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聽到太子李景的名諱,大皇子神情陡然一僵。
兄弟兩個自小明爭暗斗,手足之情還剩幾分,彼此心中都有數。
大軍出征前,李景曾來找過他,叮囑他打仗時要顧惜將士,不要因立功心切中了圈套埋伏。
他當時是什么反應?
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目中閃過一絲輕蔑的笑:“我隨父皇出征幾回,也親自領過兵打過仗,對戰事還算精通。就不勞二弟操心了。”
李景當時的神色頗有些復雜,不知為何忍下了怒火,再次叮囑:“楚軍中有一個叫越榮的將軍,為人狡詐多謀,你若是遇上他了,一定要格外小心。”
他呵呵一笑,隨口應了下來。
再之后,大軍兵分兩路,他和李景也沒了見面的機會。這大半年里,李景曾寫過三封信來,每次都提及越榮這個武將。
一回兩回的,這個名字在他腦海中的印象便格外深刻。
一個月前,他領著孟家軍遇上了越榮。他想,一定要迅速擊潰楚軍,親自斬了越榮,也讓李景睜大眼睛好好看看他的能耐。
沒曾想,越榮早已定好了誘敵之計,一步一步將他引入了埋伏。他沒能親自斬了越榮,反倒被越榮一刀砍了腿,差點連小命都丟了。
他受了重傷的消息,一定傳到李景的耳中了吧!
李景寫信給他,定然是譏諷嘲笑奚落他打了敗仗,還賠上了一條腿!
大皇子神色變了又變,一直沒有出聲。
梁二郎咳嗽一聲,低聲提醒:“信使還在軍帳外,殿下先見一見信使吧!”
兄弟兩個再不和,也是私下里的事,不宜擺在明面上。連信使都不見,也太失風度了。
大皇子回過神來,聲音晦澀地擠出一句:“讓信使進來。”
片刻后,送信的太子親兵進了軍帳,跪下叩首見禮。燕國楚國都在打仗,兩路大軍都已深入燕楚兩地,相聚數百里。送信一趟頗為不易。
太子親兵雙手將信奉上,恭聲道:“太子殿下命小的送信給大殿下,如果大殿下要寫回信,小的正好帶回去。”
大皇子打起精神說道:“你先下去安置,明日之前我讓人將回信送到你的手中。”
奔波了數日的太子親兵退下去歇息。
大皇子腿傷雖重,雙手卻沒受傷,捏著那封不算厚實的信,就如拿著一顆被火燙過的鐵蒺藜,一副想扔出去的表情。
梁二郎忍不住低聲進言:“大殿下請聽我一言。不管如何,太子殿下是大殿下的親兄弟。往日兄弟之間有些隔閡,眼下大殿下受了傷,太子殿下特意來信,大殿下何不趁此機會和太子殿下和好?”
換句話來說。以前大皇子和太子爭鋒較勁,尚且沒爭過。如今太子頻頻立功,大皇子卻傷了腿成了半個廢人,將來就是太子殿下儲位不穩,也輪不到大皇子了。
這時候不低頭,還等什么?
只要大皇子肯低頭,以太子的胸襟,未必容不下一個廢了腿的長兄!
也虧得梁二郎是大皇子的親舅兄,換了別人說這等話,大皇子早翻臉攆人了。
饒是如此,大皇子的臉色也沒好看哪兒去,半晌才擠出幾個字:“我要看信,你先回去吧!”
大皇子的心也太窄了。
梁二郎心里暗嘆一聲,低聲應了,起身離去前,到底沒忍住,又勸了兩句:“太子殿下顧念手足之情,大殿下好好寫一封回信。兄弟間,沒有過不去的坎。”
主要是過不去自己心里的坎。
大皇子一聲沒吭。
梁二郎只得拱手道別,大步離去。
梁二郎走后,大皇子并未拆開信,而是將信扔到了地下,自己閉上眼。
小鄭公公悄步上前,將信撿起,輕輕放在大皇子的枕邊。
也不知大皇子有沒有睡著,總之,大皇子一直閉著眼,直至天黑。兩位太醫再次來請脈換藥。
每次換藥,都會碰觸傷處,猶如酷刑。
大皇子額上冷汗如注,因劇烈的痛楚臉孔猙獰扭曲。
藥換完了,大皇子也像去了半條命,大口地呼吸,忍著沒有呼痛。
小鄭公公端了一碗溫熱的粥來,大皇子根本沒有胃口:“我不吃!拿出去!”
小鄭公公將碗放在一旁,將地上的信撿起來,放在大皇子手邊,低聲提醒:“大皇子殿下,太子殿下的信還沒拆沒看。”
“一個奴才,也敢教訓主子了!”大皇子霍然睜眼,眼中燃著蹭蹭怒焰:“滾出去!”
小鄭公公被罵得落荒而逃。
大皇子越想越憤怒,將信封拿起來,用力撕成兩半還不解氣,交疊起來,再撕一回,最終撕成了碎片,飄了一地。
另一處高大寬敞的軍帳里,眾武將齊聚,永嘉帝沉聲和眾武將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梁大郎梁二郎守在軍帳外。
楚地天氣濕熱,便是到了冬天,也不算冷。
兄弟兩個都是又高又壯的個頭,并肩站在一起,便如兩座鐵塔一般。
“聽聞太子殿下送信來了。”梁大郎沒有轉頭,壓得極低的聲音傳入梁二郎耳中。
梁二郎一聽便知道大哥要問什么,喟然輕嘆:“是。不過,大殿下似乎并不領情。我勸大殿下看了信寫回信給太子殿下,借此修好。大殿下根本聽不進去,當時就攆我回來了。”
梁大郎沉默片刻,吐出幾個字:“大殿下心胸太窄了。”
是啊!
都這時候了,還死撐著顏面和太子較勁。不但是心胸狹窄,而且是看不清形勢。
有這樣一個妹夫,真是夠受的。
“罷了,我們也盡心了。”梁二郎小聲嘀咕:“父親說的沒錯。我們兄弟一心為皇上當差,皇子們之間的事,和我們無關。”
梁大郎略一點頭。
大皇子要作死是他的事,梁家可不能跟著摻和。
往日兄弟兩個動過一點點心思。如今,那一點心思早就煙消云散。
梁家是忠臣,是天子家奴。他們現在為皇上盡忠,將來太子繼位了,他們再向太子效忠。這是梁家要走的路,最安全也最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