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150:什么叫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 >>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150:什么叫苦?

150:什么叫苦?


更新時間:2021年05月09日  作者:你為什么憂傷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你為什么憂傷 | 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 
150:什么叫苦

隨著蔣碧云平均分糧的提議,得到大家一致同意。

這群半大的孩子,終于在陜北這個地方安頓下來,但是這里的生活,遠沒有他們想象中浪漫。

石川村大隊人口多,土地少,各家各戶的自留地,人均不到半畝地,村子周圍土地大多為凹凸不平的坡地,真正肥沃的土地只有一小片。

知青們第一年的口糧分配是國庫糧,每月三十八斤,而這次鐘躍民他們領到的糧食,平均每人六十多斤,粗糧細糧各占一半。

這些糧食都是縣知青辦分下來后交給大隊,大隊再讓老鄉幫忙碾磨后,用麻布袋裝好給知青的。

按道理每人每月三十多斤糧食,省著點吃,或者換成其他紅薯南瓜之類的便宜吃食,至少還能湊合著過日子。

可這平均每人六十多斤糧食,卻是眾人一個季度的口糧,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大半沒到位,這些糧食去哪了?

自然是被分了,鐘躍民記得原著中,好像就是大隊克扣了一半,這些糧食被分給了大隊一些孤寡老人,還有困難戶,這也是鐘躍民現在沒去找高書記算賬的原因。

除了第一年還有口糧分配外,后面這群知青們,就得和大隊其他農戶一樣,自產自足了。

原先石川村大隊就因為人口多,土地少,這下又多了十一口人,土地更不夠了,除了第一年口糧國家負責外,往后的年景,糧食可得從大隊支出,最后大隊開了一次會,做出一個決定。

村口南邊還有一處荒山,荊棘叢生,到處都是酸棗樹和大片的茅草,知清們沒來的時候,這片荒山大多都是村民柴火來源地。

現在又多了十一個知青,這么多年輕人,肯定要吃飯啊,可是土地又不會多,那怎么辦?

只能把這片荒山分給知青們,讓他們開墾荒地,等來年的時候,拿來播種高粱,玉米,小米之類的農作物。

這群半大孩子,以前哪里干過這種重活,早上7點左右就要起床,累苦累活干了一天,手上全是水泡。

如果說,白天是身體上的勞累,大家還能堅持,可到了晚上,那才是真正的折磨,八個熱血上涌的年輕人,擠在一個窯洞里面,炕上的虱子,跳蚤多如牛毛。

剛開始那段時間,幾乎人人身上都是一塊一塊的紅腫,每天身上都是又疼又癢,特別是腿上到處都是紅腫的痘痘,被咬得面目全非。

身體和精神雙重折磨,男生們還咬牙堅持,但是那三個女生,一天晚上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

鐘躍民也是備受煎熬,最后只能想辦法徹底打掃衛生,用鹽水徹底清洗了一遍,只要大晴天,每天的被子幾乎天天曬,可就算這樣,也還是沒有辦法徹底清除。

這種精神上的折磨,熬習慣了也就過去了,那些跳蚤虱子,吃習慣年輕人身上這口新鮮勁后,也就沒那個胃口了。

除了虱子跳蚤外,真正讓年輕人受不了的,還是那繁重的體力勞動,每天早上扛著老镢上山掏地,大晚上才疲憊不堪到家,這種生活,是真的折磨人,這個年頭又沒有什么機械,全靠一把力氣干活。

剛開始大伙晚上還集中挑燈學習,學習如何種地,灌溉,施肥等專業農業知識,每個人來的時候,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剩下的也就是書籍了。

剛開始大家還有那么點熱情,可短短一兩個星期,大伙就沒那熱情勁了,實在是太累了,身上上的痛苦和精神上折磨。

這雙重痛苦,讓大伙都陷入焦慮和痛苦中,因為一想到未來一輩子都是這種生活,他們就感覺前途一片灰暗。

雖然鐘躍民也知道他們會有一個接受過程,但是看著眾人每天這幅神情,也只能想辦法了,把明天那苦悶的學習氛圍變成盡量輕松的談話內容,比如聊聊開心的事,再說些國內外趣事,緩解一下這群半大孩子的壓抑和苦悶。

沒想到這種效果還挺好,鐘躍民的腦海中突然多出的一些趣味和知識,讓這群年輕人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包括幾個女生看鐘躍民,都是眼里帶著光。

鐘躍民原本是想,讓這些知青們體驗體驗什么叫真正的生活,可現在短短一個月,別說其他知青了,就連鐘躍民也是滿臉黝黑,每天雙眼無神。

從前看書的時候,說農民多苦多累,就是短短幾個字概括,可真正自己體驗這種生活后,鐘躍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苦,這種苦,遠不是現代年輕人可以想象的。

鐘躍民有時在想,自己是否可以一走了之,以自己的背景,肯定可以找到一條比現在更舒適的活法。

可每天看到跟自己一起來的那些知青們,依舊在拼命的堅持,就連十歲的寧偉,都沒有叫過苦,自己,如果這個時候撤了,像不像一種懦夫行為?

這段時間,鐘躍民的行為,突然一個知心大哥哥似的,鼓勵他們前行,可這時候自己跑了,那是在有些說不過去了。

鐘躍民從一開始就只是想來體驗體驗這陜北的生活,因為他記得在原著中,自己在縣城,還有一個馬叔叔。

對方曾經是他爸的警衛員,現在是縣戈委會主任,小時候還抱過他的,未來也是憑借這層關系,順利入伍。

好幾次他都想,干脆現在跑過去認關系算了,有了那層關系,后面肯定不會餓著,在舒舒服服等征兵季入伍就行了。

但是想了想,覺得如果連這點苦都吃不了,那未來去了部隊,自己現在這種行為,和逃兵,又有什么區別?

所以鐘躍民決定暫時和眾人一起先磨礪一段時間,等有機會再去縣城拜訪一下對方,有關系當然得用,鐘躍民又不是受虐狂,只是鐘躍民覺得還沒到時候。

至少得為這群一起來的兄弟姐妹,尋找一條生存之道再離開也不遲。

如果說虱子跳蚤,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只是給這些燕京的知識青年們,上的第一節社會課,那接下來第二節課就是饑餓。

這節課的內容,就是教會他們學會忍耐饑餓,剛開始大伙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每天本來就繁重的體力勞動,再加上晚上跳蚤虱子的騷擾,如果還吃不飽飯,大家的精神會很快崩潰。

于是剛開始一個月,大家還管吃管飽,每天早上做好一大疊煎餅或者饃饃上山,雖然勞累,但是也沒餓著,可到了月底一看米缸,發現不到三分之一了,這個時候怎么辦,大家都有點急了。

可糧食又不會從天下掉下來,一群半大的孩子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想辦法想省著吃了,可省著吃,也解決不了問題,都是正長身體的時候,每天餓得頭腦發昏,哪有心情干活。

來的這一個來月,鐘躍民算是真正體驗到什么叫靠天吃飯了,這里的土地貧瘠到無法形容的地步,在他印象中,一畝地再不好的收成,應該也得有幾百斤吧?

可這個地方,鐘躍民才發現自己想象力太豐富了,問了老鄉才知道,這片土地上,拿麥子來說,一畝地收獲百十來斤,已經算豐收了,大部分土地都是光禿禿的一片。

每年到了收獲季節,山坡上只見稀稀拉拉的黃麥桿,用鐮刀忙活大半天,最后還不夠幾捆麥子,老鄉們把這種播種方式叫“廣種薄收”!

因為糧食產量低,麥子幾乎成了寶貝似的主糧,到了過年過節,婚喪嫁娶,才偶爾蒸上一頓白面饃饃。。

為了生存,當地的老百姓種植的農作物也多,紅薯,洋芋,蕎麥,南瓜,玉米,小米,各種豆子等等,這些,平時大家有啥吃的,都是摻和在一起,再配上一些野菜,揉成黑糊糊的團子,能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吃的,就沒有鄉親們不敢吃的,平時大隊組織一起上工的時候,燕京這群知青們吃的都是玉米面饃饃,偶爾還有白面饃饃吃,羨慕得那些老鄉們都流口水了,而那些老鄉吃的是啥?

這也是鐘躍民第一次見到書本中曾經說過的一個詞。

他們十家里面有七家,每天吃的是“糠咽菜!”

這是一種用麥皮,和各種雜七雜八的谷糠打碎,在加上各種野菜做成團子的食物,鐘躍民曾經有幸吃了一會,那粗糙的口感,差一點把他喉嚨卡住了,他實在無法想象,現在都快七十年代了,竟然還有人吃這種食物。

這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為了生存,他們的意志力有多么頑強不屈。

這種生活顯然不是鐘躍民想要的,生**驗一個月,也差不多了,這一個來月,鐘躍民,也算是體驗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又不是真正來吃苦的。

眼看糧食就要徹底消耗完了,鐘躍民決定還是得按照自己原先的計劃來,是時候,讓眾人換一種活法了。

于是這幾天,鐘躍民開始敲敲打打,忙個不停,其他知青都有些好奇,鐘躍民他這在干嘛?


上一章  |  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