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一個五十多歲的大嬸,騎著電三輪停在楊叔院門口,三輪車上還坐著一個背書包的男孩兒,八九歲的樣子。
“老楊,我看你后院種的有柿子樹,留的有柿蒂沒?”
大嬸下車,還沒進院子,就已經沖楊叔喊話。
楊叔搖搖頭,“你找那東西干啥?”
大嬸說:“唉,小明這兩年老是拉肚子,以前吃點兒藥就過來了,這幾次吃藥、打針甚至是輸液都不怎么管用了,這不……今天又肚子疼,還拉肚子,老師給我打電話讓我把他接回來,老師還給我說了一個偏方,說是柿子蒂也能治拉肚子,就是這個季節不太好找。”
如果是秋天,哪怕是初冬時節,柿子剛成熟的季節,肯定好找,畢竟很多人家都栽的有柿子樹,山上也能找到野生的柿子樹。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柿子樹都吐新芽了,還上哪兒找柿蒂?
楊叔望了一眼旁邊站著的姬若希,對大嬸說:“這是我剛認的閨女,別看她年輕,中醫技術特別好,讓她給你孫子瞧瞧?”
大嬸有點兒不信,這姑娘看起來也就是高中生模樣,比她孫子也大不了十歲,真會治病?
不過,楊叔是村里公認的文化人,放在以前,那絕對是非常有權威的鄉紳。
楊叔說的話,那肯定靠譜。
楊叔跟姬若希介紹:“這是村里的李嬸,為人厚道,也是個熱心腸,能不能給她孫子小明瞧瞧?”
姬若希點點頭,“可以!”
李嬸聽了,趕緊轉身把小明從三輪車上扶下來,領到姬若希跟前。
姬若希并沒有立刻給小明看診,抬頭望著林軒,說:“軒哥,你先給他看。”
“我?”
林軒有些猝不及防,怎么突然讓他給小明看病?
他雖然在努力學習中醫,但是自認距離會給人看病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姬若希點點頭,“在實踐中學習,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你先給小明看一遍,然后我再看一遍。”
林軒聽了,雖然有些心虛,仍然認真地開始給小明看診。
小明體形有些偏瘦,個頭也不算高,臉色淡白之中夾雜著青黃,唇色也非常淡。
由此可見,小明十之八九是虛寒體質。
林軒盯著小明,說:“小明,讓我看看舌頭。”
小明還有些肚子疼,欠著身子,手捂著肚子,張大嘴巴伸出舌頭。
林軒發現,小明的舌頭看起來很薄,尤其是舌頭的邊緣部位,太薄了,而且舌頭本體的顏色也比較淡白。
舌面水潤,白膩苔,中間凹陷。
林軒看出來了,小明不但是虛寒體質,還夾雜著寒濕。
他又問李嬸:“小明是腹泄,不是痢疾吧?”
“不是……就是拉肚子,老毛病了,稍微吃點兒涼的,或者吃得不太對胃口就會犯病,有時肚子受點兒涼氣也會這樣。”
林軒聽完,已經在腦海里開始搜尋姬若希跟他講過的那些醫書條文,還有一些知識點。
他分析,小明這種情況,顯然要用溫中散寒的方藥。
可是,溫中散寒的方藥也有很多,該用哪一種呢?
林軒突然想起來,姬若希曾經跟他講過一個治太陰病的方子,方名叫理中湯,由白術、甘草、黨參、干姜四味中藥材組成。
理中湯就是治少陰證腹痛便溏之類的脾胃虛寒之證。
林軒也不敢確定這個方子真的就對癥,抬頭望著姬若希,問她:“小明這種情況,應該是脾胃虛寒有濕,應該用溫中寒散的方藥治療,理中湯可以用嗎?”
姬若希點點頭,“理中湯可以用,附子理中湯更好,總之,只要是溫中散寒的方藥,基本上都能用。”
林軒松了一口氣,說:“我記得藥店有賣附子理中丸,配方就是附子理中湯的方子,應該也能用。”
姬若希說:“沒錯,不過……這里距離鎮上的藥店比較遠,距離縣城的藥店更遠,可以就地取材,用更方便的方法來替代。”
李嬸趕緊問她:“有啥辦法?”
姬若希問李嬸,“你家有生姜沒?”
李嬸搖搖頭,“俺一家人都不愛吃姜,除了過年燉肉的時候會少買一點兒,平時家里都沒買過生姜,但是我可以去買,你先告訴我咋用,是煮姜湯嗎?”
姬若希搖搖頭,“不是。”
楊叔聽到李嬸家沒有生姜,已經去廚房里拿來兩大塊兒生姜,“我這有生姜,你拿兩塊兒回去用吧!”
“好。”
李嬸也沒有客氣,接過楊叔手里的生姜,然后等著姬若希教她怎么用。
姬若希說:“我記得后院有一段院墻,還是多年前的土墻。”
楊叔說:“沒錯,那土墻都有四五十年了。”
姬若希聽了,并沒有繼續說什么,又從李嬸手里拿回那兩塊兒生姜,然后去廚房用菜刀切成半指厚的厚姜片再還給李嬸。
“李嬸,你去后院土墻上鏟下來一大碗土,要鏟太陽能照到的那一面,然后回家用鏟下來的土在鍋里炒這些姜片,一直炒到姜片稍微有些焦黃,最后把土倒掉不要,只用這些炒好的姜片,每次用三片煮水給小明喝。”
李嬸默默地記下來,然后又問她:“煮的時候,要煮多長時間?”
姬若希想了想,在腦海里默默地把時間換算成現在的分鐘,然后告訴李嬸:“煮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讓小明一天喝三次,喝的時候不要太涼,溫熱的時候喝。”
“好,謝謝,我這就去鏟點兒墻土回家炒姜。”
楊叔已經幫她找好鏟子和一個小盆,“你拿用去吧,土墻隨便鏟,鏟完了我再壘磚墻。”
楊叔也就是開個玩笑,怎么也不可能把墻鏟沒了。
李嬸拿上工具,轉身去后院鏟土去了。
林軒還有一些疑惑向姬若希請教。
“炒姜我還能理解,生姜散寒,但是生姜的熱能一散而過,很難留下來溫暖身子。干姜散寒能力雖然不如生姜,但是溫養脾胃和腹部的功效,卻比生姜強很多。”
“如果把生姜炒干,并且炒至焦黃,那就有點兒炮姜和干姜合二為一的意思了,但是為什么要用墻土炒?而且還是向陽的那一面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