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敦煌;莫高窟,現在來此地旅游的游客還很少,此地的綠有設施也很一般。
許四海因為車上有好多玉石,還有兩件上好的古董,他決定自己艱苦些,晚上就住在車上,反正駕駛員座位放下也是很好的一張床。
安置好廂式車,許四海帶著水壺干糧開始去莫高窟臨摹學習。
敦煌莫高窟最早建于十六國苻堅時期,一直延續到元朝結束,前后歷時千年之久。是國家第一批文保單位。
現存歷代遺留洞窟735個,分布在高高的斷崖上,洞窟分上下一到四層不等。還被分為南北兩區,南區為立佛場所,洞窟都是佛像或者是雕塑,而北區則是生活區域。
公元1900年,由當地的王姓道士清掃洞窟,由此發現藏經洞,敦煌遺珍開始面試,也隨之大量流散。
這些歷史上的事都不是許四海所關心的,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學子,吸取古人藝術上的養分。
按照導游圖,許四海先去的是96號洞窟,導游圖上說這是個初唐時期的洞窟,里邊有尊30多米的大佛,也是莫高窟第一高的大佛。
進入洞窟,光線頓時就暗了下來,不過高大的佛像和四周的菩薩;天王;飛天卻讓許四海眼前一亮。
他不禁贊嘆看畫冊上的圖片,和到現場來看完全兩樣!
他如饑似渴的上下觀看,越看越覺得有味道,有時還經不住贊嘆兩聲。整整一天,許四海連筆都沒拿出來,就是在默默的用心臨摹。
一直到黃昏,莫高窟的工作人員來清理游客,他這才戀戀不舍的離開。
在旅館的餐廳簡單的對付一頓牛肉面,許四海的心情依然難以平復,他又把廂式車上三弦拿出來,彈奏了一曲《千年的祈禱》
這是一首小日本創作的曲子,頗有些宗教味道。彈到高潮時,許四海還閉上眼睛搖頭晃腦,嘴里哼著曲子,非常自得!
他不知道的是,剛剛就在他閉眼享受的時候,剛好有一群日本人從洞窟返回旅館,他們是日本nhk電視臺,到此拍攝《敦煌》紀錄片的人。
第二天許四海依然去昨天的96號洞窟,他又看了好長時間,才拿出紙筆開始臨摹。但他描繪到佛像的衣服褶皺時,忽然覺得這些線條和他家藏的《朝元仙仗圖》很像。
《朝元仙仗圖》是北宋時期的作品,而它的祖先則為唐代畫圣吳道子的吳帶當風風格,許四海自己認為這些佛像就是它們的源頭。
“太美了!”這天結束時,許四海恨不得在這里好好的住上一年兩年。
可惜自己只能在這邊住上半個月時間,以后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
晚飯后許四海依然坐在駕駛室小板凳上,閉著眼在彈奏《千年的祈禱》,他估計在敦煌這首曲子會一直彈下去。
因為此地的氛圍非常適合這首曲子。
今天他彈奏時還加上了腳步,以腳步代替架子鼓,踢踏踢踏;踢踏踢踏,就像是曲子中的馬蹄聲。
“咦?”
等許四海把眼睛睜開,忽然看到身邊圍了好些人,他們都在用好奇的眼光看著自己。
此時有個穿白襯衫的青年開口說:“哥們,過來!”
這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然給許四海很不滿意,他心里暗罵“他娘地,你算老幾?”
許四海再次把眼睛給閉上,繼續彈奏《千年的祈禱》。
白襯衫看自己說話不管用,他心里有幾分惱怒,提高了嗓門“同志,我陪同的是外賓,請你注意國體!”
還有老外?
許四海這才發現好像是有倆穿西裝的人,看架勢應該是小日本。
“嗨”
對面倆小日本反而臉商一喜,也用英語問:“先生能說英語?”
這下倆小日本更加高興,還自我介紹他們是日本nhk電視臺的音樂總監渡邊舟,和索尼唱片的專職音樂人板垣賢平。
電視臺是和天朝政府合拍紀錄片《敦煌》,他們倆個是來采風,創作背景音樂的。
渡邊舟:“現在我們覺得你的曲子很有意思,非常符合莫高窟的風格,我們想再聽一次。”
看許四海完全聽明白渡邊舟的英語,白襯衫還很驚奇,同時臉上也開始一陣陣的發燙。
許四海也開始吹噓起來,說自己是學繪畫的,也是來莫高窟臨摹古代藝術,深感古人的偉大而有感而發,沒想到還能入兩位內行的法眼。
這首曲子被許四海竊為己有,他一點都不害臊。
這都是的讀書人的事,那能叫偷嗎?
許四海又說了一些含糊深奧的感悟,令兩個日本人頻頻點頭,覺得許四海說的很高深,很有道理。
在互相吹捧中,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歡快的氣氛。
渡邊舟還邀請許四海一起到旅館去坐坐,最好在把這首曲子彈奏一次。
“可以!”
到了旅館,許四海帶著倆小日本直奔餐廳,此時餐廳里用餐的很少,空位子多得是。
許四海挑了個寬敞點的位置還招呼渡邊舟板垣賢平一起坐下,還和他們說想要聽最好的效果,需要他們半個忙,找服務員要一個不銹鋼盤子,再拿兩根筷子過來,代替架子鼓用。
“ok!”苦于靈感缺失的渡邊舟欣然而去,一會時間就把一個餐盤給拿來。
渡邊舟還問許四海,需要啥節奏?
“你從頭到尾就一直敲擊出踢踏踢踏的腳步聲,直到曲子結束都不許變!”
一個眼神,渡邊舟隨即敲擊出一陣陣的腳步聲,踢踏踢踏;踢踏踢踏,許四海也撥弄三弦彈奏出旋律。
半分鐘后,在一盤傾聽的板垣賢平就覺得這是段很好的去曲子,曲調優美平和,很符合他此時的心境。
帶到曲子的高潮部分,許四海還輕輕的低吟起來,板垣賢平越發覺得這是一首歌頌佛教的曲子。
尤其是高潮部分,低吟中帶著莊嚴;敬仰,崇敬;還有喜悅。
“這不就是佛教徒在禮佛拜佛時,有沐浴在佛光普照下的喜悅感受嗎?”
還有,渡邊舟在不停敲擊的馬腳步聲,也不正是代表了古印度的佛教僧人,背著經書從古印度傳到中土的腳步聲嗎?
板垣賢平忽然覺得自己沒不要再絞盡腦汁苦思冥想,這就是自己想要找的寫出來的曲子!
這首曲子做介紹大佛時的背景音樂不是正好嗎?
“許君,這首曲子有名字嗎?”
許四海:“有,叫《千年的祈禱》”
渡邊舟放下筷子感嘆,名字好啊,這里有千年的大佛,不就是千年的祈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