一類,容易出論文,引用的也多,影響因子高于10的倒是不少。

“Nature自然42.778

Sce科學41.875

NatureMaterial自然(材料)38.663

NatureNanoteology自然(納米技術)31.538

ProgressinMaterialsSce材料科學進展31.56

MaterialsSce&EngineeringRreports材料科學與工程報告15.713

Naers納米快報11.238”

最上面的兩大期刊陳灝自動略過,視線一直往下拉,直到最后兩個期刊。

“《材料科學與工程報告》、《納米快報》?這兩個倒是可以投,就是不知道審稿時間如何。”陳灝之前投的都是計算機類的期刊,或者是自然跟科學的子刊,這種材料類的當然沒投過。

雖然他不懂,但是有些人懂啊。

陳灝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暗罵自己一聲,真是寫論文寫傻了,

直接拿起手機給陳沖打了一個電話。

這種事情,問問人家材料領域的不就好了。

“陳沖啊,問你一件事情,《材料科學與工程報告》和《納米快報》這兩個期刊你投過沒?”

“投過,還挺熟的,有時候也會接到邀請幫忙審稿,怎么了校長?”

聽到對方的話,陳灝心中一喜,直接問道:“這兩個期刊,哪個審稿速度快點?”

不問清楚不行,sci論文的發布,需要消耗的時間太長了,甚至三個月都有可能。

論文的審核一共有三道程序,分別是初審、外審和終審。

一般來說,作者把論文投到到期刊社之后,雜志社的編輯開始對稿件進行初審,稿件通過最初的評估后,就可以外審。

而通過初審的論文,執行主編把論文交給給相對應的副主編,副主編開始根據稿件的內容找到合適的審稿人,等待審稿人作出評價后,再根據所有審稿人的意見決定是否接收稿件。

至于最后的終審,審稿周期與期刊的稿件數量有直接相關,稿件量大的雜志,審稿周期就會比較迅速,有的1、2周就可以收到回復,有的可能在三個月左右。

不同的期刊審核標準不同,所以對這些陳灝還是需要問清楚。

對他來說,只要是影響因子過10的期刊,哪家審核快就投哪家!

“這兩家的話,《納米快報》審核的會比較快,初審結果一周就能出來。”陳沖沉思了一下,這才說道。

只是說完會,他有些好奇。

“校長你問這個干嘛,你該不會要把光子屏投sci吧?現在實驗室還……”

“好了,你好好忙你的實驗室,我這里還有事。”沒等陳沖說完,陳灝便直接打斷了對方的詢問。

“問那么多干嘛~”陳灝撇撇嘴,現在忙得很。

知道要投哪個期刊后,陳灝直接動起來,打開對方的投稿系統,開始了投稿流程。

沒多久,郵件發送出去。

《納米快報》的雜志社是設在大米國,而大米國與華夏有12個小時的時差,現在正是對方的凌晨時分。

三天后。

大米國,《納米快報》編輯部。

學術編輯安德烈打開一封投稿論文。

標題的題目叫做“人造金剛石納米單晶體的高清晰成像與光電運算一體化”。

看著這個標題,安德烈眼前一亮,但是當他的目光停留在投稿人后,眉頭皺起。

“GuangHuaUy,Hao?華夏人?怎么不是櫻花人?”

目前世界對金剛石研究最深的是櫻花國國立材料研究所,也是被學術圈譽為最有望突破的研究機構。

而對于華夏,安德烈承認有點偏見,因為平時收到的稿件不少,但其中灌水的理論研究論文,占比最大的就是華夏人。

時間一長,讓他覺得這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太糟糕了。

而且這個光華大學他從未聽過,要是清華大學或者華夏科技大學,他還會給予重視。

來自華夏,而且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大學,安德烈面無表情的迅速掃視完論文。

禁止轉碼、禁止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模式!

然后,他對本封稿件的回復是:

拒稿!

ps:今天周五,又沒來推薦位,看來試水推一輪游了,真的難受,估計到上架前都沒有新的推薦了,唉。

這本書成績不太好,也怪我開書有些倉促,但有“夢幻人生”“橘子好酸”“ohmonk”“專屬你的爺”等幾個書友一直以來的投票支持,本書不會太監的,每天兩更穩定更新。

求推薦票安慰,今晚還有一章。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