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本想低調第一百一十八章 朕愿下罪己詔,蓋棺定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人在大唐本想低調 >>人在大唐本想低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朕愿下罪己詔,蓋棺定論?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朕愿下罪己詔,蓋棺定論?


更新時間:2021年04月14日  作者:避重就輕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避重就輕 | 人在大唐本想低調 

《》

怎樣評價張易之?

此人俊美無儔,才氣滿盈,舉手投足間散發著高貴的氣質。

但他又冷漠無情,似一匹孤狼,在這官場上踽踽獨行。

也像一條毒蛇,高高盤踞在峭壁懸崖,令人不寒而栗。

門閥望族聯合,他不僅沒有膽怯,更是直剛正面,一劍劈崔府,將累世衣冠的臉面踐踏在地。

他受盡皇帝的偏愛,以弱冠之年執掌神皇司,輕飄飄整倒宰相,亦敢在王爺府動刀。

滿朝權貴原本以為,除了陛下,真的沒人能擊倒他。

或許只能寄托于虛無縹緲的天意?

可沒想到。

天意真的降臨!

這將是一次絕殺的機會,沒人會錯過這個機會。

清晨。

平常喧鬧的坊市驟然變得冷冷清清,地上到處都是被掀翻的亂七八糟的貨物,一片狼藉。

對于昨夜的地震,百姓仍舊心有余悸,他們害怕聽到勢如濤涌的轟響,只能躲在家里求神拜佛,祈禱自家房子別坍塌,全家能安然度過災難。

與之而來,一則消息飛快蔓延在各個坊市,大周有災星降世!

制作神皇犁的張易之是掃把星,是天煞孤星!

他不死,世間將承受更多的災難!

流言三人成虎,愈演愈烈,張易之在民間積累的清譽即將毀于一旦!

在訊息傳播飛速的現代,網友都容易被有心人帶節奏,更何況是識字率極低的封建古代?

百姓缺乏判斷能力,他們的恐慌感被高居廟堂的那些人利用。

集民間沸騰的輿論,群臣準備最強一擊!

朝堂之上。

氣氛壓抑沉悶,就好似一場劍拔弩張的戰役。

長達半刻鐘的寂靜。

終于。

“陛下,臣有事奏!”

門閥望族的急先鋒,承受喪子之痛的崔挹快步出列:

“朝中出了奸佞,蒼天才會降下地震!”

武則天面色冷冽,卻將目光望向狄仁杰:“狄卿,這次地震損失如何?”

試圖轉移話題?

崔挹笑瞇瞇的,此刻心情很放松。

他斷定張巨蟒必死!

“回陛下,傷六人,房屋毀壞四十家,家畜損亡較大。”

狄仁杰手持白玉笏板,說話的聲音很平緩。

武則天輕輕頷首,“政事堂擬出章程,盡快補償百姓的損失。”

“遵命。”狄仁杰退回班列。

“蒼天原本給了預警,然陛下蓄意包庇張易之,昨夜遂遭大震,陛下若一意孤行,必將釀成生靈涂炭的大禍!”

崔挹擲地有聲的說法,讓整座大殿陷入死寂。

他用了蓄意、生靈涂炭,這種非常極端的字眼。

平常敢在女皇面前這么說話?

今天顯然有備而來,他代表著所有世家的意志。

這只是第一波。

武家系官員、擁護舊唐的官員,所有痛恨神皇司的官員…

都興奮得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

武則天冷眼掃向崔挹,目泛寒意。

“朕念及深為悚惕,宮中勤思召災之由,精求弭災之道。”

此話一說,滿殿不語。

就這樣不痛不癢的話想混淆過去?

“陛下明知掃把星乃是天兆,為何一味袒護張易之?”

這時,班列最前方的武三思直諫。

他跟崔挹倒是知己知彼配合默契。

武則天臉色瞬間鐵青,鳳目迸射出陰狠的兇光。

放眼整座朝殿,哪個臣子對大周的貢獻比子唯大?

就因為侵犯你們的既得利益,你們便無恥的污蔑他!

還有武三思這個殺才,沒有朕,你豈有現在的風光?

都聯合起來逼迫朕,全都該死!

武則天胸膛壓抑著憤怒,即將帝王一怒,血流漂杵!

可沒等她爆發,卻見朝堂陸陸續續有人跪伏在地,口中高呼:

“臣伏請陛下,將張易之斬首,以救蒼生!”

“臣伏請陛下,將張易之斬首,以救蒼生!”

越來越多的臣子跪伏,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響徹在大殿!

經久不息。

一些寒門臣子避退在殿角,垂著眼簾,其中狄仁杰臉上隱隱有些惆悵。

在他想來,這道坎,子唯恐怕邁不過去了。

滿殿飽讀經史的儒家學子,難道不明白那不過是天地之威與人力無關?

但利用災異打擊政敵,是極為尋常的政治手段。

群臣也抓住了最致命的一點——君權神授!

陛下是女人,全天下都反對她稱帝,她必須突破重重阻礙。

當時,佛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晦澀的經文加以演繹闡發,并和當時流行的彌勒信仰結合起來。

稱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彌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統治。

天下各處冒出的祥瑞,這一番造勢,也意味著神權和陛下綁定在一起。

陛下登基的第一個年號是什么?

天授!!

用“天授”一詞做國號,不啻一種輿論導向,宣傳皇權天授,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而且將洛陽改為神都!

種種行為表明,君權神授是她用來鞏固統治的必要法寶。

問題的關鍵來了。

陛下如果包庇張易之,就是自己主動摧毀根基!

君權是上天授予的,可陛下您卻不聽上天旨令,那以前的祥瑞怎么解釋?

是不是向天下昭告。

您的統治不合法?!!

御座之上的武則天顯然也想到這點,她握著御座扶手的手背因為用力而青筋暴露,指節泛白。

她嘴角挑起一絲獰笑,語氣陰沉,“你們認準了,這地震的罪狀,必須得張易之來背起?”

“天意如此!”

崔挹神情不動,淡聲道。

“好!”武則天微微一笑,怒喝道:“御林軍,斬了他!”

她要行慣用的手段。

將抵制她的人統統殺干凈,殺到群臣膽寒,殺到朝堂沒人敢開口!

跪伏在地的群臣微微顫抖,旋即恢復鎮定。

而崔挹驟聽此言,表情依舊古井無波,他甚至還戴正微斜的頭冠。

緩緩起身,以端正的姿勢施禮:“臣愿慷慨赴死!”

武則天雙目充血,死死盯著崔挹。

殿外甲葉碰撞,御林軍沖進來將崔挹架起,就要往外拖。

突兀。

“陛下,臣愿赴死!”

太原王氏一個官員聲音激昂,振臂響應崔挹。

“臣愿……”

“臣愿……”

無數官員口呼,聲振如雷!

這一刻,他們無所畏懼。

皇帝要舉起屠刀,可以,有本事全殺了!

再換一批人做官,繼續殺!

如此循環,你依然堵不住悠悠眾口。

君權神授!

作為皇帝,你不敬神,就算將這錦繡河山徹底的清洗一次,寶座真的會穩固么?

黑云壓城城欲摧,所有臣子都感受到來自御座上滔天的威壓。

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凝重的氣氛迅速蔓延在每個角落。

還是不殺?

復雜的情緒占滿武則天的內心。

她為什么寵幸張易之?因為他有才華,他能讓大周帝國變得更好。

可最重要的一點,卻是藏在內心的喜歡和偏愛。

她是皇帝,也是女人。

女人總是有感性的這一面,就是沒有道理的偏愛和包容。

現在要親口下令斬首子唯,她如何舍得?

朝殿一絲聲音都沒有,群臣都在靜靜的等待。

武則天垂著眼簾神情淡漠,盡量用無波無瀾的聲音:

“朕德行有虧,以致蒼天降下災害,愿下罪己詔。”

如巨石墜落平靜的水面,掀起了驚濤駭浪。

滿殿傳來嘩然聲。

群臣驚愕。

剎那間,又變得鴉雀無聲。

仿佛能聽到急促的呼吸聲。

每個人看向武則天的眼神都充滿了不可思議。

怎么可能?

陛下妥協了!

一向強硬霸道的女皇妥協了!

為了保下張巨蟒的性命,竟然愿意下罪己詔!

將天災的罪名攬在自己身上。

崔挹臉色極其難看,這一次打不死張巨蟒,以皇帝對他的寵溺。

博陵崔氏又將迎來怎樣的打擊?

不止是他。

所有跪伏在地的大臣都是同樣的想法,他們終于感到恐懼。

他們篤定陛下為了穩定統治,不會大開殺戒,所以能淡然自若的求死。

可張巨蟒呢?

等此人逃過這劫,依其惡毒無情的性格,絕對會發起雷霆報復?

“非陛下之過,實乃災星降世。”崔挹面色僵硬,急急出聲。

武則天冷視著他,淡聲道:“別替朕掩蓋過錯,蒼天降下地震,是為了警示朕,一定是朕哪方面沒做好。”

狄仁杰目瞪口呆。

縱觀史載,皇帝最害怕下罪己詔,沒想到陛下如此主動。

御史桓彥范怒氣洶洶,大聲道:“請陛下摒除私心雜念,順應天道之意,將張易之誅殺!”

“怎么?”武則天斜睨著他:“朕下罪己詔還不夠?是不是得自刎謝罪?”

“噗通!”

桓彥范聞言肝膽俱裂,趕緊趴在地板上連稱不敢。

面對皇帝的偷換概念,朝殿隱隱有些騷動。

如果是以往,臣子能讓皇帝下罪己詔,那必定會名載史冊,被后人稱頌為諍臣能臣!

可現在他們的目標是張巨蟒,而不是指責皇帝的過錯。

皇帝之過,最多下罪己詔。

而將地震的責任推給張巨蟒,那他輕責身首異處,重則誅九族!

宰相張柬之出馬,沉聲道:“陛下,還請三思,不誅張易之,天下恐將再迎來災害!”

呵呵…武則天冷笑一聲:“不必多言,朕愿向蒼天認罪。”

頓了頓,她補充道:“朕下了罪己詔之后,此事就揭過,誰要再敢提及,那別怪朕無情。”

群臣驟聞此言,滿臉凜然。

如果下了罪己詔,那天下的道理就站在陛下身邊。

君權神授,朕不會違抗蒼天的指令,昭告天下謝罪。

此舉已經占據大義,誰要再敢胡言亂語,那就別怪朕揮下屠刀!

武三思表情慘淡,他突然有一種無力感,滿身疲憊不堪。

昨夜他聯合諸位同僚密議,準備借此良機徹底抹除張巨蟒。

可現在的情況,很顯然失敗了。

如果連天意都殺不了張巨蟒。

誰能?

就在群臣失望之際。

“陛下!”

身穿明光鎧甲的金吾衛跪在殿外,有事稟報。

武則天望了他一眼,平靜道:“說!”

金吾衛神色焦急,“陛下,數萬百姓聚在端門,請求誅殺災星張易之!”

一瞬間,群臣的臉色有陰轉晴,甚至涌出狂喜之色。

鋪天蓋地的輿論起作用了。

于他們而言,今天的朝會真是大起大落,但現在可以蓋棺定論了!

百姓最擔心的就是天災,而這條謠言恰好讓百姓陷入無盡恐慌。

就算你張巨蟒制作神皇犁惠及天下,創造印刷術讓窮人能讀書,一條條水泥路留下無數人的腳步。

是,這些平頭百姓會心懷感激,他們希望讓日子變得更好。

但有一個前提——安穩活下去!

災星不除,他們惴惴不安。

當掃把星降臨時,百姓也聽到了風言風語,說張司長是災星,他們不信。

可昨夜的地震,將一切都翻轉過來,信任變成仇視!

在滿城的謠言散播下,百姓們齊聚在端門請愿。

請誅災星!

殿內。

氣氛壓抑得可怕!

御座上的武則天怒火中燒,她剛想說什么卻堵在嗓子里。

最后長長嘆一口氣。

群臣都在心里重復一句話。

陛下,您可敢忽略百姓的聲音?

 新書、、、、、、、、、


上一章  |  人在大唐本想低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