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1311陪葬女種田記39(5100)
第1312章1311陪葬女種田記39(5100)
第1312章1311陪葬女種田記39(5100)
這次他們四個男人一共打回來百十來斤的大魚,給干娘家分了二三十斤,剩下的八.九十斤則被白荷分別處理。
魚頭專門留著做剁椒魚頭,這可是他們家經常吃的菜,除了最小的雨生吃不了,其他人那是鐘愛的很,尤其在這寒冷的冬天,燉上一鍋魚頭,別提有多帶勁兒了,主要這些魚頭個個都很大,吃起來也過癮。
剩下的魚身子,則需要時間打磨成魚丸給柳兒和雨生補充營養。
魚骨魚架一般都用來燉湯,然后下個面條什么的,也非常好喝有營養。
偶爾還會片點魚片,做酸菜魚或麻辣魚,總之這些大魚打撈回來后,都會趁新鮮趕緊安排上。
家里的腌魚、熏魚、臘魚都有,就沒有再做的必要,百十斤的魚呢,怎么著也夠吃到開春去了。
畢竟除了魚肉,家里的兔子、鵪鶉、公雞、豬肉,都是日常蛋白質補給站,在營養方面,自打她掌家之后,家中上下就沒有不說她好的。
連帶著的上下的干娘家,也過上了好日子,她的那些妯娌們羨慕的不行,經常跑到別人家碎嘴嚼舌根去。
干娘道聽途說了不知多少個版本,無非就是說她占白大夫家的便宜,殊不知小芒在白家干了多少的活,更不知干娘也會回禮,不過跟這些人也說不著,干娘不在意,白荷也不在意,其他再去計較,又有何意?
出了鬧事的之后,白荷果然不再接待外面的人了,不過最后來這一次的,看在人家來的這么艱難的份上,她還是會給看,不過只開藥方子,不抓藥,也不往外給藥。
可這些老百姓為什么來找白荷,還不是因為她這兒既能瞧病又能抓藥?圖個方便的?
現在進個鎮子進個城多難啊,翻山越嶺的不說,光是那些藥就不是普通人家能買得起的,人家白大夫心腸好,不收他們錢,他們也不好意思拿啊,所以就把家里的認為最好的東西拿過來進行交換,日子已經很苦了,為什么會有人不滿足現狀,跑過去找事兒呢?
他們失望的拿著藥方子離開,送給白大夫的東西人家也沒要,免費給了藥方子,心里說不出的苦,因為抓藥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能不能承擔的起。
可惜那日鬧事的人沒人認識,要不然,他們肯定要為白大夫出了這口惡氣不可。
干娘和干爹都是踏實肯干的人,白荷看他們家今年種的豆子多,就教干娘在家做豆腐,干娘跟著她學了四五天,就掌握住了技巧。
“咱做豆腐講究的就是個勤快,懶人根本就吃不了這行飯,起早貪黑掙得可都是辛苦錢。”
現在做豆腐那可是純手工釀制的,不像后世,什么都機械化了,豆腐里還能摻點亂七八糟的化學品,昧了良心的壞東西,哪像現在做出來的豆腐,帶著豆腥味兒和泉水的甘甜,混合起來的口感別提有多好了。
“干娘,你趁著年前這段時間在家好好練習練習,什么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腦水豆腐老豆腐這些配比你都掌握好了,也可以做一些腐竹和云絲,這些都適合去賣,上午做,下晌就能去賣,就是咱們這兒村和村之間都是山路,怕是干爹得挑著扁擔去賣才行呢!”
自己村子里的,可以拿豆子或其他糧食來換,外村的是收錢還是收糧食,這都看干爹干娘自己的安排。
不過從她這兒學了門手藝,安大娘非常的感激,還說他們家的豆腐以后安家三房包了。
安大娘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人爽快干活也麻利,反倒是安大叔干活有些磨嘰,兩口子的性格真是互補。
安小芒自己都說了,他爹沒有一天不挨罵的,他娘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當年真是瞎了眼的才會嫁給你!”
白荷聽了就笑場:“你放心,這不是干娘自己這么說,幾乎所有已婚婦女都會這么說。知道你們男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啥嗎?”
安小芒和柳兒立即湊過來臉,另一邊干活的翔子和衛贏也支棱起了耳朵:“啥?”
“你要不是嫁給我,信不信,都沒人要你,得虧是我收了你,要不然你就擱家當老姑娘吧?”
柳兒聽完就笑了,安小芒聽了直點頭:“對對對,我真聽我爹這么說過的,他還說我娘整天兇巴巴的。”
白荷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別說干娘整天邪火他了,要是我對象是他那性格,我說不定還會上手!”
太特么磨嘰了,干啥都肉不len登的,看了都想拿鞭子在后面抽他兩下,讓他趕緊著點兒。
“所以你要體會你娘的不容易啊,也得虧你不像你爹的性格,要不然你這徒弟我可不受,對于有強迫癥的我來說,你不是來報恩的,你是來報仇的!”
“我哥也不像我爹,我們倆都像住我外家人了,的確,別說你們看了我爹干活樣子著急,我有時候也著急,要不是親爹,下不去手,我也想拿鞭子了。”
柳兒聽了抿嘴直樂,“安大叔的性格是改不了了,我每次看到他們倆,安大娘都氣呼呼的在前面走,安大叔在后面喋喋不休的,也不知道在說啥,那樣子,哈哈,想想都樂的慌,其實有人拌嘴吵架也是一種幸福啊,小芒哥,你可得好好孝順他們才行,說起來,你哥也好些時候沒回來了吧?”
小芒點了點頭:“今年來信,說年下了要回,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以前也有過這樣的說法,可是到年根兒了,又說不回來了,他現在賴好也是個官了,沒有大頭兵那樣說走就能走,不過這人還沒回呢,我娘就已經給他物色了七八個姑娘家,準備相看呢!我哥比我大五歲,也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了。”
小芒的哥哥叫小光,安小光,比起看起來略顯斯文的小芒,據說小光長得可是壯實的很,像極了他們的舅舅,有點山東大漢的感覺,怪不得能當兵,還當出來名堂呢,這身手和身量,想不成功都難。
冬日里的農民是沒有任何收益的,自打干娘學會了豆腐之后,就整天在家捯飭,還聽她的建議,天不亮就起來折騰,上午十點左右夫妻倆就挑著扁擔去周圍的村子里轉悠著賣了。
小芒這個時候就下山忙活家里的那些豆腐,如果是本家人就算便宜點兒,那些做的不好的都會多送一些。
大部分人都懂得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但也有整天不給錢不給糧,想方設法占便宜的,這個時候安小芒就會頂著白荷的名頭說:“我們也是給師傅打工的,不能讓賠了啊,多少得給點兒吧?要不然沒法整啊!”
這是白荷主動要求的,因為她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夫,安家本家想不給錢都難,除非他們沒有頭疼腦熱需要她幫忙緩解的。
本來做豆腐就不容易,叫賣的可都是辛苦錢,加之他家還借驢子給干娘拉石墨磨豆子,說生意是她的,也不會有人置喙,反而讓干爹干娘這門生意做的更輕松些。
當然,這么做的好處就是,天天都有豆腐豆干豆皮吃,腐竹那就更別說了,只要有晾曬好的,徒弟小芒第一時間就拿過來了,所以冬天他們家吃燉菜的時候,里面放的輔料總是很豐富,營養也得到了最大的均衡。
因為快要過年了,為了喜慶,上次托衛贏帶回來不少的紅線,趁著這個機會再編織一些吉祥物。
比如后世逢年過節都會用到的中國結,鞭炮串串,還有福字繡,壽字繡。
打絡子也算是古代閨閣女子經常做的女紅之一,有錢人家的小姐用這個練手,打賞下人,亦或者做好的送給閨中密友,窮苦人家的姑娘則用來賺取生活費,補貼家用,十個絡子就算只給一文錢的工錢,也是彌足珍貴的。
白荷的手藝精湛,雙面繡、蘇繡、汴繡她都會,只不過做這個太費眼睛,如果真出手,也能賺不少錢。
她把柳兒當親閨女一樣悉心教導,她可以不靠這個賺錢,但如果柳兒會了這門手藝,將來就餓不死,所以只要她能學,她就會耐心的教導。
“來柳兒,這次你哥他們去縣城的刺繡坊接了個永結同心的結絡,我來教你怎么做,你學會了,就能多賺點嫁妝了。”
“還有雙聯結,雙錢結,萬字結,瓔珞結、紐扣結、吉祥結等結式,簡單的做三十個給你一個銅板,稍微難一點的,就是二十個十五個一個銅板,你像這個永結同心的結,那可是一個就給一個銅板,你可得好好學啊!”
柳兒一聽到錢就眼冒星星了:“一個銅板誒,這么高的價格?我要學,姐,你可真是什么都會啊,連價格都給我打聽好了,太好了,那我打上十五個結絡,豈不是就能買一斤肥瘦相間的上好豬肉了?”
白荷看她饞嘴的小模樣,不由笑道:“咱家不是有肉嘛,哪里還用得著你買,你呀,就把錢好好攢起來,將來出嫁了,也能挺直腰桿子做這十里八寸最有臉面的姑娘。”
古代的豬肉可不是瘦肉精喂出來的,那都是純糧食純草喂養的,做出來的紅燒肉又香又糯,別說柳兒愛吃了,就是他們家三兒一次還能吃上一大塊兒呢!
古代的豬肉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越肥越貴,五花肉十二文錢一斤,純瘦的那種最便宜,十個銅板差不多就能買的到,帶肥肉片子的差不多能要到十五文,這種肉最適合做扣肉了。
之前她們也給繡坊做過繡品,那個時候是教她學習階段,繡手絹,二十條才給五個銅板,現在學會了中國結,一個就能得一個銅板,在柳兒看來,簡直就是天降福星般的待遇了。
古代像是大夫、繡娘這些職業,都是需要傳承的,如果你是大夫,孩子必然要繼承你的衣缽學醫的,這是規定,你沒有別的選擇,繡娘對比這個雖然沒有那么嚴苛,畢竟這是傳女不傳男,傳媳不傳婿,有一門手藝,那可是代代相傳下來的。
古代嫁娶的時候,媒婆也會先了解女方都會什么,會的越多,身價就越是高,所以柳兒很清楚的知道,她學會了讀書寫字算賬做飯,如今再學會刺繡的話,那將來的身價,可是山里這些窮苦人家高攀不上的。
姐姐是為了她在謀將來,她又怎會讓姐姐失望呢?
這越是和姐姐學的多,柳兒就越是覺得姐姐就是個寶藏,怎么也挖不完的那種。
她甚至覺得,這樣優秀的姐姐,不應該屈居于山林,她應該有更廣闊的人生才是,甚至還問白荷。
“怎么就和衛贏談起了對象了呢?明明他配不上你,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對此,白荷是這么回答的,“我想找的,不一定是最般配自己的,但卻是最適合過日子的,你也許現在不明白,將來慢慢明白也不遲。我想要的另一半,不需要比我優秀,只需要滿心滿眼的有我就行了。”
她是個女強人,經歷了近二十世,什么樣的人生沒擁有過?
疲了乏了,啥都不想去折騰,就想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這種感覺,柳兒永遠都不會明白,也不需要明白。
趕著年前最后一次進城,是柳兒和小芒、安大娘一起去的,柳兒是去交自己這半個來月的成果換銀子,小芒和安大娘則是去賣自家做的咸鴨蛋和麻辣豆腐干兒,外加干腐竹。
這幾樣可都是稀罕物,也是安家這個把月來攢下來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全都送到縣城去賣,主要也是想趁著年前,給家里多一項進項,當然,此次進城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去接自己的哥哥回家。
安小光回來了,他是自己騎馬回來的,會先停靠縣城,算著時間差不多就是臘月中旬這段時間,所以安大娘就帶著兒子進城看看,本來柳兒是不想去的,但白荷想著她也好久沒回家看看了,就讓她跟著回家打掃打掃,這樣有她在的話,安家母子才不會在她家顯得拘束。
其實說白了,白荷是覺得小芒和柳兒挺般配的,不過這是她一廂情愿的看法,至于將來能不能成,還得看他們自己之間的緣分。
也許小芒現在還配不上柳兒,但人是她要教導的,也經由她確認過的人品和能力,又怎會虧了自己認的這個妹妹?
柳兒不在家,這胖小子的重量可就壓.在她身上了,之前不覺得,現在才發現這小閨女在自己身邊,可是沒少干活啊,尤其這胖小子,吃的又胖又壯實的,剛一歲多點兒,就二十來斤了,這還得了?
小雨生已經開始學單字音說話了,不會喊爹和娘,因為他沒有,姐姐喊的最好,其次是叔叔,衛叔平日里抱他次數最多,很多時候他都覺得不好意思。
“我這年紀都能當他爺爺了,這喊叔叔,怪別扭的。”
但孩子跟白荷是一輩的,又和衛贏是默認的情侶關系,如果喊爺爺,那才覺得可笑。
所以即使覺得別扭,這個輩份也是萬萬不能亂了的。
小家伙現在每天喝兩次奶,早晚各一次,中午和下午有雞蛋和豆腐羹加餐,晌午還會給他吃點肉。
基本上不做輔食,太復雜的他也不愛吃,雞蛋羹和雙皮奶大概是吃習慣了,從來不挑,當然,這年代的孩子吃啥都香,也不懂得挑食,除非有過敏源,幸好他們大家都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衛贏打漁回來之后,就帶著翔子進山找獵物去了,雖說家里今年過年已經有很多食物了,但他覺得自己身為一個獵人,一年到頭不打點野味回來,似乎對不起他這個身份,所以和翔子兩個人一商量,可就進山了。
這也是為什么翔子沒有跟著安家母子倆進城的原因。
所以這幾天到了吃飯點兒,那就是衛城、崔雨生以及白荷三人,當然,偶爾干爹送完豆腐,也會被白荷強留下來蹭頓飯,因為兩家的關系實在是好,老爹一回生二回可就熟了,主要還是白荷做的飯菜太好吃了,他忍不住啊,所以就借著送豆腐豆干的時候,留下來吃頓晌午飯,至于早上和晚上,都是家里剩什么,他自己坐著吃什么。
安家兄弟四五個呢,他排老三,上面兩個,下面兩個,每個兒子輪半個月的伺候老爹老娘,早就分了家,都是各過各的,白荷沒過繼到他家的時候,就屬他們家條件最差,現在在白荷的幫扶下,不說過的最差,起碼吃喝是不愁了,至于穿,鄉下老百姓都是自給自足,縫縫補補又三年,住就更不用說了,村子里統一蓋的新房子。
所以干爹對于現狀,何止是滿意啊,簡直可以說做夢都要笑醒了。
因為前些日子在白荷的教導下,小芒已經可以給自家奶奶扎針了,而且扎的還不錯,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以前老太太最瞧不起他們這一房,總覺得兒媳婦太強勢,把自己兒子治得太狠,即使生了倆兒子,也從來沒給她好臉色看,當初認白荷這個干閨女,老太太還不樂意,要不是安大娘自己強勢,硬別過了這個念頭,只怕現在他們依然過著被人瞧不起的日子。
所以說,安大娘成就了白荷的戶籍,而白荷用安小芒和豆腐生意,回報了兩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