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浪潮之巔第一千四五一章 DDR內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浪潮之巔 >>重生浪潮之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五一章 DDR內存

第一千四五一章 DDR內存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09日  作者:佛即心兮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佛即心兮 | 重生浪潮之巔 


到了擎天芯片之后,張如京和倪廣南等一眾擎天芯片的高管們就迎了出來。

而且一個個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制的笑臉。

不過,他們也的確有笑的資格。

之前,方辰還在俄羅斯的時候,張如京就打電話給他,說第一批八寸晶圓片已經順利下線。

雖然這只代表著華夏擁有了八英寸晶圓片的生產能力,距離生產出具體的芯片,還有十萬八千里要走,但對于之前只用于五英寸晶圓片的華夏來說,這簡直就是跨越式的發展,并且還是一下跨越了兩代。

八英寸晶圓片的成功下線,則代表著華夏現在在晶圓片生產方面,已經躋身于世界一流水準。

“不過,雖然下線了,但是良品率卻是低的嚇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張如京匯報道。

方辰眉毛一挑,百分之二十的良品率的確是低的有些令人發指,這意味著現在擎天芯片生產五片晶圓片,其中四片都是報廢的,不能使用,能用的只有一片。

這樣的良品率,說個不好聽的,成本比六英寸晶圓片都要高的多,一點都沒有八英寸晶圓片,技術升級應該帶來的成本降低。

但這畢竟是華夏第一條八英寸生產線,之前華夏連個六英寸生產線都沒有,能做出來八英寸的晶圓片,就已經是最大的勝利,是在沒有什么可以挑三揀四的余地。

“挺好的,雖然這樣的良品率完全不能應用于生產,但是對于華夏半導體產業來說,依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大步。”

聽方辰這么一說,張如京等人的心頓時放下來了。

要說起來,方辰在擎天芯片上,已經前前后后的投入了二百多億,結果就拿出來了個,這樣很難稱得上成功的產品,他們著實臉上無光,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方辰。

畢竟要知道,現在更先進的十二英寸生產線都快要出來了,這八英寸生產線雖然不能算是老舊淘汰產品,但也絕對是成熟的不能再成熟的東西。

可他們就做成了這樣。

如果剛才方辰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他們現在集體跳河的心恐怕都已經有了。

“雖然現在良品率的確有些不近如人意,但我可以向您保證一年之內,我一定將良品率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滿足批量生產最起碼的要求。”

張如京拍著胸脯,仿佛在向方辰下軍令狀一般。

但他心中也的確是這么想的,如果在方辰要什么給什么的情況下,他一年之內還不能將八英寸晶圓片的良品率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那他真是無顏再在擎天芯片待下去。

“這個不急,穩扎穩打的慢慢來就是了,華夏已經落后了這么長時間,也不在乎多落后一段時間。”方辰擺了擺手渾不在意的說道。

對于晶圓片,乃至于很多半導體產品來說,百分之七十五,都是一個重要的生死線。

良品率超過了百分之七十五則生,低于百分之七十五則死。

沒辦法,良品率如果低于這個數字的話,其產品的性價比,則很有可能還不如上一代產品。

一個連上一代產品都不如的新產品,還能有生存的空間嗎?

想必是沒有的。

畢竟又不是所有的半導體企業都是臺積電。

臺積電的一些先進制程,比如說7納米和5納米,以及所謂的3納米,都是在良品率百分之六十五的時候,就開啟量產了。

這個倒不是說,臺積電厲害,而是臺積電的客戶們厲害。

眾所周知,推動先進制程的主要力量是手機芯片,手機芯片馬上就要邁入5納米時代了,而英特爾還在10納米上徘徊,反倒是AMD的銳龍系列使用了7納米,這也是銳龍系列能夠讓AMD不360°翻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臺積電的客戶,大都是蘋果、高通、華為這些財大氣粗的企業。

正是這些企業愿意花更多的錢,臺積電這才能在良品率不高,性價比低的情況下,啟用最新的制程。

而且,他也是搞技術出身的,自然知道技術的進步,其實往往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并不是說,他現在拿槍對著張如京,又或者其他科研技術人員的腦袋,立刻這八英寸生產線的良品率就能立刻上去了。

不可能的,飯總是一口口吃的。

再者說了,即便晶圓片的良品率提升上去了,等到做芯片的時候,還要再想辦法將芯片的良品率給提上去,這才算是功德圓滿,但這絕對是個更大的戰役。

所以說,急不得。

“但我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您,我們在ddr內存技術上有了一些突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這個時候,等八英寸晶圓片的良品率上來,我們就已經生產DDR內存了。”張如京說道。

聞言,方辰的臉上也忍不住浮現出了道道喜色。

但旋即,他腦中靈光一閃,問道:“是內存顆粒,還是只是單純的內存條?”

如果是內存顆粒的話,那還值得慶祝一下,可如果只是生產出內存條的話,就沒什么意思了。

這年頭,國際上能生產內存條的企業,多了去了。

“內存顆粒。”

張如京詫異的看了方辰一眼。

擎天芯片雖然剛剛成立,技術上沒有儲備,更沒有優勢,甚至連一個能拿的出手的產品都沒有,但也是正兒八經的半導體企業,有自己的晶圓片生產線,能生產晶圓片的。

怎么可能只是那些一點技術都沒有的內存條企業呢?

內存條對于電子產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可以說任何一個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內存條,又或者存儲設備。

內存是計算機的重要部件之一,也稱內存儲器和主存儲器,它用于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與硬盤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它是硬盤、軟盤等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

只要計算機開始運行,操作系統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從內存調到CPU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CPU將結果傳送出來。

內存的運行也決定計算機整體運行快慢的程度。

不過相較而言,內存的技術突破是要比芯片簡單一些,其制造工藝也簡單許多。

但即便簡單許多,在后世,能生產內存條的企業多了,可能生產內存顆粒的,還真沒幾家,也就三星、海力士、鎂光三家而已。

原來還有個東倭的爾必達,但是被三星和海力士,借著零八年經濟危機,給干掉了。

氣的爾必達的原社長,長坂本幸雄直接投入到了華夏的紫光集團任高級副總裁。

關于就任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的理由,坂本幸雄接受共同社采訪時表示:“不想作為一個失敗者結束人生。想自己作個了結。”

像大家所熟悉的金士頓,威剛等等,都只是內存條企業,他們只是從前面所講的三家中購買內存顆粒,然后自己封裝測試,打上自己的商標而已。

從技術上講,著實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比那些做寨條的,高不了多少。

頂多就是他們拿的是原廠的白片,而那些做寨條的是從別的內存條上扒下來的黑片而已。

擎天芯片能在DDR上有重大突破更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甚至這消息比第一塊八英寸晶圓片下線都要重要。

DDR內存,大家自然是不陌生,但是現在DDR內存還屬于國際先進技術,只是提出了詳細的技術標準,但是真正的DDR內存,比如說最低級的DDR200,一個正式上市的都沒有。

一想到在前世,都已經是DDR4,4000了,方辰突然就覺得一陣唏噓。

雖然方辰有些瞧不上DDR200,但現在國際上,雖然內存顆粒并不像286之前的時代,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根本不具有任何的可更換性,而是已經做成了內存條,但使用的技術卻還是更為古老的SDRAM。

SDRAM支持的內存時鐘最高也只有133,也就一些DIY玩家能將其超頻提高到150,乃至于166。

但即便是超頻,可相比于DDR最低200的內存時鐘而言,也要低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傳輸效率。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擎天芯片真的能在明年發布DDR內存的話,雖然有可能做不到世界第一,但絕對是妥妥的世界先進,躋身于一線內存企業。

“既然已經在DDR上有了不小的技術突破,那就在這條路上,持之以恒的走下去,而且相比于芯片來說,反而倒是生產內存顆粒更適合現在的擎天芯片。”方辰緩緩說道。

相比于芯片,內存顆粒要更小一些,要不然怎么會被叫做顆粒。

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晶圓片的浪費,晶圓片能被利用的面積增加不少。

另外,內存顆粒對晶圓片的純度要求也沒有那么的高,芯片通常要求晶圓片的硅純度,要在99.999999999以上,也就是俗稱的11個9,而內存顆粒則只需要9個9就行了。

如此一來,則意味著,擎天芯片的晶圓片良品率,憑空能提升不少。

而且內存顆粒的功能并不像芯片處理器那么復雜,所以其生產工藝,堆疊層數自然而然就要少得多。

對于擎天芯片來說,則意味著更高的良品率,更快的批量生產。

“總之,我對于半導體的態度,你們也是知道的,技術上我不懂,就不多過于插手,但是在后勤,在錢上面,你們需要多少,就盡管開口,我一定會想辦法拿出來的。”

“無論如何,哪怕是我方辰砸鍋賣鐵,華夏半導體也要持續發展下去。”

看著方辰斬釘截鐵,無比堅毅的表情,張如京和倪廣南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眼眶更是瞬間就紅了。

雖然在別人眼中,擎天芯片的大功臣是他們,甚至有媒體已經在稱呼他為“華夏半導體之父”,但是他心中清楚,擎天芯片如果能有所成就,最大的功臣一定是方辰。

如果不是方辰如此不遺余力的大力支持,擎天芯片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幅樣子,甚至有沒有都是兩回事。

畢竟,假設沒有方辰的邀請,他現在應該是在灣灣辦廠。

“主板方面,我們自己的研制進度也不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還比晶圓片的量產要早一點。”

倪廣南淡淡的說道,但眼神中卻有種掩飾不住的自豪。

雖然話是這么說的,但實際上,今年他就能拿出來合格的主板。

因為預計擎天芯片的性能應該只相當于586,甚至486,而他畢竟也是研制過486,586主板的人,所以這些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甚至,還因為擎天的所有技術都對他是完全公開的,這跟研發486,586時,兩眼一抹黑,什么資料都找不到,求助于英特爾,英特爾也不搭理,只能一遍遍的用現有的芯片去試,那種糟糕的感覺,實在是好了不止一百倍。

當然了,之所以能這么快,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方辰把聯想的技術團隊給他挖來了,這些人都是跟著他研發過486和586,甚至最早286的人。

既然已經有經驗,那自然是輕車熟路。

“電源和機箱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難度,而且業內也有比較成熟的方案,直接引進來就是了,也就是硬盤這一塊麻煩了點。”

硬盤這東西看似不起眼,而且往往也是電腦機箱中除了機箱以外,最便宜的重要部件,但生產難度其實是很高的,全世界就三四家企業生產。

“這個的確是問題,但好在硬盤的技術并不會有太大,太快速的進步。而且也沒有被封鎖的可能,我們可以先采購西數、希捷、東芝的硬盤,然后有機會的話,再跟東芝談談硬盤生產技術的引進。”

方辰有些無奈的說道。

雖然他也想,擎天芯片什么技術都有,什么技術都不缺,但技術的研發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避免不了,就會有先后順序,輕重緩急。

硬盤這種被封鎖的可能性等于零的產品,自然也就只能往后放放了。


上一章  |  重生浪潮之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