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一日不過賺上二十文,一月就是六百文,還不包吃包住。這個條件是他們三人討論許久得出來的結果。
孫奶奶有些受寵若驚,瞪著渾濁的雙眼,眼中都是不可置信,她喃喃的問:“我年紀這般大,去了會不會幫不上忙。”
這么好的條件,她是非常想去的,可年齡擺在這,她手腳不快,去了也幫不上什么忙。
蘇其慶笑道:“不會,都是輕巧的活計,你能干的,不然我怎么可能來找您。”
孫奶奶想了下也是,蘇其慶找她去大部分是為了幫她,不然隨便找個年輕的都比她能干許多。
本還想拒絕,可看著邊上蹲地上洗碗一言不發,骨瘦如柴的小男孩時,到了嘴邊的話卻怎么也出不了口。
孫子為了她,大部分吃食都進了她的肚子里,自個卻餓著。她不吃,孫子就會生氣,這才不得不吃了。
如果有了這份活計,兩人都不會挨餓了,她說:“成,今日就隨你去縣里。”
蘇其慶笑的更開心了,隨著孫奶奶去了后院,后院不大,都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一絲空隙沒留下。
邊上擱著三個大背簍,里面裝滿了各種蔬菜,菜葉上偶爾滴下兩滴晶瑩剔透的露水。
蘇其慶說:“孫奶奶,我先去高兄家跟他說說,再回來背過去。”
孫奶奶應著:“好,你去吧。”
跟村里買菜的一共有四家,孫奶奶、高德銘、蘇二狗和蘇武家,每日要的量不多,四家就差不多了。
事情進行的有條不紊,高德銘、和蘇其慶背了好幾次,才背完,蘇武的弟弟把自家的菜也背完了。
早在背第一簍菜去村口時,蘇其慶就與蘇二狗說了請他們去館子里幫忙的事,夫妻二人欣然同意了。
蘇二狗的工錢是五百文,小陳氏的工錢是四百文,飯館子里就蘇其正和蘇二狗跑腿,工錢多些是應該的。
一簍一簍的新鮮蔬菜放好,蘇其慶去村長家借了牛車,一行人這才上路,牛車本就不大,拉了菜就坐不下那么多人了。
蘇其慶走后不久,吳氏和蘇其正起了床,天蒙蒙亮,算好時間,街上菜場開門,兩人便去購買肉和魚。
來到先前買的那一家,小攤前堆滿了許多血紅色的肉,一看就曉得是新鮮的。
屠夫瞧見來客人,兩眼一亮,待看清楚來人,暗道來了大生意。
屠夫長的虎背熊腰,有力的臂膀青筋暴起,大掌握著專門切豬肉的大刀,用刀尖指向小攤前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小兄弟,這是今早上我剛宰的,保證新鮮。”
昨日早上吳氏兩夫妻來買,要了一大堆肉,就曉得是做生意的,因此沒有給他們介紹一旁切成小塊小塊的肉。
蘇其正對這些不懂,站在一旁沒有出聲。
吳氏不僅廚藝好,看貨的本事也有自己的門道,出門買肉,從來就沒吃過虧。
她把那塊五花肉翻了一遍仔細瞧了瞧,又用手戳了戳肉,觸手的質感顯然是剛殺過不久的,她笑著道:“行,就這塊,不過不夠,若是你還有我們都要了。”
屠夫笑的合不攏嘴:“有有有,我這就去拿。”
他從小攤的底部桶里拿出五塊五花肉,大小跟小攤上擺放的那塊一樣。做了十幾年的屠夫,能把肉切的一模一樣不在話下,就是斤兩的把握度都能切的恰到好處,這是歲月的沉淀磨礪出來的。
吳氏點頭:“都要了,再拿三十根骨頭。”
骨頭拿去可以熬骨頭湯,一根便能熬出五六多碗,三十根的量差不多夠了。
屠夫麻利的稱好重量,一塊五花肉挺大,一共有三十斤左右,五塊便是一百五十斤。昨日買了一百斤,以為夠用了,誰知到下午時就用完了,還是讓蘇其慶跑出來買的。
一百五十斤應該差不多了,不夠了再來買,買多了回去用不完,第二日就不新鮮了。
見他們要的多,屠夫送了五根骨頭給他們,一斤五花肉十五文,骨頭上的肉被剃的干干凈凈,不值什么錢,一根四文錢,一個眨眼功夫,就用去了二兩多的銀子。
這可把蘇其慶心疼壞了,要知道魚還沒買呢,就用去那么多銀子。
肉買的多,屠夫包送,還特別貼心的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一斤一塊的那種,這讓吳氏的工作量又減少了些。
兩人走到賣魚的地方,魚的種類頗多,適合做酸菜魚和水煮魚的有六種,草魚、龍利魚、巴沙魚、白鰱魚、花鰱魚、黑魚。
這類型的魚體型較大,通常是肉多且厚實,刺比較少,拿來做菜最適合不過。
最為便宜的是草魚,因為捕撈到它的機會更大,小一些的小河里都能瞧見它的身影。
為了減少成本,吳氏便打算買草魚,做出來的口感一樣好,為什么不選擇便宜些的呢。
魚都是用木盆裝著販賣的,有些早,不過人挺多,大部分都是來買魚做生意的,小部分是有錢人家的下人出來采買。
討價聲與叫賣聲不斷,木盆里的魚用水養著,死的和活的分開賣,活的要貴些。
吳氏挑了六十來條大草魚,一道水煮魚就要用上一條,一條草魚能做出來兩道酸菜魚,所以這魚的消耗是最多的。
魚比豬肉便宜些,八文錢一斤,買的魚都在四五斤左右,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說實活,除去人工和成本,他們一日賺不了多少錢,有個五六兩不錯了。
他們買的都是活魚,讓魚販宰殺清理干凈,然后送去飯館子里,三月的天不怎么熱,放上一天沒問題。
飯館子離菜場不遠,不多會就到了,趁著時間還早,吳氏把飯蒸上,五花肉切成塊,魚肉該切片的切片,調料備好,辣子、蒜和姜這些容易儲存。昨日買了許多,這會兒可以拿出來處理了。
辰時,一輛牛車晃晃悠悠進了飯館子的后院,張伯昨日來過,直接把牛車趕了進去。
蘇其慶幾人在城門口便下了牛車,村長家的兒子有事忙,先去別處了。
好一會兒才到了飯館子,館子門沒開,只能從后院進去,剛進院子便瞧見蘇其正在下貨。
蘇二狗忙上前幫忙,他可是來干活的,可不能閑著,讓東家不喜,兩家關系不錯,可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關系好就不努力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