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元初次得知這種火箭用處,也是暗暗咂舌。
同樣是火箭,高級文明給兒童科普用的玩具火箭,比地球天頂星科技運載火箭厲害的多。
重點是——
這是可回收火箭!
放眼地球,僅有SpaceX掌握火箭回收技術。
火箭上升到四五層樓高度之后,逐漸加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而后,葉青元對觀眾道:“我要加速沖刺了!”
觀眾還沒來得及吐槽糟糕的臺詞,就聽到一聲巨響。
“轟!”
耳州大學上空,一圈環形中空音障云炸開。
至于量子矩陣火箭,早已直入天際,消失在視線中。
臥槽?
這什么鬼啊!
這是火箭?這他么是導彈吧!
火箭初速就能超音速,好不真實……
這可能就是高科技叭。
觀眾看到耳州大學上空音障云,全都懵了。
眾所周知,火箭初速很慢。
任何火箭發射,剛開始都是緩慢推進,逐漸加速,直到突破音速。
可葉青元發射的這枚火箭剛剛升到耳州大學上空,一個加力突破音速,立刻沒影。
正常來說,這是導彈才能做到的。
畢竟火箭只是載具,主要功能是運輸。
導彈是武器,追求速度與破壞力。
現在倒好,火箭都能當武器用!
在葉青元命令下,黑色無人機跟拍火箭。
直播間畫面一變,變成火箭急速飛行狀態。
雖然火箭飛行速度很快,但無人機平行拍攝,觀眾感受不出來。
觀眾只能看到火箭突破云層之后一路向上。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逸散層
“嗡”
一道好似升華的聲音,火箭沖出地球大氣層進入浩瀚宇宙。
這時候,火箭已經進入地球軌道,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間,成為地球衛星。
火箭飛了一會,在葉青元控制下,一個加力突破地球引力,重新回歸地球。
直播間畫面是白色火箭從宇宙跌落到大氣層,垂直向下墜落。
觀眾不明所以,全都嚇了一跳,還以為火箭出了意外。
葉青元道:“諸位,重頭戲來了。
這是一枚可回收單體火箭。
也就是說,這枚火箭是一個整體,不存在二級分離和三級分離之類操作。
一旦回收,就是火箭完整回收。
其實,回收火箭最大難點在于——
回收之后火箭是否可以再次利用。
如果不能用,那就是回收一堆廢銅爛鐵。
如果能用,那還有點價值。
可就算能用,還要看能用到哪一步。
我們舉個例子,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可以達到十次巡回利用率。
也就是說,它們的火箭回收之后,經過小規模修理,還能再用十次。
如果大規模修理,比如說更換引擎之類,可以用一百次。
如說一枚火箭價值十個億,回收一次,回收部件再利用率達到70以上,下次發射能省7個億。
第三次發射,所需要成本更低。
第四次發射,比第三次發射還要低。
一枚火箭每回收利用一次,發射成本就暴跌一大截。
回收利用一百次,能省幾百億。
就這,還是輕型火箭,不是那種超大型運載火箭。
如果是超大型運載火箭,能省更多錢。”
葉青元仰頭看向一望無際天空:“那么問題來了,這枚搭載量子矩陣的可回收火箭,回收率能達到多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收火箭。
回收火箭除了經濟問題,其次就是技術問題。
因為增加回收程序,火箭總體參數優化和設計變得更加復雜。
這一點雖難,但各大國都具備攻克的實力。
相對比這一點,最難之處在于——
垂直返回!
火箭垂直起飛,想回收它就得垂直降落。
這個難度相當于給你一根鉛筆,讓你把鉛筆扔到十米外一個黑點上,還要讓鉛筆豎起來,而且穩穩當當,不能搖晃。”
這也太難了吧!
要不是地球出現了可回收火箭,我感覺這就是科技禁區,無法實現!
科學家還是牛批啊!
這么一描述,頓時明白難度有多高。
火箭畢竟是科技設備,科技設備精度比人力高多了。
科技設備也有局限,不一樣。
科技和科技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火箭曾經在極度憤怒情況下原地爆炸。
葉青元掃了眼彈幕,說道:“沒錯,火箭是科技設備,科技設備精度肯定比人力控制高得多。
可大家要知道,火箭重達數萬斤,甚至幾十萬斤。
想回收這么一個龐然大物,難度可比扔鉛筆高得多。
還是用扔鉛筆打比方。
扔鉛筆過程中有兩個難點。
第一,對準黑點,精準進入。
這個過程需要精準制導,對芯片要求極高。
芯片就是火箭的眼睛,讓火箭看到目的地。
如果芯片不行,代表眼神不行。
眼神不行,就沒辦法進行下一步。
打個比方,大家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眼神不行能對準目的地嗎?”