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世繁華:、、、、、、、、、
“干將起來倒是不大可能。他本就是有求于本宮的,而本宮在這件事兒的反應越是激烈,便越是說明本宮并非那般的心機深沉,如此待到他回去,對于本宮在太子一事兒上的疑慮暫時便會消退不少,如此咱們的時間便能更充裕些。”若幽閑閑道,“本宮若真是如此好說話,反倒是說明了本宮如今已經變得不再是當年那個性子執拗、簡單直接的女子了。”
素眉若幽所悟地點點頭,“娘娘這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若幽不置可否,“若是后宮真的變成了本宮的一言堂,萬歲爺只怕是要擔心了呢。太子之后,本宮這個皇后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便會日益顯露而出,若是后宮無一人能制衡本宮,那么依著萬歲爺的多疑,難保不會認為前朝也被本宮掌控于手,如此于咱們而言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主子與瑾妃涇渭分明,萬歲爺便是要拿了瑾妃來與主子打對臺,也好繼續坐山觀虎斗。”素眉嘆了口氣,“還好,太后娘娘是站在主子這一邊兒的。”
若幽笑笑,“此事兒過了明路也好,總好過瑾妃暗戳戳地躲在背后撈了好處。對了,讓你送出去的信兒,你可送出去了?”
素眉點點頭,“主子且放心,公主殿下已經應允了此事兒。”
若幽有一下沒一下地輕輕刮刮水面兒上的茶沫,半響方才譏諷一笑,“本宮起初以為有著靈嬪的斡旋,咱們英明神武的皇上會想了其他的法子,到底事到如今,皇帝的面子是不能折了的,卻是未曾想到,竟然跑到了本宮這里要本宮去同太后說道說道,真真兒是可笑至極。”
“這些年,主子一向與皇上心有靈犀,許是皇上覺著這一回主子也可不計前嫌呢?”素眉嘻嘻一笑,“民間不是有句話兒說得好: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么?”
若幽“砰”地一聲蓋上茶盞,“到底是上了年紀,竟也有了這般不切實際的可笑想法。”
兩日后,宜妃新得了幾個花樣子,一大早地便叩響了坤寧宮的大門。
二人才閑聊了幾句,素眉便進了偏殿,對著若幽一禮,“主子,固倫巴林大長公主、和碩哲慧長公主、裕親王福晉還有幾位出自博爾濟吉特氏的宗室福晉進宮給太后娘娘請安了。”
宜妃微微斂了神色,“萬歲爺倒是好手筆,這是尋了一大票的人來做說客呢!”
若幽揮揮手,素眉退下,“總不拘著是什么手段,有成效便好,這事兒總不能一直僵持在那里。”
“依著臣妾看來,這萬歲爺也真真兒是瘋魔了,前幾日竟然巴巴兒跑來了娘娘這里,指著娘娘給那景仁宮的求情。”宜妃冷笑,“也真虧得萬歲爺能想出來這樣的招兒。”
若幽挑了挑眉,“你怎知萬歲爺是來讓本宮去說項的?”
宜妃撇了撇嘴,“這些日子,萬歲爺被那景仁宮的狐貍精迷了眼,顯而見的冷淡了娘娘,這突然極是殷勤地放下身段兒跑來,定是沒有好事兒,算來算去也只有這一回事兒,值得咱們萬歲爺如此不顧天子威嚴了。”
“說來,咱們幾個一直都在好奇娘娘對于瑾妃一事兒究竟是有什么成算,一直也不見娘娘有所動作。”
若幽神秘一笑,“天機不可泄露,屆時便知曉了。”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的若幽美美地歇了個晌,才剛醒來,便有宮人來報:寧壽宮桑和姑姑求見。
若幽瞧了一眼素心,輕輕一笑,“換上那身兒重紫的衣裳,咱們也是時候去寧壽宮了。”
到了寧壽宮,幾位受了康熙所托入宮說項的公主以及福晉已然離開了,太后一身鴉青色蝙蝠紋旗裝靠坐在窗下的大迎枕之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順著一只純種波斯貓。
“參見皇額娘。”若幽微微福身。
“幽丫頭來了,”太后笑瞇瞇地指指另一側,“快坐下。”
若幽坐下后打量了太后幾許,柔和一笑,“皇額娘今兒個氣色不錯。”
太后順著波斯貓毛茸茸毛發的手一頓,“不過是想明白了些許事情,這心里面兒舒坦了些,你倒是眼尖得很。”
若幽笑笑,“心中的郁結打開,想來皇額娘鳳體痊愈指日可待了。”
聞言太后卻是沉默了一瞬,徐徐嘆了口氣,“哪有那般的容易。想來今兒個你皇姑母、皇嫂、皇姐進宮一事兒你也有所耳聞。”
瞧得若幽點頭,太后嘆道,“她們今兒個進宮來便是來勸說我這個老婆子的,不過卻也給我這老婆子提供了些許新的想法。將你喚來也是想著咱們娘倆好好研究研究,總要尋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你皇姑母說得對,總這樣僵持下去,只怕是會讓著那些個小人得了志。”
若幽眼眸微動,“皇姑母說得在理,卻是不知,皇額娘有了什么新的法子?”
“你皇姑母和你皇姐的意思便是:如今瞧著皇帝的舉動那便是鐵了心要冊封景仁宮那狐媚子做貴妃,如果哀家一直同皇帝僵持著,此事兒,若是逼得皇帝狠了,傷了彼此之間的母子情分不說,只怕是皇帝最后會直接越過了哀家冊立那狐媚子為貴妃,若是果真如此那么哀家這個太后的里子面子可真真兒是一點兒都不剩了。”
太后雖語氣平平,可是手下卻是暗暗攥緊了那雪白的毛發。
波斯貓本是懶洋洋地窩在太后身側美滋滋地享受著順毛服務,卻是未曾想突然一陣吃痛,“喵”地發出一聲頗有些凄厲的叫聲,圓圓的貓眼都變成了一條細線。
太后下意識地松開手,那純種波斯貓便縱身一躍直接跳下了軟塌,一溜煙兒便不見了蹤影。
見狀太后失笑,“倒是個機靈的,這是懂得趨利避害了。”
若幽掩唇笑道,“可不是,皇額娘這里可是塊兒風水寶地,便是這小小的貓兒也是極通靈性的。”
“是啊,不過是個牲畜都是懂得這避害就利的道理的。”太后神色幽幽,“只是,雖是明白這道理,哀家這心里面兒卻總是不甘心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