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宋第六百八十章:意外收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撫宋 >>撫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章:意外收獲

第六百八十章:意外收獲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29日  作者:槍手1號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槍手1號 | 撫宋 


江寧府現在算是大宋的陪都。

朝廷一直都是這么講的。

正兒八經的都城,自然還是在開封府的東京,北伐回去收復故都,也一直是江寧新宋對外宣傳的口號之一。

南方的人,或者對于北伐沒有多少興趣,

但自家的首善之地,天子地域,竟然被人占領著,大家誰都臉上沒光不是?

甘泉在江寧過得很充實。

他對于東京是很熟悉的,

在江寧,他卻感受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燕子磯上的武校規模,讓他大為吃驚。

竟然有多達一千余名學員的規模。

當年在東京的時候,武學里,一般只有幾十個人。

而且燕子磯上的武庫里,各種武器應有盡有,只消打開武庫,將這此甲胄與武器分發給學員,立時便會多出一支訓練有素而且精悍無比的軍隊。

但江寧城中的蕭誠,似乎一點兒也不擔心這么一支力量存在。

或者說,這些人,本來就屬于他。

要擔心的,反而是其他的人。

說是這堂課只給那些從軍隊里選拔上來深造的基層軍官們聽的,了不起最多兩百名學員,結果等甘泉到了時候,嚇了一大跳。

大禮堂中擠得滿滿當當,連過道之中都坐滿了人,打眼看去,人數翻了一倍也不止。

大禮堂是一個斜坡式的,越往后越高,后面的人,比在講臺之上講課的人要高多了,這似乎是與禮法不合。

要是皇帝來了,坐在這里,豈不是不像話?

這個念頭在甘泉腦殼里閃了一下,便倏忽又不見了。

因為這樣上課的好處,他馬上就想到了。

一堂課整整上了一個上午。

倒不是甘泉準備了這么多的內容,而是因為在他的課上完之后的問答環節。

甘泉事先知道有這么一個環節,也準備了相應的一些答案。

只是他沒有想到,最后這個環節,竟然發展成了辯論。

提問異常犀利,

有時候甚至對甘泉他們的做法直接提出了異議。

甘泉當然不同意,

他們在秦嶺之中掙扎了幾年,他今天所講的所有案例,所有經驗,可都是他們用弟兄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豈是你坐在屋子里挖空心思想一想便自以為是的?

如此一來,時間自然就長了。

“甘將軍可不要介意,首輔提倡要在學習之中進行這樣的辯論,言之曰,真理越辯越明!”飯堂里,兵部左侍郎楊萬福笑著對甘泉解釋道:“而且好些不知天高地厚向將軍發難的人,都是那些普通的學員,而不是那些從部隊里選拔出來的學員,這一點你發現了嗎?”

“看到了!”甘泉笑道:“從部隊里回來的,都有品級,都坐在禮堂的最前面,提問的人不少,但他們的提問,就很有水準了,很多都恰恰是當年我們與小張太尉困惑的問題。”

楊萬富點頭道:“就是這樣啊,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嘛!新的募兵法實施之后,很多富家子弟、官宦子弟都開始入伍,考入武學,自然是比直接去當兵要好上許多,所以啊,現在這里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能考到燕子磯來的,都還是有點小本事的,只不過嘛,這些人基本上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想當年,我們最開始也是這個樣子的!”甘泉感慨地道:“直到自己也開始領兵打仗真刀實槍了,才知道什么叫做兵法之道存乎一心,這世間,用兵本來就沒有一定之規啊!”

“但軍隊,卻必須是要一定之規的!”楊萬富笑道。

說話間,親兵已經給兩人端來了飯食。

兩個大盤子里各自裝著四菜一湯,有葷有素。

偌大的飯堂里,數個窗口前排著老長的隊伍,人手一個大托盤,不過很顯然是有區別的。

只看了幾眼,便看出級別越高,飯菜質量越好,種類也越多。

“既然分出了級別,又為什么要在一起吃呢,這豈不是讓士兵們看著心里不舒服?”甘泉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能有什么不舒服的?”楊萬富哈哈一笑:“這正好讓那些小兵們存了一個向上的心思,想吃上這四菜一湯,那就得升官。在軍隊之中怎么升官?那自然是軍功。甘將軍,軍隊之中階級森嚴,這一點可是相當重要的。”

“這倒是!”

“至于想吃好的,也不是不行!”楊萬富又道:“燕子磯上,有一座對外的酒樓,所有人在休沐的時候,都可以去那里吃喝,想吃什么有什么,一頓用上幾十貫錢,毛毛雨!”

“這么貴?”甘泉瞪大了眼睛,當年在樊樓一頓飯,最多也就幾十貫錢吧?

“沒錢的不會去,有錢的不在乎!”楊萬富知著夾起一片溜肝尖,道:“軍費也還是需要補充的吧,能賺一點是一點,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再說了,這家樓子,還真是頗有特色的。”

甘泉啞然。

外界都說首輔蕭誠是一個搞錢相公,還真不假。

這搞錢,都搞到武學生的頭上了。

自己面前這最好的四菜一湯,頂了天也就一百文的本錢而已,但那酒樓一頓飯,居然可以花上幾十貫,嘖嘖!

聽楊萬富的口氣,去那里消費的人只怕還真不少。

說句實話,到了江寧之后,甘泉發現,這里的官員,與當初東京的官員當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走了幾個衙門,很少看到有人慢條斯理的,說話辦事都好像后頭有人拿著鞭子趕著一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不單是吏員們如此,官員們也是一樣。

就好像眼前的兵部左侍郎楊萬富,已經是四品官了,但吃起飯來,卻絲毫沒有官員的模樣,呼呼啦啦轉眼之間便把面前的四菜一湯掃蕩得干干凈凈,然后直接告訴甘泉,接下來他可以在燕子磯武校之中參觀,游玩,而他呢,馬上還有一樣緊急公務要處理,所以就不能作陪了。

說完了話,拱拱手,直接就跑了。

甘泉當然也沒有心思去游玩。

他已經準備要回去了,但還有些事情沒有辦完。

比方說小張太尉叮囑的要帶一些好的種子回去。

過去在山上,自然不用考慮太多的農事,但現在有了根據地,農業為本,農事就必須當成大事來抓了。

江寧這邊對于培育稻、麥等優良種子的事情,即便是他們在秦嶺之中也有耳聞,這件事情甚至還是小皇帝親自主持的。

所以甘泉還準備去司農寺帶上一些種子回去,這件事是首輔蕭誠應允了的,但他還得上門去摧促落實。

有時候上頭應了的事情,下頭不見得會馬上給你辦理好。

畢竟這樣的事情,你再去麻煩蕭誠,那就太過分了。

不過張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會在司農寺里碰到小皇帝趙安。

要說在江寧他最不愿意碰到的是誰呢?

無疑就是趙安。

趙安是荊王趙哲的兒子。

趙哲在東京政變失敗之后除了這個小兒子跟著王柱逃亡之外,剩下的人,全都死光了。

而趙哲失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張太尉帶著數千麾下死守宮城,硬生生地擋住了趙哲部眾的攻擊,一直拖到了老張太尉歸來。

老張太尉歸來之后迅速調集了上四軍,使得趙哲的兵變徹底失敗。

如果不是老張小張兩位太尉,說不定趙哲當初還真就成功了。

小張太尉過去一直不肯表態承認江寧新宋,這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穿著草鞋,卷著褲腿,挽著袖子,手里還拿著一把青藤子的小皇帝看著叉手立在田邊的甘泉,眼中閃過了一些難以言說的神色,臉色也是變幻了好幾次。

東京事變,荊王出事的那時候,他還是個二歲的小娃娃,自然是不懂事也不記事的。

但當年的事情,蕭誠也一點兒沒有瞞他。

你要說不怨不恨,那也不可能。

但你要真說怨真說恨,又不知從何說起。

從大道理上面講,小張老張兩位太尉還真是一點兒也沒有做錯。

反而是自己的父王,當年的事情,的的確確就是造反。

“你跟小張太尉說,當年的事情,朕一點兒也沒有怪他,他們父子兩人并沒有做錯!”小皇帝的語氣有些蕭瑟,“張老太尉歿于國事,小張太尉又在秦嶺之中堅持了這么些年,他們都是忠臣,能臣,接下來朕希望小張太尉能一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為首輔的好幫手,讓咱們大宋能在與遼國的對峙之中獲得勝利。”

“末將一定將官家的話轉述給太尉!”甘泉恭聲道。

“你來司農寺干什么?”

“小張太尉希望我能帶一些好種子回去。”甘泉道:“如今我們駐軍于京兆府,小張太尉希望我們不但能自濟自足,也能讓京兆府的百姓們能吃得飽,穿得暖。”

“有這個心思就是極好的。”小皇帝道:“稻、麥的種子多得是,吳博士,便是這紅薯的苗子,也可以讓他帶回去一些。今年春耕已過,稻麥已經過了季節,但這紅薯卻還能栽種,幾個月后,總也有些收成,到了明年,他們便也可以大規模地種植了。”

被稱作吳博士的老漢連聲應是。

再瞅了甘泉一眼,小皇帝卻是拿著手里的青藤子,徑自離去了。

“甘將軍,種子什么的,其實司農司早就接到了首輔那邊的通知,已經準備好了,你們走的時候,自然會送到驛館去!”吳博士道。

“實在是不知道官家今日在這里!外頭也沒人知會一聲!”甘泉小聲解釋道。

“這倒沒什么,咱們官家不喜歡大張旗鼓,不過你倒是也沒有白來這一趟,這紅薯啊,是我們今年剛剛培植出來的新作物,是首輔心心念念了好久才弄到的。你不知道,為了得到這些東西,整整一個船隊啊,最后就回來了三條船!”吳博士道。

“就是這嗎?”甘泉指著腳下郁郁蔥蔥的綠植。

“正是啊!”吳博士蹲了下來,手輕輕地撫過這些綠色的植株,就像是在撫摸他熱戀中的情人。“這東西,渾身是寶啊。莖葉都能吃呢!而且是插栽的,你知道嗎,將這些藤子剪成一截一截的,插到土里,它自己便能生根發芽了。剛剛官家帶走的那一小捆,便能栽一畝地。”

“他能結出個啥來?”

“說出來嚇死你!”吳博士道:“據首輔講,這東西真要種好了,畝產能有上萬斤!”

甘泉的眼睛都直了,滿滿的都是不信,要不是聽這吳博士說這話是蕭誠說的,他直接會噴對方一臉唾沫星子。

吹牛皮不嫌大是吧?

“當然,首輔說了,要達到這樣的產量,還需要很多年的培育,得育出最好的種子來才行,但是,但是即便是現在,一畝有個三四千斤的產量也是足足的!”吳博士道。

聽著對方如此篤定的說法,甘泉也有些激動了起來。

在山上,他們可是餓怕了的。

要是有這樣好的作物,那當真是老天爺賜給他們的禮物。

“真有?”

“不知道,首輔說的!”吳博士道:“不過首輔向來不說假話。反正還過幾個月,就能得到驗證,今年我們只是育種,明年便能大規模地栽培,說句老實話,要不是小官家開口,你是休想從我們這里帶走一片葉子的。”

“能給我多少?”

“給不了你多少,而且給你的,你回去之后,今年也只能育種!”吳博士道。

“那是自然,如果真有這么高的產量,那我京兆府周邊數十萬百姓,就再無饑餓之虞了!”

“也沒這么快吧!”吳博士道:“總得好幾年。這東西還有一個好處,不挑田啊,肥田他長得好,結得多,差田它也能結果子,只不過產量低一點而已,那些種不出稻子麥子的田,種它,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還請吳博士多給一點。”

“我們就只有這么多,你也看到了!”吳博士指了指前這塊地,道:“我還擔心路途遙遠,你們回去的時候,已經插栽不活了呢!就剛剛小官家帶走的那么多,足夠你回去種一畝地,到了明年,這一畝地的果實便可以培育出幾十畝上百畝的苗子來了。后年,你們就可以大規模鋪開種植了。甘將軍,農事,需要時間,急不來的。”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撫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