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31日  作者:月麒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月麒麟 | 皇兄何故造反? 
正文


熱門、、、、、、、、、、、、、、

重華殿中,阮浪抬了抬頭,看著背負雙手的太上皇。

太上皇沒有回頭,但是,阮浪卻從他口氣當中,罕見的聽到了一絲自矜的意味。

阮浪能夠明白,這絲自矜從何而來。

自土木之役后,太上皇事事處處深受打擊。

尤其是,在當今天子登基之后,諸事平順,萬民皆安,四海稱頌,國力日漸恢復的狀況下,便越發襯的,當初帶著幾十萬大軍打了敗仗,喪師辱國的太上皇,是多么失敗。

如今,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卻總算讓太上皇重新找到了,自己比皇帝更出色的地方,他豈會不高興?

盡管,這一點所謂的“優越感”,在阮浪看來,并不一定是對的。

但是,他卻也清楚,這個時候出言阻止,才是最愚蠢的做法,于是,他只能躬了躬身,道。

“遵旨。”

隨即,阮浪輕手輕腳的告退,只不過,在踏出殿門的時候,他的臉上還是忍不住閃過一絲憂慮。

誠然,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的斗爭,非他一個宦官可以插手的。

但是,就他每次見到皇帝時,那種被一眼看透所有秘密的感覺而言,他并不覺得,當今天子是一個像剛剛太上皇評價的那樣,會被區區名聲所困,無人君之果斷的天子。

這一點,他相信太上皇也清楚,但是,或許是太急于重新獲得那股在皇帝面前的優越感,讓太上皇有意無意的忽視了這一點。

只不過,作為一個旁觀者,阮浪隱隱約約之間,覺得這件事情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不是他能夠管得了的事。

嘆了口氣,深深的望了一眼重華殿,阮浪收斂心緒,臉上重新掛上笑容,邁步離開南宮,也只得繼續去做太上皇吩咐的事……

時辰已近黃昏,日頭沉沉的掛在天邊,用夕陽的余暉,映照出一片片燦爛的云霞。

禮部大堂當中,原本早就應該溜號回家的胡老大人,此刻卻罕見的仍舊坐在桌案后。

在他的面前,擺著一份剛剛送過來的瓦剌國書,大堂下頭,則是一名郎官,帶來的最新的消息。

“大宗伯,午后,太上皇傳旨,召見了孛都和使團一干人等覲見,剛剛最新的消息,在南宮中,太上皇和孛都相談甚歡,并又賜了晚宴。”

京城當中的消息,向來是瞞不住的,何況,太上皇召見瓦剌使團這么大的事,短短的一個下午,便已然傳遍了整個朝廷。

不過,外間縱然議論紛紛,也只是針對于太上皇召見使團這一舉動,但是,作為禮部的大宗伯,胡濙看到的更深更遠。

尤其是……

看著面前攤開的國書內容,胡老大人的臉色越發復雜,片刻之后,他老人家重重的嘆了口氣,將案上的國書收好放在袖子里,然后道。

“遞牌子,本官要進宮求見陛下!”

“啊?”

底下的郎官一時有些發愣,要知道,這會都已經快要下衙了,這個時候,進宮?這不符合老大人一貫的風格啊……

不過,打量了一眼胡濙此刻的臉色,這位郎官明智的沒有多問,只是趕緊下去辦事。

與此同時,乾清宮中,朱祁鈺也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準備回后宮去用晚膳,而是站在殿門處,望著天邊燦爛的云霞,似乎在等著什么。

“陛下,禮部胡尚書在外求見。”

懷恩小心的聲音在身后響起,朱祁鈺將目光收回,神色有些莫名,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道。

“終于來了……”

略一沉吟,朱祁鈺繼續開口,道。

“召胡濙文華殿侯旨,另外,召兵部于謙,內閣王翺覲見。”

“是!”

懷恩輕手輕腳的退下,朱祁鈺轉身望著遠處南宮的方向,衣袂翻飛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見過大宗伯……”

文華殿偏殿,胡濙坐在一旁,正在閉目養神,殿門被緩緩推開,于謙和王翺二人便已趕來,上前問好。

見到二人進門,胡濙下意識的愣了愣,旋即,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捏了捏袖子里的國書,對著二人點了點頭。

見此狀況,于謙和王翺相互看了一眼,不由有些疑惑。

看樣子,大宗伯的情緒似乎不大好啊……

不過,還未等二人開口詢問,殿門便再被推開,懷恩閃身進來,拱手道。

“諸位先生,陛下召見!”

于是,他們只得吞下肚子里的話,跟著懷恩來到文華殿中。

“臣等參見陛下!”

上首御座之上,天子穿著一身青色過肩五爪金龍紋寬袍,虛手一抬道。

“諸卿免禮,坐吧!”

于是,便有幾個內侍搬來墩子,引著幾人坐下,隨后,天子方道。

“剛剛大宗伯遞牌子請見,說是收到了瓦剌國書呈上,朕估摸著,孛都將國書捂了這么久,想必國書當中,會能看出些東西,所以,朕便一并將于先生和首輔召了過來聽聽。”

話音落下,于謙和王翺二人臉上掠過一絲了然之色,但是,胡濙的臉色卻多了幾分復雜。

不過,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退路了,胡老尚書嘆了口氣,從袖中拿出國書,遞了上去。

內侍接過國書,遞到御前,朱祁鈺翻開瞧了瞧,臉色略略有些驚訝,旋即,又變得有些古怪。

這番變化,看的底下于謙等人一頭霧水。

旋即,他們便聽到天子開口道。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二位先生想先聽哪個?”

這話天子說的平靜,但是,天子能這么說,本身就說明,事情并不嚴重,至少,并不是他們一直擔心的那樣。

因此,殿中的氣氛稍稍寬松了幾分,于謙開口道。

“還是先聽好消息吧!”

于是,天子便道:“好消息是,這封國書雖然名為國書,但是,卻并非脫脫不花所寫,而是也先所送,在國書當中,也先態度十分恭順,并且控訴了脫脫不花這段時日以來,對大明邊境的侵擾和對草原各部的吞并,請求大明能夠下旨斥責脫脫不花,約束其行為。”

果然是個好消息!

話音落下,于謙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終于落了地。

此次瓦剌使團突然前來,朝中有不少人都擔心,這是也先想要再次掀起戰端的前奏。

雖然那日在殿中,昌平侯楊洪已經做出判斷,也先必然不敢繼續南侵,但是,他是否會被脫脫不花裹挾,卻是個未知數。

如今,至少從國書看來,也先并沒有這個意思,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不過,于謙也并沒有被這個消息沖昏頭腦,而是繼續問道。

“那壞消息呢?”

天子的神色一正,敲了敲面前的國書,道。

“壞消息是,也先在國書中說,韃靼五大部落正在密謀,要吞并瓦剌,這段時日,他們一邊互市,一邊劫掠邊境,就是在為統一草原準備物資,也先這個時候派使團前來,其實是來求救的!”

果然如此!

早在得知使團進京的時候,群臣就曾經猜測過,如果不是瓦剌有南侵的意圖的話,那么大概率,就是來求救的。

那么……

“陛下,那也先想要大明如何幫助他?”

沉吟片刻,還是于謙率先問道。

朱祁鈺看了一眼國書,旋即開口道。

“他希望大明停止和韃靼的互市,同時加開和瓦剌的互市,并請朕下旨給關西七衛,開放瓦剌和西域之間的聯系,同時派兵五萬進入草原,助瓦剌和韃靼五大部落開戰。”

話音落下,在場諸人除了胡濙之外,都是一愣。

這條件……也先是真敢說啊!

停開和韃靼的互市,加開和瓦剌的互市,開放西域通道,派兵入草原助瓦剌攻打韃靼。

這四個條件,哪一個單拎出來,想要促成都是天大的難事。

要知道,當初和韃靼的互市,乃是天子親自促成,為了扭轉瓦剌一戰的戰局而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是脫脫不花幫了大明。

就算不談出爾反爾,忘恩負義這種面子上的東西,這個時候停開互市,勢必會讓脫脫不花覺得大明不守信用,直接導致雙方的關系惡化。

再者說了,這段時間以來,皇店運營的狀況十分良好,在天子督促之下,大批交易的貨物為朝廷提供了高額的賦稅,讓國庫迅速充盈起來。

可以說,要不是有互市帶來的收益,朝廷這兩年恢復元氣都難,像是運河之類的大工程,基本是想都別想。

這個時候要停開互市,戶部保證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明壓根不可能因為也先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做出這種荒謬的決定。

開互市并不容易,相對應的,想要停開互市,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也先的這種請求,根本就是異想天開。

至于加開和瓦剌的互市,這個倒是可以考慮,但是別忘了,也先南侵才過去沒多久,朝野上下,對于瓦剌還是深惡痛絕。

朝廷要是在這個時候,加開和瓦剌的互市,那么民間的輿論如何安撫,將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除了民間輿情之外,還有邊軍邊將,剛剛死了那么多的袍澤兄弟,結果朝廷一轉頭就增開互市,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

再說開放西域通道,派兵入草原就更不可能,關西七衛和瓦剌爭斗了這么多年,中間的血仇無數,這個時候,就算是大明下旨,關西七衛也不可能真的讓出西域通道。

而派兵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問題是,大明如今正值整飭軍屯,各處軍隊本就不穩,調動遠征,根本就不可能。

何況,就算是沒有整飭軍屯,經過了土木之役,大明元氣尚未恢復,調動大規模的官軍參與草原的內部紛爭,也并不現實。

所以總結下來,也先提的這四個要求,大明的態度想都不用想,就四個字……

門都沒有!

“陛下,也先此舉,真的是想要向大明求助嗎?他若尚有幾分理智,便應該知道,無論哪一條,我大明都不可能答應!”

“又或者,這份國書只是幌子?是為了掩蓋其真實的意圖?”

相互看了一眼,一旁的王翺斟酌著開口道。

與此同時,于謙也皺眉道。

“不錯,陛下,邊境局勢還當謹慎,也先狡猾無比,擅長花言巧語,臣以為,不可盡信其言,小心起見,邊境防務還需重新布置。”

說白了,也先的這份國書提的條件,實在太過奇怪,不得不讓人覺得,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隱情。

但是,這一回,天子卻搖了搖頭,道。

“邊境應當沒有什么大事!”

話音落下,底下于謙和王翺二人,不由有些驚詫。

這話是陳述句,而非是疑問句,雖然說的是應當,但是,以天子的性格,能說出這句話,把握沒有十分,也有八分。

果不其然,說完這句話之后,天子沉吟片刻,對著一旁的懷恩點了點頭,于是,懷恩便立刻會意,在寬大的御案上翻找出一份奏疏,遞了上來。

天子拿過那本奏疏看了看,然后命內侍遞到了眾人的面前,道。

“這是前兩日,金尚書從甘肅發回的奏報,其中提到了關西七衛和瓦剌的近況。”

“關西七衛和瓦剌毗鄰,時常發生沖突,應當是最清楚瓦剌如今戰力的,就關西七衛首領所說,近些日子以來,瓦剌各部時常和韃靼發生沖突,相互劫掠,關系十分緊張。”

“也先這段日子,甚至派人給關西七衛又送了和談的文書,希望能夠‘永結于好’,可見的確日子過的艱難。”

這明顯是金濂直接遞上來的密疏,就連于謙也沒有見過。

看著面前蓋著火漆的奏疏,王翺的臉色略略有些不大好看,雖然之前的時候,各部大臣,也都有直奏之權,但是,往往都是在早朝上,或者是自己進宮稟奏,這種不經任何部門,直接遞到御前的密奏,其實是很少的。

這種密奏最大的好處,自然是保密,但是最大的問題,也恰恰是保密,以至于誰也不知道寫了什么。

當然,站在內閣的角度而言,這種密奏實質上繞過了內閣的票擬,所以,王翺的臉色不好看是當然的。

但是,這密奏是金濂所上,而且看式樣,明顯是經過錦衣衛的渠道送上來的,換句話說,是得了天子授意的。

所以,有不滿也得憋著!

相對于王翺,于謙就顯得平靜的多,畢竟,這種密奏,以前他巡視邊境的時候,就上過不少。

因此對于謙來說,他更關心的反而是其中的內容。

接過奏疏,于謙仔細的看了一遍,果不其然,在密疏當中,金濂詳述了自己到達甘肅之后的所見所聞……

新書、、、、、、、、、、、、


上一章  |  皇兄何故造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