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低聲說道:“都是陛下安排的,具體的事由臣也不太清楚。”
李承乾也尷尬一笑,“孤就是隨口一問,叔父不用在意。”
站在一旁的李崇義心里很清楚,太子問的是什么意思,父親作為禮部尚書顯然知道一些什么,既然這種事情對太子都不能說,顯然事情不小。
古怪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李崇義心里猜想著兩月前父親去過涇陽之后,便一直都很忙。
想來這件事和涇陽也有很大的關系,只不過父親不愿意和太子說。
鼓聲響起,已經不知不覺到了午時,第一場考試結束了,應試的這些學子也紛紛離開考場,準備下一場科考。
李承乾沒有再多說什么,而是轉身離開了。
見李承乾走遠之后,李孝恭小聲對李崇義說道:“兒啊,你看看這些學子,他們總有一日會代替你我的。”
李崇義笑了笑說道:“你可從來不在乎這些。”
李孝恭長嘆一口氣,“要不是當今陛下盯著,老夫真把你送到晉中老家,老夫也就安心了,這長安……”
話說到一半,李孝恭又是長嘆一口氣離開。
當天下午,李崇義沒心思去看下午的這場科舉。
來到涇陽,李崇義發現包圍涇陽的數萬兵馬依舊在這里。
走入村子里,這里和以往沒有太大的區別。
從后山走入涇陽,第一眼看到就是一群馬兒懶散地走在草地上,大虎躺在馬背上看著一本書。
見李崇義來了,大虎收起書本說道:“我就去告訴長安令。”
“不用了。”李崇義叫住他說道:“看什么書呢?”
大虎看了看自己書冊的名字,“李淳風道長新編撰的數術入門。”
李崇義看了一眼書中的內容便興致了了,“李淳風道長的數術造詣,看來是又高了一籌。”
大虎說道:“李淳風道長說過長安令的數術才是獨步天下。”
“是嗎?”
李崇義尷尬一笑。
大虎低聲說道:“這是李淳風道長親口說的,沒有多少人知道,就連這本新編撰的數術入門,雖說是李淳風道長一手編撰,但也是長安令從中指導的,只不過知道的人不多。”
李崇義了然地點了點頭,心中更詫異的是,以前剛認識大虎的時候,他目不識丁,現在竟然可以看這么復雜的數術了?
有些好奇,李崇義又問道:“你能看懂嗎?”
大虎抓了抓后腦勺憨厚地笑了笑說道:“大致能懂,我比較笨要多看幾遍。”
李崇義點頭說道:“你接著看書吧,我自己去找李正。”
大虎應聲點頭,又回到馬背上接著看書。
過了農忙時節,又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整個涇陽看起來生機勃勃。
時不時看到孩童們三五成群嬉笑著罵過,還有大人們的笑罵聲。
再往村子里走,李崇義見上官儀正在組織著村民挖溝渠。
五姓的事情結束之后,涇陽縣丞這個位置就一直由上官儀坐著,而且上官儀做得也很好。
甚至引起了朝中房玄齡的注意,一度希望上官儀可以入朝為官。
李崇義招呼道:“上官兄,忙著呢?”
上官儀看到李崇義也稍稍一禮說道:“崇義公子這是來找李正?”
李崇義點頭說道:“過來散散心,順便來找他。”
一群村民還在為溝渠分水的事情吵吵嚷嚷。
李崇義說道:“那你先忙,我自己去找李正。”
上官儀看了一眼村民說道:“李正他們就在涇陽河邊的老地方,抱歉實在是分不開身。”
李崇義說道:“不妨事,你先忙,我們改日再敘。”
說完上官儀便繼續和村民主持溝渠分水的事情。
涇陽的田地多了之后,溝渠灌溉就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不過上官儀的能力處理這點事情,應該不在話下。
李崇義一直走到涇陽的河邊,就看到三張躺椅在這里。
還有兩個小爐子生著火。
走上前,就看到李正,程處默和李泰三人懶洋洋地嗮著太陽。
李崇義低聲說道:“你們幾個還真是悠哉。”
李正聞聲懶洋洋地睜開眼說道:“崇義哥,吃點羊肉串?”
程處默說道:“辣椒放得有點多,沒辦法某家口味重。”
李泰說道:“椅子自己去搬,沒準備多的。”
李崇義找了一塊干凈的石頭坐下享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還是在這里舒坦。”
程處默遞給他一串羊肉串說道:“最近涇陽買了不少的羊肉,還有咱們涇陽養的豬,豬肉羊肉還有雞肉吃都吃不完,要不是李正買了這么多,怕是長安的羊肉都要不值錢了。”
李崇義看著平靜的河面說道:“如今的長安讓我喘不過氣。”
李泰在躺椅上翻了一個身說道:“本王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去長安了,說實話若是沒有必要我也不想去長安了。”
李正瞇眼享受著陽光說道:“所以這就是你在我這里白吃白喝的借口?”
李泰搖頭說道:“這可不是白吃白喝,本王這里是要照顧稚奴和兕子。”
“也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毛病,一大家子在我這里奉旨白吃白喝。”
每一次李正都會這么說,李泰已經不在乎了,反正李正的錢都快比國庫要多了。
李泰懶洋洋地坐起身說道:“倭國太子的胞弟就要到長安了。”
李崇義也說道:“確實是這樣,我父親那邊已經收到消息,說是這個倭國太子的胞弟非常聰慧很多事情都是一點就通。”
程處默一臉好奇,“是嗎?”
李泰喝下一口熱茶,非常享受地長出一口氣,“聰明也好,笨也好,與我們何干”
李崇義看向李正說道:“李正,你和我父親,還有陛下一定對倭國有什么謀劃吧。”
李正抱著保溫杯低聲說道:“哪里有什么謀劃。”
李崇義越加猜疑的看著他說道:“當真沒有?”
程處默嘴里咬著羊肉說道:“某聽說這個倭國又窮又小,有什么好謀劃的,能讓倭國來朝貢已經很給倭國面子了。”
李泰點頭道:“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