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1197】八零丑女逆襲24(500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1197】八零丑女逆襲24(5000+)

【1197】八零丑女逆襲24(5000+)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4日  作者:云沐晴  分類: 言情 | 科幻空間 | 時空穿梭 | 云沐晴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 
賬號:

密碼:

1197八零丑女逆襲24(5000)

1197八零丑女逆襲24(5000)

9月25號晌午剛放學,就聽到喇叭里叫她和妹妹的名字,原來是爸爸回來了。

老爸還真是卡著點兒回來的,明天輪到爸爸了,這可就回來了。

晌午爸爸帶她們倆到飯店吃了炒雞,吃了米飯,又將媽媽給買的衣服給她們,才拎著行李準備坐公交車。

汪婷想到自己買的那輛二手三輪車,正好吃完飯散步到了這個家屬院,于是跟爸爸打了聲招呼,回家把三輪車給騎了過來。

“爸,你帶那么多行李,擠公交還得走那么遠,你騎著三輪車回家吧,這是我花五十塊錢買的,我們倆都騎了大半年了,周末回家給我二伯二娘,二姨他們帶了點菜,我們的行李放在這上面,也很方便的,就是破了點兒。學校不讓放,所以我都放在對面的這個小區的,喏,這是鑰匙。這上面有鎖。”

汪浦感興趣的繞著三輪車看了看,“行啊你,這車雖然破了點兒,但是硬件還算結實。你們倆周末就騎著這回家啊!”

“是啊,公交車不好等,還擠,也坐不到家門口,每次要走好長一段時間的,暑假的時候我和妹妹幫人家賣涼皮,就是靠這個車的,很好用,買車的錢,早就賺回來了,把,我們倆這個暑假,掙了二百多塊錢呢!”

汪浦驚詫的看著自己閨女,“賣涼皮?”

汪婷朝他神秘的眨眨眼:“明天下午回去再跟您說,反正沒偷沒搶,我叔我嬸兒肯定會給你說的。”

汪婷就是怕老爸從叔叔嬸嬸嘴里知道這事兒,所以提前打個預防針,等回去了再詳細的說這事兒。

因為中午休息的時間有限,所以汪浦也不好多問,就騎著三輪車回去了。

“那明天下午四點半我來接你們。”明天周六,下午四點半放學,晚上不上晚自習,可以回家。

等老爸一走,汪嫚有些不明所以的問她。

“姐,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爸爸咱們租了房子呢?房子也不貴呀?”

他們一年的住宿費兩個人加起來就二百呢,現在花了二百在小區租了房子,雖然其他費用加起來,超過了三百塊錢,可居住條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不是怕說不清楚?我們住在學校爸爸很放心的,但是住在外面就不放心了,能讓他們少操點心就少操點心吧,畢竟他們倆在外地,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倆照顧好自己就行了。”

現在汪婷守著妹妹,晚自習回來會了解下她如今學習的進度,雖然今年才十歲,但卻能跟得上進度。

當然,這和汪婷帶她提前預習復習有關,但她自身也足夠努力,雖說不是天賦型的,但如果能靠努力殺出千軍萬馬,那也算是一種本事,將來不求她有多好的出路,起碼考個公務員,有個穩定的生活。

總比上輩子為了父母,嫁個農村人的好。

汪婷上輩子雖說嫁給了城里人,卻也是碌碌無為一輩子。

這輩子只能比上輩子強,不能差。

學習是唯一的出路,他們誰都不能懈怠。

9點放學回家,洗漱之后,汪婷會在客廳臥室那邊的大桌子上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

汪嫚耳濡目染,現在也跟著練習,不過卻是寫硬筆書法。

因為她硬筆書法尚且還沒達到好的程度,軟筆書法晚些年接觸也可以。

練習書法也需要金錢的消耗,筆墨紙,都不便宜,但她不是用白紙練習,而是用紅紙和金墨,因為這樣練出來的字,就能當春聯賣了。

這次她寫的都是城里人的尺寸,等寒假可以在菜市場門口賣春聯,事業搞起來。

7、8倆月沒寫稿,之后也沒再投稿,而是專心創作出書,有了這一兩年的練筆,她現在已經有足夠的信心寫出版了,前期是看不到錢的,寫完以后還要找出版社,說不定還要自己花錢搞出版,因為現在的出版物也是要有名氣的排在最前面,你沒有名氣,出書就有些困難,尤其像她這個年紀的,人家一看說不定就不搭理了。

好在現在還是紙質書的年代,也不是完全沒機會,最起碼報社那邊的人脈,還不能完全丟。

之前沒機會見面,也許年前可以找機會見見面,趁著這段時間,寫出一篇短篇小說用來面試很有必要。

周六老爸果真蹬著三輪車過來了,只是這三輪車才一天不見,居然還大變樣了?

原先生銹的地方應該是用砂紙搓掉了,完了又刷上一層紅色的油漆,不帶勁的地方還修了修,車上還放了兩個小板凳,兩包點心,芹菜、橘子、蘋果、肉、雞,看來他來的夠早,都逛完菜市場了。

“爸,你這想的也太周到了。”

“餓了吧,剛買的雞蛋糕,熱乎著呢,趕緊上車吃吧,今兒晚上咱包餃子吃。”

老爸買了芹菜和肉,這是打算包芹菜餡的餃子了?

“爺爺奶奶還好嗎?”

“挺好的,今早上你二伯借了一輛大的三輪車,把他們送了回來,”

回家的路上一共路過兩座橋,上橋的時候,她們倆下來推著爸爸上去,下橋的時候再坐上,一路上說說笑笑,一個多小時就到家了。

“爸,才五點多,咱趕緊去地里面掰一會兒玉米吧?有了這三輪車,咋著不掰兩袋?”

還沒到10月,晚上天黑的也沒那么早,就算是兩個小時,也能掰回來不少玉米。

“行,那走吧,人多力量大,我昨天回家掰了四袋兒,今上午來回掰了十來袋,南地的一畝地我瞅著少了不少,是丟的嗎?”

“哎呀,忘了給你說了,是之前我掰的嫩玉米,送我伯父和二姨了。”

“每家送了二十穗,剩下的我拉到菜市場賣了一百多塊錢,長得太快,要不然還能多賣點兒。十塊錢十二穗。”

“我說怎么少那么多,那南地差不多今晚上就能收完了,今天要是能收完,咱們明天把北地的收完。”

父女幾人這么一安排,就趕緊往河灘地走,南地是堤南,挨著河,這邊的土質沒有河堤里面的好,有黏土成分,澆水特別費勁,到了后世,農民都不想種糧食的時候,改成種綠化植物,就是城市綠化帶里面的植物,長成了之后,一畝地差不多能賣三四萬塊錢,比種糧食強,還有人直接改種樹苗的。

只能說時代會與時俱進,不像這個年代,大家還本分的種糧食,哪怕在外面的人,也會在農忙季節趕回來。

9月底的天還很熱,白天穿短袖,早晚會加一件薄外套,因為怕刺撓,玉米穗和玉米桿子上有絨毛,所以姐妹倆都回屋換上了以前媽媽的舊襯衣,拿上利刀,跟著爸爸去了玉米地。

玉米桿子長得很高,起碼有兩米,拿著利刀,像利蒜薹一樣把玉米皮扒掉,直接將玉米剝出來扔到地上,一人守兩行,就這么快速的剝玉米,爸爸則拎著袋子彎腰去撿,然后扛到地頭,小三輪裝滿了,就倒騰回家。

三個人干活都很利索,又不是新手,全程都不開口說話,因為玉米經過風吹日曬,很臟,上面全都是灰塵,好在這時候工作不熱,等到傍晚的時候,玉米都剝完了。

拿著袋子返程收拾玉米的時候,不忘檢查上面還有沒有遺漏的玉米,之后和爸爸匯合,將剩余的玉米全都抬到外面的三輪車上。

天還沒有徹底的黑透,讓妹妹在地頭休息順便看玉米,她和爸爸又各自拿著鋤頭砍玉米桿子,下面的根特別的難鈄,因為根部扎的深,這個要是弄不出來,會影響小麥的種植,所以有些活要提前規避,一次弄好。

現在還沒有先進的收割機能將這些玉米桿子攪碎直接當肥料用,但是可以在地里面曬干,點燃燒燼的灰做肥料,犁地前攤開就行。谷

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就不允許這種操作了,一個是燃燒污染環境,二來則是擔心引起火災。

所以后世更難操作,都是砍掉之后再拉到地頭曬干,如果家里有喂牲畜的,自己就拉走了。

已經很少有人燒鍋臺了,起碼他們這邊進入九十年代就開始用煤球了,所以柴火才會那么多,想撿多少都有。

用鋤頭鈄玉米茬,特別費手,她雖然已經十二歲了,也有力氣,可堅持不了多少下,就覺得手磨得疼。

爸爸還時不時的回頭交代她別鈄著腳,“累了就去歇會兒,”

妹妹后來也過來,姊妹倆換著鈄才能趕得上爸爸的進度。

直到天徹底黑透,看不見了,一畝地的玉米已經倒下去了一大片,還剩下一小片沒有弄。

因為徹底看不見了,爸爸就說:“行了,剩下的我明天早上過來弄,咱們收拾收拾回家。”

活干得比較晚,奶奶已經在家調好餡,等他們父女三人將玉米扛上平房,洗干凈坐下來的時候,爺爺奶奶已經包好餃子下鍋了,爸爸還挺不好意思的,“說我們回來包的,”

“你們仨都去地里面干活了,我們幫不上地里的,做點飯值啥?行了,趕緊洗洗吃飯,倆孩子累壞了吧?都多吃點兒,芹菜肉餡的,你奶奶可是放了兩斤肉在里面呢!”

老爸一共買了三斤肉,剩下的肉奶奶炒好和豬油混在了一起,這樣每天炒菜的時候挖出來點兒,油融化了,肉在油里面,炒菜的時候也就沾到了葷腥,這是老一輩人最喜歡的方法。

這年代的肉還沒完全飼料化,肉很香,餃子料足,即使只有醬油、蔥姜鹽來調餡,味道也是嘎嘎的好。

“要是用豬油渣啊,那味道會更好,今天本來也想買點板油的,結果人家買完了,沒買到。”

之前他們家剩的豬油,她都放到了空間用了,油雖然能放,但也不能放太久。

沒有洗潔精的年代,都是用動物油脂,只要加入熱水一沖刷,就很干凈。

不像植物油的年代里,油脂不好清洗,還得用到洗潔精,哪怕用熱水,也起不到深層清潔的作用。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動物油脂比植物油好吸收。

這次爸爸沒讓她們倆請假:“這次我在家一個月呢,回來的也不算晚,我一個人慢慢收就行了。”

汪婷有些心疼父親,但爸爸卻說:“這點活不算啥,我在城里天天上貨卸貨,也不見得比這個輕松,習慣就好了。”

這年代的人是身體累,后世的人,是精神壓力大,為了活著,都很不容易。

干活到周日下午,爸爸說要騎車送他們回去,她沒讓,和妹妹溜達著坐公交回去了。

這次她回家,趁著她們去地里面收拾曬干的玉米桿的時候,將地里面的玉米桿子收了不少到空間里當柴火。

剩下的,都一把火燒掉當肥料了。

燒的時候必須在旁邊看著,就是怕起風,再引燃了其他作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畢竟秋天雜草干草什么的,還挺多的,地頭種的都是樹,馬虎不得。

來的時候,偷偷去地里面帶了不少蔬菜,如今空間的儲存量,至少能保證一年吃喝不愁。

畢竟季節性的食材,如果不趁機多弄點,也吃不完,吃不了爛到地里,豈不是浪費?

他們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整理干菜,地里面的菜都是爸爸和爺爺種的,他們要是不吃,就便宜別人了。

所以她才會那么積極的,每星期都回家摘菜。

回學校上了三天課,就連放了三天假,周六下午返校上課。

有了這三天假期,他們家地里徹底的收拾干凈了,每天累成牛,還要抽空去買肉做好吃的,農忙季節,必須得多吃,才有力氣多干活。

玉米帶回家還要曬,爺爺奶奶有空的時候就趕緊幫忙剝玉米,剝下來的好玉米籽留著回頭磨玉米糝、玉米面,多余的要么賣掉,要么留著全都做糧食。

小麥有面粉廠收,玉米只能賣,門口經常聽到有人開著摩托車收玉米,一斤兩毛,低的時候一毛五毛錢,必須是曬干的,他們家四畝地產量3500斤,按兩毛算,也就七百塊而已。

扣除化肥、農藥、灌溉、人工,不能說賺錢,只能說顧個溫飽而已。

辛苦四個多月,700塊錢,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打工的原因,因為改革開放之后,大家已經不僅僅滿足溫飽了,還要追求物質上的平衡。

小麥需要空置一個月左右才會種下去,不能太早,種植冬小麥的時候,溫度太高也不行。

在這一個月里,需要將麥地都收拾干凈,犁地之前撒肥料,犁地之后還用犁耙把地平的松軟整齊,方便到時候用種麥子的機器輕松的劃過去,因為還不是全自動的槳地,還需要一個人推著,兩個人在前面拉著,用藥水拌過的小麥裝到種麥子的機器里,邊走邊落到地里面,整整齊齊的排列著。

因為地里面有蟲子,所以需要用農藥拌過之后,才能種下。

小麥種的時候,對行距的要求很高,絕對是治愈強迫癥的勞動。

種麥子都是整個家族一起種的,有刮地界的,有拉機器的,還有提前將地里面的垃圾清理出去的,很忙,也很充實。

老爸是種過麥子之后,又把挨著河堤的荒地里的紅薯出了,上千斤的紅薯放到地窖里,才著急忙慌的回了Z市。

汪婷家的蘿卜白菜是爺爺暑假的時候種下的,后來長大了,是嬸嬸幫忙剔了剔,白菜蘿卜都是在長得過程中,一邊吃一邊剔,不能太密集,太密集就不長了,中間還可以將被蟲子吃的補種一下,總之不管是種糧食還是蔬菜,都需要操心。

他們家的菜因為很少管理,也沒打過藥,蟲眼子比較多,有時候叔叔嬸嬸打藥,會順便幫他們的也打了,這不值啥,這也是為什么爸爸每次回家,都給他們買肉買雞蛋的原因,多少幫點忙,也比外人強。

要不然任其發展,他們到了冬天還真得買菜吃,就算他們一年到頭吃的不多,那也是自己種的好。

白菜差不多要到霜降之前收到家,這也是個大工程,幾十上百顆的白菜蘿卜砍下來,運回家,或者直接深埋到地里面去,汪婷專門挑個沒人的早上,將他們家的白菜蘿卜大部分都存到了空間,小部分挖坑深埋到地里面。

這些活姊妹倆已經干了好幾年,并不陌生。

今天的蔥長得也特好,當初爺爺給圍了起來,所以長得又高又壯實,趁著沒凍壞之前,她將百分之八十的蔥剜出來,放到空間,余下一二十顆圍在一起,下面用厚厚的土圍起來,即使到了春節,也能吃得到。

菠菜不用管,年前長不大,年后瘋長。

一起的還有香菜、生菜,之所以夏天鮮少人種,就是因為喜歡開花起苔,還沒怎么吃呢,就開花了,比較煩人,所以他們這邊一般都是立秋之后才種。

這幾年他們家都沒種蒜苗,因為種蒜苗的時候,家里沒人,破蒜,種蒜,抽蒜薹都需要家里有人,就算她每周往家跑一次,時間也不太夠,干脆都種上了青菜,這個簡單,只要撒下去就完事兒,長大之后,她蹲下去沒一會兒就全部收到空間了,省事兒的很。

她就是這樣一茬又一茬的種,只種好打理的菜,不好打理的,或者后續步驟多的,全部舍棄。


上一章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