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五月底,江南地區(長江中下游中斷地區)數日連下暴雨,長江沿岸數地被淹,數萬百姓流離失所。
瑾貴人小佟佳氏在康熙看望十四阿哥之際,巧妙利用陪十四阿哥玩水之時的蓄水方式,向康熙隱晦地透漏出了一妙計良想——“治水,堵不如疏”,可以在遠一點兒的地方興建水庫,將水引到水庫之中。
康熙得了啟發,便直直趕回了乾清宮,召集眾臣商討,皇四子胤禛結合其舅父富保常年在江南觀察所得,聯合太子向康熙上奏疏:不如由北向南興修水渠,將江南之水引至滴雨未下的北方,如此即可緩解江南的水患又可緩解北方的旱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上奏:水庫水渠可同時修葺,可雙管齊下,同時亦可動員當地百姓一同修筑。
眾人經過反復推敲,均言皇子們的計策實乃上上之策,可行。
六月初五,康熙下旨由大阿哥胤禔、恭親王常寧帶領數萬兵丁前往江南地區挖水渠。
及至六月底,水渠挖成、水庫建成,偏北的廣大中原地區的旱情得到了緩解,江南部分地方的水患得以減輕。
八月初,足足下了兩個多月的雨方停歇,在江南以及江南以北遍地開花的水庫、水渠基本處于蓄滿之態。
水患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極有可能為瘟疫。
宣貴人在得了孝莊的授意之后,獻出了一張草原上用于防治時疫的獨門方子;而自小在江南長大的王常在,亦是不甘示弱地向康熙貢獻了一個民間用于治療時疫的土方子,以求能夠減緩水患后可能爆發的瘟疫。
若幽則是組織后宮的眾位妃嬪、發動京中命婦,準備衣物等物資,稟報了康熙之后,派了內務府可靠之人送往災區。
明懿貴妃則是撐著還未好全的病體,于寶華殿為江南地區的民眾祈愿祈福,祝禱洪水早日退卻,民眾早日重返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景仁宮的靳答應母家為草藥皇商,其阿瑪自愿捐出價值二十萬兩的草藥。
一時之間,真可謂是,前朝后宮齊齊動員起來,待大水退后,除了一些偏遠的地方,基本上沒有產生大規模的瘟疫。
就在眾人剛剛松了一口氣之時,大規模的蝗蟲鋪天蓋地的席卷而來。
恰在眾人開始為到來的蝗災頭疼之時,袁貴人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經過一天一夜,袁貴人平安誕下了一位公主。
只是,在這樣要緊的關頭,年初引得眾人矚目的小家伙,此時卻是沒有引起任何的波瀾。
康熙以及兩宮太后的賞賜一直過了兩三日才下來,若非是若幽在孩子降生之后便依著規矩,著人將賞賜抬到了袁貴人處,只怕康熙、孝莊、太后的賞賜還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想起來。
自然,小公主的洗三、滿月宴都沒有人主持操辦,敏嬪是個心善的,心疼小公主,稟報了若幽后,便主持著在長春宮正殿叫了長春宮的人一同坐了一桌,算是為袁貴人和小公主辦了一個簡單的宴席。
席間,若幽也派了素顏帶了一個白玉如意長命鎖到長春宮,算是給小公主盡了一份心。
又過了兩日,一直當著透明人一般存在的良貴人到永壽宮求見了若幽,向若幽述說了一個故事,良貴人年幼時,家中條件不好、孩子又多,有一次,她的阿瑪曾經捉了田中的蝗蟲烤了給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吃,那時她才知道,蝗蟲也是可以吃的。
若幽聽后,讓良貴人先行回了延禧宮,直到康熙披著晚霞走進來,若幽仍在思考著良貴人的故事。
康熙看著自己進來都沒有察覺的若幽,不禁笑了笑,走到若幽身邊坐下,攬過若幽,“想什么呢,這么入神?”
康熙坐下,若幽方才回過神來,靠在康熙的肩頭,溫聲說了下午良貴人的故事。
康熙聽完后沉默了片刻,問道,“幽兒覺得如何?”
若幽和聲道,“臣妾覺著可以一試,只是,這樣的東西,若是………只怕不大能夠被人們接受。”
蟲子宴什么的,若幽曾經也曾聽說過,不過,以前若幽總覺著這東西看著都不大討喜,若是再吃下去,呵呵,別開玩笑了,好嗎?
因此,若幽覺得這年代,若不是真的是窮的揭不開鍋了,大概沒誰會去吃………蟲子吧!這么一想,良貴人倒也是真的可憐,如今說出來這段話,明顯是想著能給八阿哥長長臉,這些年,因為出身,八阿哥也沒少被排擠。
康熙拍拍若幽的手,“好了,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交給朕便是了。都到了要用膳的點兒了,別再想了,想多了,一會兒你又該進不香了。”
若幽點點頭,便真的拋之腦后了。
不過令若幽震驚的是,康熙所謂地交給他便是…………….便是作為天子的康熙,竟然親身示范了蝗蟲可食!
若幽聽聞直接一手撫上了額頭,真真兒是..........夠拼的。
原本的魚米之鄉,在水患、旱災的接連侵襲之下,幾乎可以說是顆粒無收,若不是常寧帶了兵馬鎮守,又施了粥,只怕便要出現人吃人的現象了,亦或是發生動亂也未可知。
康熙在親身示范過之后,便著太子胤礽快馬加鞭地帶著圣旨趕往江南。
太子胤礽將此法傳給了常寧,讓常寧宣之于眾,流民雖不愿,但在王爺(常寧)捏著鼻子的示范之下,也只得是不情不愿地接受了,至少有的吃總比餓死強不是?
蝗蟲被處理過后,又被裹了面粉下鍋油炸,經過油炸的蝗蟲與平日里的酥炸肉的大小與形狀竟是差不多,一時之間被戲稱為“黃金卷”。
人們分到這賣相極佳、聞著也香噴噴的“黃金卷”,一吃,驚訝的發現,這樣的東西竟然可是比喝瞪眼米湯好了不知凡幾,更重要的是,竟然還管飽!
吃飽喝足了的流民們,有了力氣,便也樂得按照官爺們的要求,井然有序地重建起家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