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
黃帝閑居,辟左右而問于岐伯曰:余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愿得。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愿聞口傳。歧伯對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
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暝,陰氣盡而陽氣盛,盛則寤矣,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補手太陽瀉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唏音,何氣使然?歧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寒氣客于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補諸陽。
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故為噫,補足太陰、陽明,一日補眉本也。
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陽氣和利滿于心出于鼻,故為嚏,補足太陽榮眉本,一曰眉上也。
黃帝曰:人之亸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亸,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痔精,補天柱,經俠頸。
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歧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熬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
黃帝曰:人之自嚙舌者,何氣使然?歧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凡此十二邪褚,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及為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黃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腎主為欠,取足少陰,肺主為噦,取手太陰,足少陰,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瀉足少陰,振寒者,補諸陽,噫者,補足太陰陽明,嚏者,補足太陽眉本,亸,因其所在補分肉間。泣出,補天柱,經俠頸,俠頸者頭中分也,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涎下,補足少陰,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自嚙舌,視主病者,則補之,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間上二寸,留之,一日,足外踝下,留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