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五百年第102章 特殊交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五百年 >>大秦五百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章 特殊交易

第102章 特殊交易


更新時間:2021年05月20日  作者:輕風千里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輕風千里 | 大秦五百年 


 好書、、、、、、、、、

聽皇帝說到這里,陳平很快有了新的想法。

他說道:“陛下,在出兵前,可先派人前往夜郎國,見到夜郎王后,言明夜郎國需臣服于大秦、向大秦朝貢,否則派兵滅其國,夜郎王定不會答應。我們有言在先,派兵攻夜郎國東北邊,奪其地。事成之后,再派人見夜郎王,言明出兵奪其部分地域,只是小小懲戒,秦國再給予一次機會,若夜郎王還不臣服,秦兵西進滅整個夜郎國。”

子嬰、尉繚、鄒離都覺得這個辦法好。

反正原計劃只是奪取夜郎國小部分地方,打通巴郡和象郡的通道,在巧妙運作下,迫使夜郎國臣服,這屬于額外收獲。

鄒離道:“陛下,臣認為陳參乘之計可行。”

尉繚道:“臣也贊同。巴郡南邊的人,應當有人能聽懂夜郎國之言語,到時候可選一兩人,陪同使臣做翻譯。”

子嬰完全同意,當場把這件事確定下來了。

不久后,御廚把飯菜做好了,子嬰讓鄒離在書房吃飯。

吃飽之后,子嬰再詳細問及任囂身體狀況。

鄒離如實回答。

原本歷史上,任囂在兩年多以前就病亡了,現在卻還沒有死,看來是有現代人穿越而來的蝴蝶效應。

子嬰又再問及嶺南的許多方面。

鄒離在嶺南的時候,了解當地農耕等諸多情況。

嶺南地方農耕以水稻為主,按照官府指導的方法耕種,鄒離已經把曲轅犁、水車新式物品原理告之三個郡尉,郡尉迅速行動,打造曲轅犁取代原本直轅犁,并且制作水車和筒車。

嶺南三郡全面實施秦律,各級官吏按照秦國制度辦事,許多當地人已能夠聽懂中原話。

總體來說,嶺南地區除了路途遙遠外,跟秦國其它地區已經差別不大了。

在正式打通巴郡和象郡通道前,朝廷還需隨時與嶺南聯絡,子嬰讓鄒離把前往零渠的行走路線告訴陳平。

若有需要,子嬰讓陳平那邊的人,按照此方法前往零渠。

對于此后該如何聯絡,鄒離在嶺南的時候,已經跟任囂、趙佗、馬宣、謝崗商量好。

書房里,子嬰與三個臣子一直談到比較晚才回去。

第二天,子嬰正式發布命令,任命范目為都尉,召集五千巴人入伍,在巴郡當地操練士卒,這支部隊要特別注重在山林的作戰能力。

范目不會知道皇帝意圖,他只知道要服從命令。

趙國,邯鄲。

李左車勝利凱旋,趙歇率文武官員在城外迎接。

眾大臣唯獨陳馀沒有來,陳馀吃了敗仗,換成李左車掛帥卻獲得大勝利,一勝一敗反差實在太大了,這個臉面丟得夠大的。

經此一役,陳馀在趙國的威望大打折扣,李左車威名大為提升。

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對于廣武君擊敗匈奴,都為之高興。

皇宮大殿,皇帝趙歇舉行朝會。

首先,是對李左車擊敗匈奴,立下大功進行封賞,給予李左車重賞,不僅官職提升,還賞賜土地。

朝會結束后,眾臣退下,只剩下趙歇、張耳、陳馀、李左車四人。

張耳道:“兩日前,楚國密使到來,密使說,如若趙國先昭告天下,言明趙國不愿與楚國為敵,希望兩國休兵,楚國可退兵。”

趙歇再看向陳馀和李左車,問道:“不知兩位卿家意下如何?”

陳馀道:“陛下,趙國南邊有彰水和長城防線,楚軍根本無可奈何,楚軍勞師北上,需長途運送糧草,我趙軍在家門口作戰。臣認為,該殺殺項羽的威風,勿需理會,長期對峙下去對楚國不利,項羽不得不退兵。”

趙歇覺得有些道理,目光再看向李左車。

李左車道:“陛下,臣認為,項羽是騎虎難下,如若楚軍主動退兵,又覺得有損顏面,特意派人秘密前來,由趙國先昭告天下,楚軍再退兵,項羽顏面不至于損傷過大。臣認為,暴秦才是趙國死敵,即便趙國不臣服于項羽,梁子已結下,也不宜結得過深,索性就答應項羽,好讓項羽退兵。”

張耳道:“廣武君言之有理,臣贊同!”

趙歇點頭道:“廣武君所慮甚是,朕亦覺有理,就這么辦。”

隨后,李左車再說道:“匈奴被打敗,讓匈奴人知道,無法從趙國占得大便宜。臣覺得,可再讓蒯徹出使匈奴,成功之數應當有七八成。”

張耳出言贊同,趙歇同意了,再次派蒯徹去見冒頓。

時間已是十二月隆冬季節。

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大量的匈奴人、牲畜在這里過冬。

跟中原、關中相比,河套的冬季更為寒冷,但跟陰山以北草原相比,河套已經溫暖很多了。

河套地區,成為了匈奴人過冬的最佳之地。

沮渠托慘敗后回到河套,冒頓大怒,將沮渠托連降數級,降為千騎長(管轄一千騎兵的軍官)。

十二月中旬,河套地區大雪紛飛,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

所有牲畜全關在圈舍中,幾乎所有匈奴人都待在帳篷里,無特殊事情不外出。

這里有一座城,稱為“九原城”(現代的包頭市),是趙武靈王奪取河套后所修筑。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后來匈奴再度奪取河套。

嬴政滅六國后,派蒙恬奪取河南、河套地。

九原城內,冒頓住在這里。

這天,數名騎兵帶著一輛馬車從東邊而來,進入九原城。

馬車里面,正是趙國使臣蒯徹。

對于趙國使臣再次前來,冒頓已猜到了意圖,把官員召集起來,公開接見使臣。

“趙國使臣蒯徹,見過匈奴單于。”

蒯徹行作揖禮后,再掃視現場一遍。

跟上次來見冒頓時,人還是那批人,只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匈奴官員不像上次那樣有明顯的傲氣。

冒頓道:“趙國使臣來見本單于,有什么事?”

旁邊的翻譯,把話翻譯給蒯徹。

蒯徹道:“皇帝陛下派本使來見單于,目的跟上次一樣,趙國與匈奴聯合對付秦國,以匈奴所缺之物交換匈奴戰馬。”

他話說完后,在場匈奴官員中,仍然有些人反對,只是不像第一次出使匈奴時那般狂傲。

冒頓道:“如果趙國能答應匈奴條件,匈奴便答應趙國請求。”

蒯徹心中一喜,看來有戲了,先讓匈奴嘗到苦頭,果然不一樣了。

他說道:“請單于明言。”

冒頓道:“趙國需派出最好的工匠到這邊來,把鑄鐵、打鐵之法教會匈奴人。”

作戰失利后,冒頓更冷靜地思考趙國的提議,本身雙方相互交易能雙贏,要是能把煉鐵技藝學好,跟趙國的合作就更有價值。

蒯徹心道:冒頓提出這個條件,還真夠精明的,匈奴人弓馬嫻熟,但是近戰兵器卻不太行,要是學得鑄鐵之法,如虎添翼。

隨即,蒯徹表示,對于這個要求,他做不了主,需要回去稟報皇帝。

十二月底,邯鄲。

出使匈奴回來的蒯徹,把冒頓的條件稟報趙歇。

趙歇跟李左車、張耳、陳馀商量后,決定答應冒頓的要求。

趙歇又再跟臣子們商量好,需要換取的良馬數量。

確定了跟匈奴合作后,還有交換物品的具體細節。

比如,分別需要用多少的鹽、布匹換取一匹馬,價格要詳細談好。

同時,派人分別前往韓國、齊國,告之談判結果。

劉邦和張良得知后,都大為高興。

結盟的三個國家都準備好了,要給騎兵配備匈奴良馬。

只有趙國才和匈奴接壤,要跟匈奴交易時,兩個會派出運輸隊先去到趙國,然后再跟趙國的人一起前往河套地區跟匈奴交易。

在十二月中旬的時候,趙國、齊國、韓國都按照項羽的要求昭告天下,到了十二月底,三路北上的楚軍都已經撤軍了。

大業元年,公元前203年。

一月初這天,子嬰接到鄒棠的報告,已經有效掌握了炒鋼技術。

子嬰來到兵工廠。

“陛下,工匠們不僅掌握了炒鋼法,能掌控好碳含量,臣還用了新想到的辦法,收到奇效。”

第三次來到這里,鄒棠的心情明顯比前兩次都要好。

隨即,鄒棠帶著子嬰來到成品區。

“陛下,這五把劍乃是最新打造。”

子嬰拿起來仔細打量,光憑肉眼觀察,就已經看出了不同,劍刃部分極為鋒利。

出來空地上,這里有好幾個大小不一的木樁,子嬰雙手緊握劍柄,用力揮劍向碗口大的木樁砍去,干凈利落地將木樁砍斷。

不錯,夠鋒利了。

再細看劍刃,沒有出現卷刃、蹦口情況。

看來真的是成功了。

鄒棠道:“陛下,試驗了兩年多,臣和工匠們,已經找到了控制碳含量的有效辦法。臣還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含碳多的鋼做劍刃,而用含碳少的熟鐵作劍脊,制作出來的五把劍,劍刃鋒利,整把劍不易折斷。”

“很好!做得很好!”

子嬰夸贊著。

這種制作方法,是南北朝時期冶金專家綦毋懷文發明,用于制作宿鐵刀。

刀刃主要起刺殺、切割作用,這要求有比較高的硬度才能保證刀的鋒利,所以必須選擇含碳量較高、硬度較大的鋼來作為材料。

而刀背主要起一種支撐作用,要求有比較好的韌性,使刀在受到比較大的沖擊時不致折斷,這樣就要選擇含碳量較低、韌性較大的熟鐵。

在制作兵器時將熟鐵和鋼巧妙結合起來,將二者恰到好處地用在合適的地方,既滿足了刀的不同部分的不同要求,又節省大量鋼材,這種鑄造工藝,直到現代還在沿用。

這種原理,同樣適用于制作劍。

經過子嬰對煉鋼技術理論指導,鄒棠在不斷的試驗中,摸索出了這種辦法。

本來,等掌握了炒鋼法后,子嬰再把灌鋼法的理論告之鄒棠,連同這種把熟鐵和鋼有效結合的方法告之。

沒想到,鄒棠自己琢磨出來了。

“鄒棠,你做得很好,立下大功,秩俸升為五百石。”

鄒棠跪下謝恩。

子嬰再問道:“如若按照炒鋼法制作鋼材,能否快速制作新式鋼制兵器?”

鄒棠搖搖頭,說道:“陛下,在煉鋼時,的確能掌控好碳含量,只是太復雜費時,難以大量打造。只能少量打造,配備給精兵。”

在還沒有提問時,子嬰早就知道了這個答案。

在還沒有灌鋼法之前,的確可以通過炒鋼法和百煉鋼打造出好兵器,但由于太過于復雜費時,成本很高。

在東漢末年,出現了最初級的灌鋼法,到了南北朝時,綦毋懷文對灌鋼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灌鋼法是以生鐵和熟鐵為原料,將它們加熱到生鐵熔點以上,合煉而成鋼。

綦毋懷文制作宿鐵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鐵熔化,澆灌到熟鐵上,使碳滲入熟鐵,增加熟鐵的含碳量,然后分別用牲畜的尿和牲畜的脂肪淬火成鋼。

牲畜尿中含有鹽分,用于淬火比用水淬火冷卻快,淬火后的鋼質堅硬;用牲畜脂肪淬火時冷卻饅,因此鋼質柔韌。

經過這兩種淬火劑處理后,鋼質柔韌,刀刃剛柔兼得。

一旦成功掌握了灌鋼法,可根據不同兵種需要制作兵器,類似于唐刀,如果秦軍配備唐刀,將會在武器層面壓制對手。

鄒棠問道:“陛下,不知要打造多少兵器?”

子嬰把提前寫好的灌鋼法技術理論遞給鄒棠。

鄒棠接過一看,再次驚駭了。

陛下提供炒鋼法,已經是驚為天人了。

現在,又再提供這種叫“灌鋼法”的煉鋼之法,看起來比炒鋼法更好。

子嬰道:“目前所掌握的方法,打造五百把劍即可。把灌鋼法掌握好,再大規模打造兵器。鄒卿家,事成之后,會是更大的功勞。”

無比激動的鄒棠,表示會全力以赴。

冶煉技術進步需要較長時間,連弩制作就快得多。

前段時間,小連弩已研制出來了。

子嬰下令,大連弩和小連弩都進行批量生產,先生產若干數量,再在適當的時候配備給軍隊。


上一章  |  大秦五百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