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1277】陪葬女種田記5(510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1277】陪葬女種田記5(5100)

【1277】陪葬女種田記5(5100)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03日  作者:云沐晴  分類: 言情 | 科幻空間 | 時空穿梭 | 云沐晴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 
男生:

女生:

第1278章1277陪葬女種田記5(5100)

第1278章1277陪葬女種田記5(5100)

這次暴雨導致山上的泥土往山下沖,很多野菜都被覆蓋到泥土下面,非常不好找,雖說這保證了野菜的新鮮程度,但每次在山里面找尋野菜,都是需要絕對耐心和毅力的一件事。

山里面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有土地,這土地都是自家祖輩開荒種出來的,因為不是平原,而是丘陵地貌,所以這地也不集中,這一塊兒那一塊兒的,不好種植,純粹老天爺賞飯吃。

但唯一的好處就是,你有多大的本事,就開多少荒地,每家每戶因為都在官府那邊登記在案,所以賦稅還是要交的,這個誰也逃不了。

不過此次天災導致顆粒無收不說,官府那邊時至今日也沒有派人過來看看他們,說起來也是心酸。

好在村子里的獵戶多,不至于餓死,而外面平原地帶或者山勢沒有如此陡峭的山里人家,也許人家除了種田,還可以在外做一些短工維持生計,所以,總的來說,還是距離城鎮近一些的好,起碼多一些生存的機會。

古代蓋房子那就是石頭、泥土、草,條件好點兒的再買點青磚,所謂的青磚大瓦房,在山里面就是頂頂好的了。

蓋房子之前,山里有經驗的老人都會提前帶人上山勘察一下,看看有沒有堰塞湖之類的危險存在,如果有,就得趕緊找人泄洪,否則危及的可能是幾代人的安全。

結果還真的讓料著了,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加上地殼的這次大震動,導致山上不止一處堰塞湖,大大小小一共兩三處,盡管集結了幾個村的村民,人數也遠遠達不到,這種情況下就有人提議去請示官府,畢竟只有官府才能弄來火藥,有了黑火藥,只需將村民撤出去就行了,還不需要他們累死累活的掏洞,大大降低了人工。

可是官府的火藥是那么容易被批到的?

白荷倒是會做黑火藥,但這與她這一世的初衷是相違背的,而且,目標性太強,她不想招惹那個麻煩,所以壓根兒就沒去操這個心,她是女人,不是男人,無關她的事兒,她不會去管。

尤其現在的她還傷痛纏身,更無暇去顧及。

如今空間升級到了十六級,可以種栗子和石榴了,她現在每天除了休息時間,其余時間都拄著拐去探望溫老的病人,看看有沒有需要她幫助的地方。

村民們如今一天兩頓飯,早上大概到十點,下午到三四點左右,吃的都是野菜團的雜糧,干巴巴的,沒有味道不說,連口湯都沒有,男人們三個,女人們兩個,老人們兩個,孩子能分一個,天天都是這樣,畢竟百十口子人的糧食都聚集在一起,誰也沒資格搞特殊。

她的棚子里又安排進來一個十歲的女孩子,因高熱發燒,她的母親隨時照料著她,本來棚子就不大,一下子三個人,難免有些憋悶,所以她除了正常睡覺的時間,都在外面待著,而她的菜團子,每頓都會讓出去一個給村子里更需要的人,每天給的人不固定,但她都要吃一個,要不然別人會想她靠什么維持生命的。

她從災荒年過來過,自然之道餓肚子是什么滋味兒,所以這樣的菜團子對于災荒年啃樹皮來說,已經幸運很多了,畢竟偶爾有獵物,還能混上一口肉湯喝,山里面野菜多,樹葉子也多,只要毒不死,都可以拿來做食物。

而且大家齊心協力都跑到山下去挖稻谷、小麥、高粱,好歹是糧食,就算是連皮一起磨,辣嗓子,那也比埋在地里面的好。

白荷肚子餓的話,就進空間啃蘿卜、黃瓜、番茄,還能吃蘋果草莓西瓜香蕉桃子甘蔗橙子葡萄,再不濟還有紅薯、土豆和烤玉米呢,雖然迄今為止沒機會吃稻谷和小麥,但至少她比其他人幸運,而且這樣一來,是怎么吃都不會胖的。

因為她沒有足夠的家伙事兒,所以她想要在空間做飯的愿望一直沒能實現,而想要自己制作一些土窯,如今還不是機會,出去購買更加不可能,最近的一個鎮子,距離這里大概三十里路,還全都是陡峭難以行走的山路,很多女孩子一輩子都沒踏出過這座山,找婆家也是山里面的這幾個村子,說是與世隔絕,一點都不夸張。

平日里都是村子里的獵戶趕山路賣山貨,像夏天,肉質放不住的情況下,更少人出去了。

村子里唯一的驢車還是村長家的,不過人家也不是誰都借的。

她注意到村子里人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用棉麻織的布,想想也是,這么遠的路,大概只有成親時候,才會去鎮子上扯幾塊兒像樣的布料吧?

平時大人和孩子的衣服,都是縫縫補補,一代傳一代的穿,山里的人家,比之五六十年代的吃穿用度,怕是還不如。

在男人們到處張羅著泄洪、蓋房子,女人們挖地里面的蔬菜和糧食的時候,一瘸一拐的白荷則領著孩子們在山里面尋找野菜,根據這里的氣候和形成,初步判斷應該是我國湖北一帶,主要種植稻谷,不能種稻谷的地方就是引不來水的,一般種植高粱、大豆、棉花、芝麻、花生或者蕎麥、小麥。

夏季是馬齒莧泛濫成災的季節,天氣恢復正常之后,覆蓋在土下面的草木也逐漸拱了出來,只要露出個頭,孩子們都能看到把它們扒拉出來,進而興奮的裝到籃子里帶回去邀功。

目前她所知道的馬齒莧的吃法,已經不僅僅是蒸成窩頭,還會涼拌、曬成菜干和肉一起燉,因為生的馬齒莧帶著一股子怪甜味兒,曬干之后和肉燉,這種味道就會有所降低,當然,現在啥時候,誰家也沒這個條件這么糟蹋,新鮮的馬齒莧多少能湊盤菜不是?

野菜誰都不會嫌棄多,畢竟今年沒有收成,冬天怎么熬,還得看夏天怎么儲備,所以野菜帶回去如果吃不完,大家伙都會把它洗干凈進行晾曬,到時候入了冬,也不至于沒菜吃。

經過半個多月的折騰,朝廷終于派人進山查看堰塞湖的情況了,山里怎么著都是上游,如果堰塞湖放在那兒不去管,危及的將會是山下人的性命,所以請來官員現場勘查后,一致決定進行爆破。

他們如今所在的位置并不會影響到泄洪,不過山溝溝里的田地怕是拯救不了了。

泄洪那天,老百姓都跑到山里面的河道邊看,但滾滾黃水帶著草木泥石從上山沖下來的時候,仿佛又回到了泥石流那天,“要不是衛贏警覺性高,咱們這個村,還不知道會成什么樣兒呢,”

下饒村就是因為地理位置低,又沒有衛贏這樣的人提醒,以至于全村都被掩埋,上百口子人就這么沒了,可惜啊!

說起衛贏在上饒村的風評,那還真是個傳奇一般的人物,他家雖然是外來戶,但據說他爹還打過仗,后來傷到了腿,這才帶著衛贏來到了他們村,他爹衛城如今是村子里的木匠,父子倆平日里就是靠種地、木工活和打獵為生,深受村子里老百姓的敬重。

“地龍翻身那個晚上,要不是衛贏急匆匆的跑下山通知咱們快跑,就憑地動山搖的那一剎那,咱這房子都能將老弱病殘壓進去一半兒,據說他們父子倆當時在山里,觀察到動物驚慌失措四處亂竄,覺得不對勁兒,而且他爹小時候經歷過地龍翻身,要不然哪能這么精準的將咱們這些人給救出來?”

“老丁家的還貪戀財物,被衛贏硬生生的拖出了屋門,那老太太被衛贏背著往山上跑的時候,還那拐杖打他的頭,事后被救,嘴里面也沒個話,真是沒良心。”

白荷在旁邊聽著大家伙對衛城父子倆的評價,也覺得很神奇,奈何她當時在墓里面,也不知道是白天還是黑夜,不過她還依稀記得衛贏那張不茍言笑的臉。

等洪水全部泄完,也差不多進入六月了,古代都是過陰歷,沒有所謂的陽歷之說,所以這里的六月,指的一般就是陽歷7月。

排除了安全隱患,男人們就趕緊抓時間造房子,種地。

泄完洪的地全都是泥水,正好適合種稻谷,白菜蘿卜黃瓜也都安排上,能利用起來的地,老百姓們都利用上,就是想著冬天來臨之前,能挽回一些損失。

種子都是官府下發的,因為這場災情,導致很多人無家可歸,所以白荷上戶籍還算順利,不過女子不能單獨立戶,所以她的戶籍就上在了安小芒家。

雖說上了戶籍,但她是沒有地的,如果她想種地,就得單獨去開墾,因為現在比較混亂,還不知道各家各戶的荒地都在哪兒,所以白荷沒有去開地,就想著放在蓋起來了,在房前屋后種點算了,而且日后她會在村子里當個女郎中,怎么著也得要點糧食,糊弄明面上就行了,她自己本身也是不愁吃喝的,再飼養一些雞鴨鵝豬,就夠吃了。

種不種地,其實目前來看,也沒什么所謂,長遠考慮,還是等明年春天再說也不遲。

因為是全村一起行動蓋房子,原來的房子位置太靠下,經歷這次山洪之后,已經不適合再造房子了,所以他們砍伐了不少林木,重新開辟出一塊兒更為安全的位置作為上饒村的新址。

雖然戶口上在了安家,可白荷沒有打算和安家人住在一個院子里,正好這個時候因為挑選新家的位置,她這個外來戶和一些安家本族人產生了分歧,她本身就不太想靠近村子集中的地方,所以非常善解人意的選擇了遠離村落的半山腰上。

安大娘和安小芒都覺得她那個位置不好,遠離村子,對于一個姑娘家來說,太不安全。

然而白荷卻笑著說:“你們忘了,我可是跟狼群搏斗過的女人,誰敢打我的主意?再說,村子里的好位置都是有限的,總要有人重新選地方搭建,我本身就不是本村的人,這一個家族挨在一起建房子也是傳統,我沒啥不高興的,你們放心,這都是應該的。”

一起被孤立起來的,還有在她房子更上面的衛贏家,也不算沒有鄰居,雖說這鄰居父子倆都不愛說話,可好歹是鄰居不是?

于是,村里百姓選擇了平坦地帶建房子,而她和衛贏家,最終選擇了山坡上重新開辟新址搭建房屋。

因為和這個新鄰居是上下結構,所以房子大小可以隨意蓋,不像村民集中的地方,每家每戶需要按照人口來建房子。

這邊的冬天據說不是很冷,雖然不知道這個具體到多少度,但白荷還是想自己設計房屋的構造。

雖說是一個人住,但最起碼的生活設施得有,堂屋,雜物間,臥室,灶房,茅房就簡單多了,她自己也能搭建,未免村民覺得她矯情,她事先將前來幫忙的人記下了名字和工時,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會感謝每一位來幫助她的人,將來有個頭疼腦熱的,她也會不遺余力的回報他們。

蓋房子最辛苦的不是蓋,而是準備材料,需要將山上適合的石頭搬下來,尤其是村子上方的山石,早在起房子之前,就將可能會滾落下來的石頭敲下去了,排除安全隱患后,才開始蓋。

在古代很多有錢人家里都是采用了純木質的結構來蓋房子,因為木質結構的房子能夠防潮防蟲,而且他們所用的木料是有一定香味的。

我國有很多木質結構的房子屹立不倒,他們采用了特殊的建筑工藝將木材連接在一起,使得木材不可以拆分。卯榫結構就是他們采用的建筑手段,這是一種特別牢固的方式,可以保證房子的質量安全。

但是,那是講究人才能建造起來的房子,在山里面的人家,雖然緊靠大山,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這種工藝。

漂亮的木制房子需要建造者有絕對的建筑能力,這幫子山野村夫可沒有這個本事,所以木質結構的房子早就被他們排除在外了,但,這并不代表村子里沒有人蓋木質房子,人家衛贏家里有木工老爹在,可是已經起了框架了,還是樓中樓的結構,足以可見這衛老爹的本事不小呢,所以衛贏父子倆沒有參與村子里任何人家的起房子過程,便是連木工活也一并推了,全心全意的蓋自己家的房子。

古代的窮人,嗯,就比如說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

是沒有那么多錢來購置木材,即使山里人,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張羅上好的適合蓋房子的木材。

所以他們就會用到石頭和土塊兒,還有稻草。

將石頭打成碎石或者就用大石塊。

借著把土加上水弄成泥漿,摻上稻草。

有稻草的泥漿作為粘接劑,把碎石或者大石塊連接在一起,做成房子的墻面,當然也有人用到糯米漿作為粘接劑,畢竟沒有水泥大沙的年代,這是唯一的方法了。

最后再用木頭,做出房頂,蓋上稻草,就成了一間茅草屋,這種房子不僅簡單,而且能快速的蓋起來,如果想要更為結實,后期可慢慢的進行修復。

因為糯米漿的珍貴,所以不是誰都能用的。

而古代能用得上糯米作為粘接劑的,一般要用到土磚。

比如說古代的城墻,還有一些官方的建筑物。

糯米是有粘性的,將糯米搗碎之后在混入石粉或者粘土,得出的粘結劑就可以加固城墻上的土磚。

普通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誰會舍得用糯米漿來打造奢侈的房子?

她有去看過衛家父子倆蓋的房子,那是真的動了腦子的。

雖然沒有水泥,但憑借著土木,父子倆利用榫卯結構,來代替粘合劑,在建筑材料中起到了固定作用,對比水泥,這種結構的靈活性大大增強,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如果你不夠聰明,肯定是做不出來的。

農歷八月中旬,整個村子的房子基本建了起來,這可是家家戶戶日夜努力不停的結果。

最后收尾的則是她和衛家的房子,她家房子蓋好的時候,衛家的房子還缺房頂,以及部分的細節,足以可見父子倆為了蓋這套房子,花費了多大的精力。

據村民說,父子倆之所以這么折騰,是想給衛贏找個媳婦,衛贏都二十五歲了,在古代也算是高齡未婚青年了,村子里像他這么大的,孩子都漫山遍野的跑了。

這些年村子里給衛老爹說媒的也不少,不過在兒子沒有找媳婦之前,衛老爹曾公開表示,他也不會找。

這無形之中就給衛贏帶來了一定壓力,而衛城為了兒子能找個好媳婦,也是拼了命的日夜埋頭苦干。

村長看著越來越像樣的村子,逐漸好起來的傷殘百姓,心里頭也是高興的不行。

總算覺得他們日夜不停的蓋房子,種糧食蔬菜,花費的精力沒有付諸東流,看現在村子的情況,不比被地震震毀前熱鬧、興盛?

本來村長想定個好日子,全村百姓喬遷新居來著,可衛家的房子遲遲不完工,大家老這么等著也不行,于是在八月初八,除了衛家之外的所有人家,都帶著笑意搬進了自己等待許久的新家。

包括白荷本人,看著自己坐落在半山腰的山景小別墅,笑的嘴巴都咧到腦后根兒咯!


上一章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