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熱門、、、、、、、、、、、、、、
張林和小五在培訓室商量,拉鉤大師能不能實現華麗轉身就看這一次了。
“你看,這是第二次的基因檢測,完全沒有問題,童永謙與父母的親緣關系沒有任何問題。”小五手里拿著一沓厚厚的基因分析報告。
他父親的性染色體是正常的XY,母親是XX,并沒有出現多余的Y染色體,那么結合他們的遺傳譜系,患病基因在Y染色體上毫無疑問,既然在Y染色問題上,為什么會從外祖父遺傳到她母親身上呢,然后通過她母親遺傳到他身上。
從目前的基因檢測報告無法看出背后的原因,因為,檢測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工作量越大,比如人體基因圖譜的繪制,需要世界很多國家眾多科學家長達十余年才能完成。
“你說,會不會患病基因從Y染色體上橫跳到X染色體上?”小五大開腦洞。
橫跳?怎么橫跳?
“你的意思是基因還可以跳來跳去?聞所未聞。”張林搖搖頭。
小五神秘地說:“現在我們膽子要大一點,不要受現有知識的束縛,不然我們怎么能夠研究出一點突破性真東西,現在是檢測結果脫離遺傳規律,我們就得天馬行空地去思考,比如患病基因會橫跳,從Y染色體跳到X染色體,然后呢,借著X染色體遺傳到童永謙,這不就是順理成章了?基因橫跳理論就這么橫空出世,我們兩個說不定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我們現在不要滿足于拉鉤專家,要有遠大目標,朝著諾貝爾獎前進,人嘛,總是要有一點夢想,說不定運氣好就能夠實現。”
“基因重組?你是說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了重組?”張林驚訝地說,小五的話說得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小五點點頭:“是的。”
“我看憑我們的知識沒辦法弄清楚里面的緣由,這樣吧,我們去找楊教授,看不能不能給一些指點。”小五提議。
張林覺得有道理,表示同意。
兩人地來到楊平的辦公室,楊平正在閉目養神,這是楊教授的招牌動作,聽到有人敲門,楊平睜開眼睛。
“進來!”
張林小五扭扭捏捏地進來,楊平覺得奇怪,他們這是有什么話要說。
“你說!”
“你說!”
兩人相互推舉。
小五清了清嗓子說:“教授,我們有一個問題要請教。”
“說吧!”
“前不久神經內科那個患者童永謙,我們取了他和他父母的頭發去做基因檢測,發現他和父母在親緣關系上沒有問題。”小五說完后低下頭。
畢竟私下取別人的頭發去做基因檢測,在倫理上是不合符規定的。
“那個患者?童永謙?癲癇發作的那個?”楊平記起來了。
“對對對,就是那個!”張林立即接過話。
“他們親緣關系沒有問題?你們在研究他?”楊平好奇地問。
“是呀,我們在繼續研究,我們已經檢測確認,他們的親緣關系沒有任何疑問。”
“如果神經內科遺傳譜系繪制沒有問題,那么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現,童永謙的外祖父的Y基因上的患病基因居然跳到X基因上,然后遺傳給他女兒,也就是童永謙的母親,再依靠這個X基因遺傳給童永謙,理論上是這么回事。”
“我們想問問,有沒有這種可能,患病基因可以從Y染色體跳到X染色體上?”
楊平幾乎沒有思考:“有可能。”
張林和小五就像對完彩票,發現自己中大獎一樣,立即興奮起來。
“這是什么理論支持呢?”
“目前來看還沒有具體的理論,但是從人類的進化史來看,X基因和Y基因在很久以前在遺傳過程中是可以重組的,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化,Y基因被封閉起來,X基因和Y基因不再出現重組,不排除人類偶爾會出現返祖現象,所以出現XY基因重組也是有可能的,怎么,你們想到這里?”楊平覺得他們還是很有想法,敢想敢做。
“是呀,我們想是不是出現XY基因的重組,這樣才能合理解釋童永謙的反常情況,目前我們只是猜想、假說。”小五頗為激動。
“有這種可能,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研究下去,不過要征得研究對象的同意,不要私下研究,這樣不太妥當,不符合倫理學原則。”楊平提醒他們。
“好的,明白了,謝謝教授。”
接下來,楊平給他們大致講解了有關的遺傳學知識,其實這些基本知識在大學讀書的時候都學過,只是很多人造就還給老師。
從楊平的辦公室出來,張林和小五兩人擊掌,看來他們的思路沒有錯。
要是進一步對童永謙,童永謙的母親、外祖父等等進行完整地遺傳學研究,說不定能夠發現問題,如果真的發明XY基因出現重組,那是重大發現,在遺傳學上發現一條清晰的定律。
''兄弟,我怎么感覺諾貝爾獎在朝我招手,即使不能獲獎,也能研究出一點名堂。”小五雙眼望著前方。
張林摸了摸他的額頭:“沒事吧,確定沒發燒?什么獎我就不奢望了,要是能夠整出一兩篇頂級論文,我就心滿意足。”
“太缺乏自信。”小五搖搖頭。
小五開始琢磨著剛剛楊平講解的遺傳學知識。
正常的人有23對染色體,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Y染色體塊頭比X染色體小,一般大約為X染色體的三分之一大小。
Y染色體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是從X染色體進化來的,這個時間大概在1.66億年前。
在進化的過程中,Y染色體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對抗進化中的基因重組。
幾乎所有基因的同源基因在形成生殖細胞的時候要發生基因重組,這是增加生物多樣性的手段,可是Y染色體好不容易從X染色體進化出來,肯定不能再開倒車去發生重組。
而且,現在的研究認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重組對后代是有害的,會讓子代的男性丟掉Y染色體上的必需基因,讓女性X染色體上獲得一些非必需基因。
為了維持自己的獨立,Y染色必需對抗重組,所以它想了一個辦法,在內部進行YY重組,在這種不斷內部重組后,一些對男性有利的基因逐漸在Y染色上的性別決定基因附近聚集,這個部位的基因也慢慢發展出一套新的保護機制,保護自己的基因片段,防止與X染色體發生重組。
Y染色體沿著這個方向前進,不斷確立自己的獨立性,抑制與X染色體的重組。發展到現在,Y染色體能夠參與重組的基因已經全部丟掉,剩下的6000千萬精華堿基對,約95是確定男性特征的基因,高度封閉,無法與X基因重組。
這種穩定性在現代也成為刑偵破案的關鍵技術,比如YSTR家系排查技術,這個技術就是利用Y染色體的基因的穩定性來鎖定某個人來自某個家族。
也就是提取某個人的細胞,比如唾液、頭發、皮屑、血跡等等,進行基因檢測,可以快速準確地鎖定這個人來源于哪個家族,再配合家族基因庫和排查技術,在實踐中可以追查到嫌疑犯來自哪個村,哪個家庭。
如果說患病基因與男性特征基因不一樣,它如果可以從Y染色體上脫離,那說明人體在進化的過程中在利用這種機制自我治療遺傳病,如果這是真的,利用這種規律可以治療某些遺傳病,至少可以阻斷遺傳病往下一代發展。
這是多么偉大的發現!小五一拳猛地一砸,太興奮了。
當然,他砸的不是自己,而是張林的肩膀,痛得張林嗷嗷叫。
“五哥,你這是干什么?”
“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為了推進醫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你肩膀一下算得了什么。”
三博醫院歸為帝都直接管理,上級領導一直還沒有視察三博醫院,上級領導有自己的考慮,像楊平這類天才人物最不喜歡的就是繁文縟節,所以他盡量不打擾楊平和三博醫院,只是在背后悄悄地給予支持,甚至有什么意見也是通過夏院長去傳達,是意見,不是指示。
上級領導很開明,他不想自己的意見干擾楊平的天才判斷。
給他最好的平臺、最好的資源、最好的保護,這是上級領導的思路,其它任他他去自由自在的努力,天才最需要的是包容與自由,而不是指導和管理。
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醫學科技方面仍然差距很大,楊平決定自己在這方面發揮作用,他決定將自己工作重心進行轉移,從外科手術轉往科學研究。
楊平非常熱愛外科手術,但是如果將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手術上是浪費自己的特殊才能。
做手術對科學的發展貢獻微乎其微,做手術其實只是不斷地重復工作,即使對術式進行改良,對手術理念進行革新,也只是在現有技術上進行的局部改良而已,算不上重大創新。
他必須將自己的能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引領醫學的創新。至于手術方面,以后他主要任務是培訓學生。
這也是為什么楊平將大多數手術交給宋子墨、徐志良來做的原因,將自己的手術技能傳授給別人,這種類似復制的培訓模式可是擴大自己手術技能的惠及范圍。
以后還可以擴大進修學習的隊伍,將全國頂級醫院醫生的水平提上來,這比他一個人擁有高超的技術水平要好很多。
將自己的外科技術教給一批優秀的醫生,這些優秀的醫生再各自帶出一批學生,如此擴散,可以提高整個醫生行業的水平,這樣自己的外科水平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楊平將這個想法與夏院長和蘇教授說,他們非常贊同,他認為學校、醫院、研究所三者可以協同起來,建立一個成體系的培養平臺。
比如南都醫大可以將八年制的博士班全部放到三博醫院來進行臨床培養,三博醫院可以設立一個英才進修計劃,英才計劃招募對象可以從全國招募。
這樣建立起來一套持續的系統的培養體系,而不是零星的培養。
夏院長和蘇教授商量一下,一拍即合,兩人立即著手,而且他們可以爭取國家衛生部門的支持,這樣該計劃是一個國家培養計劃,持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可想而知,可以培養出多少優秀的醫生。
而醫學研究這一塊,楊平可以親自制定一個的大戰略計劃,依托國家的力量來推行,這樣不僅可以攻克很多醫學領域的戰略難題,還可以培養大量優秀的醫學類人才。
自己一定要發揮戰略作用,而不是戰術作用,楊平思考了這很久,寫下一個完整的計劃,然后交上去。
不久,帝都就回復:同意楊教授的意見,將給予楊教授大力支持,這種支持不設上限,各單位配合楊教授的計劃。
為了建立體系,上級部門將研究所從三博醫院獨立出來,提為國家頂級研究機構,更名為南方醫學科學院,楊平為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而三博醫院及原南都醫大各附屬醫院成為它的附屬醫院,南都醫大為它的附屬大學,這種以南方醫學科學院為核心,研究所、大學、醫院形成一個大三角。
這種改革理順了三博醫院,南都醫大、三博研究所的關系,也確立了楊平在科學技術上的地位,確立了科學院是純粹的科研機構的性質。
政府也給醫學科學院劃撥了一塊地,將建立一個超級研究院,不管是辦公面積、設備、還是人才隊伍規模將非常大,這可以讓楊平將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這正符合楊平的想法,他一直在設想建立一個超級研究所。
蘇教授也對整個南都醫大進行改革,以能夠跟上楊平計劃的節奏,因為有些東西不是簡單建立一個培訓班了事,在制度、文化等等方面要能夠配套。
饒校長以前擔任校長的時候已經將南都醫大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是饒校長為人仁慈,所以改革推進不是太激烈,總是徐徐前進,對一些不太合適的人也是沒有下狠手。
但是蘇教授不一樣,蘇教授外表斯文,但是行事風格非常狠辣,他是一個難得的學術與管理兩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學者,他在饒校長的基礎上堅定地推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