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列國志傳第五十回 晉文踐土大會盟 蹇叔遺船救孟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春秋列國志傳 >>春秋列國志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回 晉文踐土大會盟 蹇叔遺船救孟明

第五十回 晉文踐土大會盟 蹇叔遺船救孟明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毛兒怪  分類: 歷史 | 軍事 | 歷史軍事 | 毛兒怪 | 春秋列國志傳 
第五十回晉文踐土大會盟蹇叔遺船救孟明

先鋒欒枝問其是誰?來者答曰:吾周天子之上卿王子虎也!聞晉侯伐楚得勝,以安中國,故天子欲親出鑾駕來犒三軍,先使虎來報知!欒枝聞知,忙下馬,引子虎來見晉侯。晉侯問于群下,趙衰、狐偃曰:昔者齊桓公召陵服楚,即朝天子。

今天子來勞主公,主公速直率諸侯入朝可也!王子虎曰:天子鑾駕已出矣!狐偃曰:此去有地名踐土,其地寬平,速建王宮于踐土,然后主公引列侯迎天子以朝之,如此庶幾不失君臣之札。晉侯送調先鋒欒枝筑王宮于踐土,務令宏壯華彩,極其規模。欒枝引本部兵至踐土,筑王宮七十一所,光明殿一座,崇樓高閣,比帝都而無差;千門萬戶,較王室而不遠。

正是:

樓閣巍峨聳碧空,晉侯踐土建王官。

旗標龍鳳懸金字,班列鴛鳧蓋寶幢。

洛邑宏規無所辨,鎬京繩墨亦相同。

周圍華彩龍鱗耀,專候鸞輿降法官。

數旬之間,宮已建成,專候以迎圣駕。晉侯令齊、秦列國諸侯,俱屯于踐土以候天子。

又數日,周天子引文武群臣果至踐土,諸侯朝拜,迎于道路,鑾駕入于王宮升殿。晉文公率諸侯朝賀禮畢,獻上楚之首級器械。襄王大悅,親勞之曰:自齊桓公歿后,楚子復強,欺凌中國,得卿仗義制服,以尊王室,此卿功追齊桓,名震夷夏者也!遂賜彤弓寶劍,黃鉞白旄,戎衣大輅,賜為侯伯,得專征伐。晉侯稽首再拜辭曰:匡周服楚,皆是陛下之威,小臣之職,何敢受此重賜?襄王復勞曰:攘夷安夏,封賞合當,卿何必苦辭?但齊桓主盟,存邢立衛,不廢諸侯,今曹、衛、魯三國競違盟主,然亦不能成其大事,侯伯念同宗之義,繼桓公之業,容三國復立,召入中國之盟可也!晉侯唯唯受命。襄王遂降詔往宋牢,取出魯共公;又往襄牛,召還衛成公:又召魯僖公,赦其前罪,各赴踐土會盟。三公得旨,星夜來至王庭。又令子虎筑壇于王宮前,推晉侯為盟主,歃血定盟,言自今以后諸侯和好,皆尊王室,無相吞并,有違此盟,明神殛之。晉文聲名,自此大震。后來史臣有詩曰:

晉國君臣杰大猷,德光威振服諸侯,昂昂城濮觀兵甲,濟濟王宮覲冕旒。

更羨今朝盟踐土,謾夸當日會葵丘,桓文一去功勛沒,重耳能將此志酬。

又一律:

讀罷列傳初,晉文功德在何時,

有莘城下威風著,踐上盟前義氣孚。

一戰便能成霸業,才盟就可展雄圖。

皆從昔日興文教,焉用英雄百萬師。

宋賢涑水先生因讀齊桓晉文之事有一律云:

晉伯齊桓孰最雄,葵丘踐土等相倫,

功名兼著春秋上,仁義咸收詐力中。

城濮敗荊還為己,召陵盟楚未存公。

要之既失三王道,因此難登孔氏門。

又古風一篇,單道踐土會盟之盛云:

憶昔晉兵屯城擺,銳減一戰寒荊楚。

整戈奏凱獻俘車,遂向王官朝天子。

三錫天恩耀寵榮,大會諸侯盟踐土。

盟壇數丈高凌云,奇香裊裊煙摩空。

金玉棟梁光掩映,綠朱窗戶耀玲瓏。

濟濟列候序五爵,穆穆鸞輿壯九重。

君不見,晉重耳,訚訚恪敬人臣禮。

周放環佩響鏘鏘,出入三覲恩露重。

便承主命擔諸侯,諸侯悅服皆仰止。

誰謂葵丘一會高,茲盟超出葵丘比。

當時,城濮一敗,諸侯之歸楚國者,至是皆服晉之盛德,各個背楚,復踐土之會,而貢王服晉。獨有鄭文公,恃頑不至,盟罷下壇,晉侯奏天子曰:鄭捷違中國盟主,不行朝貢,此倚楚國之勢也!陛下許臣征討,庶幾可服諸侯。襄王降詔,許其征鄭。晉候遂送天子還朝,調歸眾國,獨招秦穆公之兵,相并代鄭。先軫告晉侯曰:鄭為中原咽喉,故齊桓公欲霸天下,先爭鄭地,今若使秦共伐,秦必爭之,不如自率本國之兵以伐之,勝則獨承其地,敗則秦、晉無怨!晉侯曰:不然!必與秦共伐,則諸侯不以晉為貪得!遂告秦兵出汜南,圍鄭東門,晉兵出函陵,圍其北門。

哨馬來報鄭伯,鄭伯聞秦、晉合兵來伐,憂懼慌亂。上大夫佚之狐進曰:秦、晉初與楚戰,其不可與之爭鋒,但得一人前往說退秦師,秦退晉不足畏矣!鄭伯曰:誰可往說?

狐曰:令燭之武往說,秦必退師。鄭伯遂使人召之武朝見鄭伯。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鄭伯曰:子事吾鄭,至老不見用者,皆孤之過也!今封子為中軍大夫,往退秦師,毋得再阻!武乃承命。

出朝時已及晚,武士乘夜以繩索懸下東門。直投秦寨,將士把持不得入見。武在營外放聲大哭,門吏捉入見穆公。公問是誰。武曰:臣乃鄭之大夫也。問公:痛哭何故?武曰:哭鄭之亡也!公:鄭亡汝安得在吾寨外號哭?武曰:鄭亡亦不足惜,可惜者乃秦也!秦穆公大怒,問曰:秦何為可惜?武曰:晉侯貪得無厭,故并國自小及大,今鄭居泰之東界,晉兵本欲并秦,故會秦先來滅鄭,鄭亡秦失東界,安能久存?此臣所以痛哭,明公為晉侯所迷也!百里奚忙進曰:燭之武乃鄭之說客,故來說吾退兵,主公退后,鄭人反復,切不可聽。穆公問之武曰:鄭能棄楚降秦,則吾兵始返,再若反復,吾必加兵伐之。武曰:明公肯定目下之圍,定成盟誓,愿棄楚降秦!穆公大悅,重賞之武,遂令三軍班師。后史臣有詩曰:二國交兵攻鄭城,鄭危累卵不朝傾,當年設使無之武,萬里山河入晉秦。

又有一絕贊燭之武云:

三寸舌揮秦劍戟,兩根牙定鄭山河。

胸藏百萬貔貅甲,不用馳沖戰將多。

是日,秦兵解圍班師,早有人報知晉侯。時,晉侯久出遠國,偶沾寒疾,忽聞穆公退兵,更加憂慮。狐偃進曰:主公成周攻叔帶,城濮戰得臣,親冒矢石,全無懼色,今日秦背約,解卻鄭圍,主公何故憂苦?主公可善保尊體,臣等愿先伐秦,然后滅鄭。晉侯曰:不可!我受秦伯厚恩,因小忿便欲擊之,忘恩背義,吾不忍為。偃曰:既不追秦,伐鄭而歸何如?晉侯曰:吾身有疾,暫歸養之,以待再圖。遂令三軍班師。

晉侯班師歸國,文武迎歸,其疾愈重,不能視事。召群臣曰:孤值內亂,出亡一十九年。今返方圖大伯,遂又將終,愿公等盡心輔吾太子,吾死無憾!言罷而終,時年六十九歲,正周襄王二十四年十二月己卯日也。史臣贊曰:

賢哉晉侯,卓出春秋。初遭內亂,蒲役不較。

周游列國,無處不投。及復大位,便崇文教。

初安周工,示民以義,追解原圍,信孚義洽。

一戰城濮,遂丕霸業。踐土再盟,諸侯咸若。

嗚呼晉侯,高山仰止。

宋賢有詩云:

五霸循環迭作興,文公事業出齊秦,外亡盡守謙恭禮,內復能揚信義聲。

一戰新河天子定,再交城濮楚王驚,要知誰繼齊桓志,須向春秋晉紀尋。

史臣評曰:晉文公度量寬宏,知人善任,與趙狐賈魏相事如父兄,故能掃除內亂,匡周服楚,以霸中原。然刑賞至公,不私親怨,在德必酬,有怨必報,所以諸侯咸率,遂繼桓公之業。若夫橘而不正,淫納懷嬴,則春秋之世,無責備之君云。

文公有五子,獨太子名驩最賢,群臣即奉驩而立,是為襄公。襄公賞功加爵,國政大治,早有人報知秦穆公。穆公聞晉候已死,便欲遣使往吊。蹇叔、百里奚曰:不可!晉不圖霸,每每欲吞我秦,奈晉侯受主公厚恩,不忍加兵。今晉侯已死,其文武必然興兵伐秦,主公宜乘其主幼國危,先伐晉國,然后秦霸遂成。穆公然之,便發精兵伐晉。忽一人布袍麻履,博帶峨冠,自外進曰:‘昔燭之武曾與主公盟言,鄭服秦數年,鄭之貢稅,分文不入,卻又舍鄭不伐,而欲伐晉,不知此兵為何而出?眾視之,乃雍西人也,復姓百里,名視字孟明,實為下軍謀士。公曰:孟明之見何如?孟明曰:依臣之見,莫若發兵圍鄭,問其背盟之罪,然后乘得勝之兵伐晉,無有不克。公曰:明之言是也!遂調西乞術為先鋒,白乙丙為保駕,孟明為謀主,大發精兵十二萬伐鄭。百里奚、蹇叔力諫不住,二人出朝。

蹇叔有子名元杰,年方二十六歲為中軍裨將,亦在征伐軍中。叔乃哭而送之,曰:此去吾兵不喪于鄭,必敗于晉,崤有二陵焉!定死于是,吾將收爾骨焉!杰曰:此去伐鄭,父親何云被晉兵所敗!蹇叔曰:百里孟明,謀不慮始,此去不能伐鄭,吾知晉兵必伏于崤山,且晉有趙衰、狐偃為謀主,先軫為元帥,皆深謀雄才,非孟明之所能及也,是以知其必敗!穆公叱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快退去,何必發此不吉之言?元杰拜辭蹇叔,東征而去。

蹇叔與百里奚見穆公不納其言,各個具表告老。穆公曰:寡人正得二先生咨治政事,今遽辭歸老?何棄寡人而去耶?

二人即首曰:臣等年近八旬,無所效用,萬乞寬思,使臣得全骸歸山,其幸實甚廣穆公遂準其表,各賜黃金彩帛,安東駟馬,令其衣錦還鄉。詩云:

古云君子貴知機,蹇叔賢如百里奚。

明友志同隨效力,君臣意忤便揮衣。

雙鸞并舉超群類,一馬齊行邁等夷。

從此翱翔千仞翼,樊籠焉可再羈縻。

又一律八句云:

一封初上九重天,雙馬聯韁古道邊。

白發已膺西伯遇,黃金曾寵大夫賢。

心存社稷謀長策,夢入臨泉樂晚年。

聽得響聲歸去也,飄飄千里若升仙。

二人既謝恩出朝,滿朝文武都來餞送,蹇叔獨攜公孫子桑之手曰:將軍之名,勇震于當時,然國家亡在目下,可不保乎?子桑曰:先生倘不棄朝廷之恩,愿乞指教,無不承當!蹇叔曰:孟明此去必敗,將軍可引小船數支,游于少陽河下,可插紅旗于船上,若南風一起,便將艤舟至岸,以備接應,孟明之兵,應幾可保社稷也!枝拜受命,乃引小舟游于少陽河下,以備接應。蹇叔各處隱于齊之(饣至)村,過數年方終。百里奚居宛城,不數月即終。訃音聞于京師,百姓皆為閉門慟哭,曰:五羖大夫吾之父母也!穆公聞知,亦為悲痛,親制祭文,遣使往宛城致條不提。后史臣有贊曰:

賢哉百里奚,懷玉至于老。

待價不沽虞,售秦為重寶。

有莘百世簑,渭水千年釣。

孰謂五羊皮,功名在霸巧。

又一律云:

韞匱藏珍七十年,星星雙鬢已皤然。

虞侯肉眼曾遺杰,秦穆高明便禮賢。

魚水和同興霸業,君臣際會慶良緣。

功成便拂歸山袖,樂逝林泉萬古傳。

卻說鄭穆公聞秦兵將至,問于群臣,燭之武曰:臣聞秦謀主蹇叔、百里奚二人皆告老離國,此乃百里孟明得以行兵。

夫盂明,秦之野人,素無遠見,臣用一計,必能退得秦兵。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  春秋列國志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